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57509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拓展阅读课-苏伦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课 题: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课 型: 拓展阅读课课 时: 1课时上课时间: 2013年 6月2日作 者: 苏伦单 位: 台儿庄区薛庄中学“五言长城” 荒山诉飘零 “五绝之冠” 无处话凄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雪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唐代大诗人王维在书吴道子画后诗中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柳宗元江雪这两首诗,同以雪景为背景,都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诗人都生平坎坷,感伤身世,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使读者感到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极力“推敲”,力求完美。刘诗中一个“远”字一个“寒”,柳诗

2、中的“寒江雪”,点活画面、托出诗境,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教学古诗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选择新颖的角度,采用适当的教法,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浮现诗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鉴赏能力。【课前预习】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和网络,了解诗人并尝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 4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相关课程标准】“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

3、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2合理想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中所描绘的景色。3比较阅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江雪。【评价任务】1通过预习,学生获取诗人相关知识,了解创作背景。2通过细读古诗,熟读成诵发挥想象,描绘诗歌的图画美。 3通过多种方式的读、说等活动,探讨诗歌意境美。4通过两首诗的比较,深入理解诗歌,体会诗人不同心境、不同表现手法不同的情感。【教学过程】激情导入:

4、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诗歌到了唐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迎来了她的第一个高峰,佳作浩如烟海,名家灿若繁星。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两首古诗,都来自于唐代大诗人,一首被后人誉为“唐诗五绝之冠”的柳宗元江雪,一个作者自诩为“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刘长卿,这两首古诗都堪称是古诗中的精品!板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江雪 柳宗元 一、与“雪诗”相遇 读出诗歌的图画美【导入语】关于古诗,我们古人有一个说法:诗中有画。这是什么意思?是啊,一首凝练的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我们细细读诗,你的脑海中是否会呈现出优美的画面。【指导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首诗歌,格律诗节奏的划分有

5、一定的规律,要把诗歌读流利,读出节奏美,然后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人闭眼听,听的同学要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五分钟后交流展示。展示摘录:学生a: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写了将要落山的红日、灰蒙蒙的山、覆盖白雪的茅屋、柴门、狗和顶风冒雪回家的人。学生b: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形象生动的描绘了落日、青山、茅屋、柴门、狗叫、风雪、旅人等景物,构成了一幅 “寒山夜宿图”。 组长总结: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绘了一幅诗人傍晚投宿在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回家的“风雪夜归图”。学生c:江雪这首诗描绘的山有千座,却看不见一只鸟儿;路有万条,却没有一人的足迹。在茫茫的大雪覆盖的江面上,一个老翁穿着蓑衣、戴着笠在一叶小舟上独自垂钓呢!

6、学生d:我看到的是一幅孤芳自赏图。千山万岭看不到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望不着行人的足迹。在一叶孤舟上,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钓鱼。 学生e:我看到的是寂寞江雪图。连连绵绵的群山连个鸟儿也没有,千千万万条的路没有一个人行走走。在江面上,有一叶孤舟,在舟上一个披蓑衣戴笠帽的老头,独自在钓鱼,此刻天气非常寒冷,江面飘落着雪花。 组长代表发言: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漫天的大雪覆盖着千山万径,天地之间呈现出迷蒙蒙的一片,鸟儿不飞了,行人不走了。在这宁静幽独的环境里,穿蓑戴笠的渔翁独自坐在小船中,垂着鱼竿悠闲地钓着鱼,忘记了尘世中的一切忧伤和悲痛。【设计意图】由于这两首诗,小

7、学已经学过,为让学生深入理解,先让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再把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既加深理解了诗意,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欣赏诗的优美意境,为进一步理解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二、携诗人同行 读出诗歌的意境美【指导语】这两首诗的画面是美中带着别样的凄酸,所以说,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请同学们默诵古诗,同时把自己当作垂钓者当作旅途遇风雪的旅人,体会诗人心情是怎样的?然后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8、:【互动一】 探“风雪夜归图”指导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外见情,这么一幅“风雪夜归图”是怎样表现诗人情感的呢?学生小组内进行互动探究,整理后小组代表回答:学生a:我认为这首诗中有画,画中见情。诗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日暮”和地点“苍山”,并且写“白屋”贫和天寒相互映衬,生动再现了芙蓉山主人的贫穷。学生b: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投宿芙蓉山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 “日暮”点明时间,正是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傍晚的时候,连绵的山在苍茫的暮色中变得更加深远,写出了诗人急于投宿的心情。第二句点明投宿的地点。“白屋”,写出了主人家茅舍的简陋,在风雪的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学

