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865309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一年级教材《口耳目》教学设计 最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口耳目教材分析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五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的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2会写“口、目”等4个生字和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三种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方法:

2、 讲授法,利用生活经验识字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2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3. 学习新笔画“横折”,会写“口、目”这两个生字。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1教师和学生一起玩“摸五官”的游戏。师喊口号:“鼻子鼻子眼睛,鼻子鼻子耳朵”,学生用右手摸到指定位置。2.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看图识字1. 引导观察图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到第九页,认真观察一下,图画里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想象一下,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预设:“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2

3、. 图中还有几个生字,看一看,你认识几个?你是怎么认识它们的?小结:小朋友可真能干,会自己认字,真了不起,这节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脑子里,有信心吗?3. 学习“口”字(1)我们一起做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看老师的口形,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声母;再猜猜老师说的是哪个韵母。大家猜的都很正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2)老师让你看着我的口形,你却看着我的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明确,“嘴”就是“口”。)大家说得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那么右下角像什么呢?对,这就是古时候的人根据口的形状写的口字。后来,人们把口字进化成这样的。(3)同学们,我们的口(嘴巴)能做哪些事呢?(讲话、吃饭、喝水)(4)你能用口字口头组

4、词吗?(口语、入口、开口、口水、口才、口罩等) 4. 学习“耳”字(1)请同学们用左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右耳垂,再用右手轻轻地捏一捏你的左耳垂。(2)出示耳的图片问:“这是什么?”“耳朵有什么作用?”让学生看一看甲骨文的“耳”字,老师:“这个字太难记了,我们来认识现在的耳字。”(3)你能用耳字口头组词吗?(耳朵、左耳、右耳、耳光、耳机、耳环等)(4)你能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个句子吗?5认识“目”字(1)请同学们把目光转向老师的衣服上,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目“字。(让学生明确:“目”就是眼睛)(2)出示目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引出古象形文字。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目”字是怎样写的。6.

5、 图字对照,认记“手、足”两个字。(1)出示图片和字,学生看图说说,图片上画着什么?(2)记忆字形,交流学生的识字方法。(3)在体育活动时,哪些运动主要靠手,哪些运动主要靠脚。师小结:我们人体器官的作用还真大,小朋友们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哟!三、学写“口、目”两个字1. 认识新笔画“横折”。2. 让学生观察“口、目”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 师范写“口”字,学生跟老师书空。看,这个口字四四方方的多漂亮,今后,我们就把口写成这个样子。3. 师板书“目”字,学生跟着书空。注意:我们有两只眼睛,所以里边一定要写成两横。4.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写。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将“口、目”各写4个。巩固练习

6、: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书写“口、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巩固学过的生字。2会写“耳、手”这两个生字和撇、弯钩两种笔画。3. 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小朋友们,在生字王国里,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天、地、人、你、我、他、口、耳、目、手、足、上、下” 。二、学习课文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2. 教师带读课文一遍。3. 学生在文中圈出“站、坐”两个生字,认读。4. 多种形式反复练读课文,纠正发音。“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

7、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多示范。5. 理解课文。(1)看看课文插图,想一想:“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2)出示挺拔的松树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明确“站如松”的意思就是站立的时候要保持身体直立,不要东倒西歪,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如”的意思就是“像”。(3)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4)出示座钟图片,讲解“坐如钟”的意思就是坐要有坐样,要端端正正,像座钟一样。(5)理解“行如风,卧如弓”。行如风:走路时象风一样快而有力。卧如弓:睡觉时身体弯曲得弓一样,侧卧更舒适。三、学写“耳、手”两字。1认识新笔画“撇”和“弯钩”2. 让学生观察“耳、手”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 师范写“耳”字,强调笔顺。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请注意最后一笔竖是悬针竖(像吊着一根针),起笔重,向下行笔直,然后轻轻收笔。这一笔就像耳坠,可要写长一点。3. 师板书“手”字,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第一笔是平撇,不要写成横,最后一笔弯钩沿着竖中线写,弧度不要过大。4.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写。5. 反馈、评价。四、总结全文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些有关人体器官的字宝宝,并且知道了坐、立、行、卧的正确姿势,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要像课文里说的那样做哦!巩固练习:背诵课文。板书设计:3. 口耳目 口 目 耳 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