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86413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留守儿童的课题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心理行为问题。近几十年来,学生中出现了大量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孩子”又称“摇摆少年”,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家庭教育几乎空白,其生理和心理的成长都面临着许多问题。据有关部门调查:有53.4%的留守儿童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有4.9的留守儿

2、童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有27.3的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有4.1留守儿童和其他亲戚生活一起;有0.9留守儿童寄养在别人家里。生活上“单亲家庭”合计为56.7,隔代抚养为32.2,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在所有的少年儿童心理疾患与案例中,他们占据多数,这一庞大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如何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是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这将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在同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农村地区的社会、家庭、学校等因素,从切实提高 “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出发,着力于“留守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和预防措施的研究整理。希望能帮助儿

3、童、青少年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心理压力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迎接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我们力求解决如何在学校中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途径及可操作的一般模式。二、课题的界定:1.对“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等方面完整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

4、态,其特征如下: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趋于正常化;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2. 关于“农村小学留守

5、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界定: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双进入城市打工,把孩子寄在亲朋好友家里或交给年迈的长辈照看,缺乏有效家庭教育的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也称“摆动少年”。这是针对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亟待解决的实际,调查我校的“留守孩子”教育现状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学校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方法、策略,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和操作办法,培养自信、自尊、自强、自爱的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学生。三、研究依据与假说:1.研究依据:1999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

6、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意见还提出了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途径,其中第一条就是: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在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研究假设:我们课题组进行的是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研究。小学生的可塑性强,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初步树立的时期,只要遵循中小学生

7、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寄宿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来矫正农村“留守孩子”心理问题,探讨其方法、途径与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完全可行的。这样不仅有利于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促进农村小学努力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水平和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只要加强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必然会对“留守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就一定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四、研究目标:1.通过此项研究,调查本地“留守

8、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与成因,摸清农村寄宿制小学在“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2.通过此项研究,探讨、构建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开展的方法、途径与基本操作模式,从而为新时期农村小学“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3.通过此项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探究利用“校本培训”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的途径与方法,为目前量大面广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培养开辟一条新路子。4. 通过有效开展农村小学的“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矫正与预防“留守孩子”心理及行为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健全人格,提高其的心理素养,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

9、智力发展。5. 通过此项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五、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我校“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留守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形成原因。2.研究现阶段学校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即:根据“留守孩子”年龄、个性、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标准,制定合理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3.探索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即如何来提高“留守孩子”心理素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开展“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原则、方法和具体操作模式。4.研究“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

10、与学校人文环境以及相关学科的关联程度。5.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活动进行调查与分析,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规律和特点,提出农村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构建模式。根据以上研究目标与内容,本课题设计如下子课题: 1.农村留守孩子心理健康现况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2.小学留守孩子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策略及操作模式研究;3.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校本教育活动与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4.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研究。六、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全校的留守学生。2.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从现实问题入手,以子课题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精选子课题,加强对子课题研究的动

11、态管理与指导。课题组各研究成员要配合课题组开展活动与研究,通过调查“留守孩子”的心理现状,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普及心理知识,启迪“留守孩子”自我教育;通过组织心理训练,磨练“留守孩子”心理品质;通过开展心理辅导,维护“留守孩子”心理健康;通过增强学生自主意识,调整“留守孩子”的心理状态;通过学科教学渗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渠道;通过教师的实践探索与学习培训,培养一批具有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通过活动、实践及研究,为课题组积累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和经验及成果,同时,将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作为课题研究成果推广、验证的基地。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行动

12、研究法等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此项研究的主体。研究过程中,依据正确的理论指导组织学校教育教学和校外的活动实验,边实践边探索,研究“留守孩子”在设定的教育教学活动影响下,某些心理过程或个性品质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论证,循环进行,以期达成目标。从而研究农村留守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效果。2.调查法。主要调查现阶段各年级“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他们心智发展的因素。调查的范围和对象是本校的全体教师、大部分学生、部分家长(临时监护人)以及社会关心教育的人士和组织。主要采用访谈、问卷和测验等调查方法:谈话法是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一般方法。言语是人的心理

13、活动的最重要的外部表现之一。谈话法一般是个别测定的方法,教师可通过谈话较详尽、真实、确凿地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表现和有关细节,以便深入地研究问题。问卷法是把要研究的主题分为详细的纲目,拟成简易的问题,让学生据实答复,根据收回的答案经过统计处理或文字总结,以分析判断实验研究的效果。测验法是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一种方法。一般是用一套标准化了的题目按规定的程序,对个体心理的某一方面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得结果与常模进行比较,从而作出个体在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或特点的评定。3.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小学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及健康水平。可以长期有系统地观察,也可以根据具体研究内容在一段时间内观察被试者的心理表现。在运用观察法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尽量让被试学生处于自然状态,以使观察结果更具有客观性;随时记录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实,以便事后进行整理分析;正确理解和说明被观察的小学生的各种外部表现的实际意义,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作出确切的科学的和本质的解释。研究日程和分工2007年12月2008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