9、生c:我认为这首诗后两句也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见情。“柴门闻犬吠”, 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听到柴门内的狗忽然叫了起来。学生d:“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样寒冷的天气屋主人为什么还出去呢?可能是为了生计打柴去了。教师评价总结:这首诗的四句都能体现诗中有画,画中见情。正如这几位同学所言,“白屋”、“ 犬吠”、“ 归人”这几个意象,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独自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苦农家的情景。首句写旅客傍晚在山路上行走时的所感,第二句写到达芙蓉山主人家时所见(视觉),后两句写后在投宿芙蓉山主人家时所闻(听觉)。这首诗每句都构成一个独立的画面,色彩鲜明,而又

10、彼此连属,写出了风雪之夜天气的寒冷,旅人的孤寂,以及借宿后倍感温暖和安慰,与茅屋的清贫形成鲜明对比。板书:白屋 视觉与听觉犬吠 寒冷与温暖归人 孤寂与安慰【过渡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全诗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而是寓情于景物之中,生动地表现了旅人顶风冒雪投宿山村的情景,和对风雪夜归人的同情,难怪乎自诩为“五言长城”。而江雪反映出诗人那种在逆境中的倔强的态度、宁静超脱的心境和孤傲狷介的个性,几乎成为了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家园。诗如其人,诗如其心 。同学们合作探究:【互动二】 赏“寒江独钓图”指导语:江雪这首诗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 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

11、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学生小组内进行互动探究,整理后小组代表回答:学生a:我喜欢这首诗,是因为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舟”对“独钓”,“蓑笠翁”对“寒江雪”。对仗非常工整。学生b:我喜欢它是一首藏头诗,从每一句的第一个字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千万孤独。整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学生c:我喜欢江雪这首诗,是因为诗人虽然处境孤独,但仍然有傲岸不屈、凛然无畏的性格。学生d:我喜欢诗人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专心地钓鱼,虽然形体给人一种孤独感,但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坚韧不拔,甚至还有点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教师小

12、结:江雪写于诗人被贬永州谪居时期,风舞雪飘,天旷地阔的背景下一叶“孤舟”,诗人江中“独钓”,这也许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诗人有无限的孤独即“千万孤独” 却不直白,给读者留有空白的画面让我们思考,这不由让我们喜欢诗人面对这一切,仍能兀兀独坐,不畏风雪,不惧孤独,不动声色,表现出一副冷酷绝世,孤傲冲天的模样。板书: 孤舟 独钓空白的画面教师评价总结: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你看,他形单影只,是多么的孤独寂寞。

13、你看,他沉默不语,似乎满腔悲愤无处诉说。你看,他目光前视,仿佛有一股不屈的傲气。难怪范晞文把江雪列为唐诗一流之作,给予高度地评价:“唐人五言四句,除柳子厚钓雪一首之外,极少佳者。”【设计意图】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三、品诗人妙笔 读出诗歌的艺术美【指导语】一篇佳作,往往在个别字中体现出来,一首好诗更需诗人仔细的推敲。请同学们用你最美的字体写出这两首诗。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三分钟之内写好)。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

14、一读这首诗,读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后,想一想:读完有怎样的感受?从哪儿读出来的?【笔法一】 用词之精妙学生在练字纸上书写这两首诗,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思考,及时表现自我。学生a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读出了诗人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一个“远”字,它给人以暗示,引人去想象,读者自会想见有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并推知他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学生b: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我读出了芙蓉山主人的贫穷及诗人对他的同情,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

15、穷。学生c: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的“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芙蓉山主人生活的贫寒、清白,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学生d: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在用字上,“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不光有 狗叫,还有其他的声音;“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才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过渡语】在这样的一个风雪夜,如果少了人,也就缺少了生气,以此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那么“归”应如何理解呢?一种意见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另一种意见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说说理由。【笔法二】 “归”字之玄妙学生a:我认为“归”是诗人的来到,因为诗人在迷漫风雪中忽然找到投宿处,如“宾至如归”一般。 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归心似箭。学生b:我认为是芙蓉山主人风雪夜归。诗人在“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