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851537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解析Word版---福建省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明一中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学段考试历史试卷(总分50分时间5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据左传记载,为缓和与郑庄公之间的矛盾,周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示互信,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这表明A. 分封制已完全退出历史舞台B. 周天子的权威削弱C. 郑庄公没有履行诸侯的义务D. 君臣关系走向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管理,材料“周平王的儿子狐在郑国做人质,郑庄公的儿子忽在周王室做人质”说明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同诸侯,说

2、明周天子的权威削弱,故B项正确;A项“完全退出”绝对化错误,故A项排除;材料主要是强调周天子的权威削弱,而不是强调诸侯的义务,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不可能走向平等,故D项错误。2.“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在内容是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C.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所以与族田对应的不是商品经济,故排除B、D;科举

3、制形成于隋唐时期,随着地主经济的形成和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形成的应该是官僚政治,故排除A,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地主经济3.中国从两汉以后,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这一特色A. 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B. 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C. 削弱了地方官吏的行政权D. 导致了监察权力的滥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有专门的监察机构和官职并自成体系,地方监察官直接由中央监察机构统领,监督机构相对独立”表明监察体系相对独立,不受其他机构的干扰,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A正确;监察的目

4、的是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考察及检举,材料无法体现“改变了监察制度的初衷”,排除B;监察的目的是对机关或工作人员的监督(督促)考察及检举,与地方官吏的行政权的削弱无关,排除C;监督机构相对独立,有利于监察效能的发挥,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监督机构相对独立导致监察权力的滥用,排除D。4.雍正七年(1729年),对发动叛乱的准噶尔策妄阿拉布坦用兵时,为缩短文件奏请批复的时间,加强保密性,设置了一个机构,此机构后来A. 分散相权加强专制皇权B. 成为国家正式决策机构C. 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D. 协助皇帝处理重大政务【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雍正皇帝所设的机构为军机处,雍正时宰相制

5、度已经被废除,所以不是为了分散相权,故排除A项;军机处不是国家正式决策机构,故排除B项;清代不是内阁执政,因此也就无所谓增强了内阁的执政能力,故排除C项;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故选D项。5.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 中英战争B. 鸦片战争C. 通商战争D. 夷匪犯境【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因为英国对中国进行肮脏的鸦片走私而引发的战争,简单的将其称为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和中方的正义性,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故答案为A项。B项表明英国是以中国销毁

6、鸦片为借口发动的战争,C项是英方认为清政府的措施损害了其商业利益而引发的战争,D项是中方带有强烈“天朝上国”心态对英方表示蔑视的说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此事件的价值判断,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是在对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中体现出来的。故鸦片、通商、夷匪等词都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尽管这种价值判断是站在不同的立场而作出的,如“通商战争”的说法应当是站在英方的立场上来看待这场战争的。但不管怎样,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6.“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

7、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这一“文件”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民报发刊词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A【解析】材料“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清朝封建地主所有制,建立“平均主义”理想社会的愿望,这属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故A正确;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并不是农民阶级运动的产物,故B错误;民报发刊词提出三民主义,追求民主共和,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

8、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7.清军将领邓世昌不畏强寇,直至战死沙场,其牺牲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 处B. 处C. 处D. 处【答案】B【解析】清军将领邓世昌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牺牲,黄海海战发生在图中的处,故答案为B项。图中的处为平壤,处为辽东半岛,处为威海卫,均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首先要联系所学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史实,如教材介绍的主要事件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半岛之战和威海卫之战,从地图中确定各自的大致地点,然后再根据邓世昌是在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据此来确定答案。8.1918

9、年,李大钊说:“时至今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李大钊所说的“义和团的思想”主要是A. 爱国B. 笼统排外C. 扶清D. 愚昧忠君【答案】B【解析】材料中“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强调的是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文明,“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则强调抛弃义和团的“灭洋”,即笼统排外思想,B项正确。AC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9.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

10、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A. 清末新政的失败B. 国内矛盾的激化C. 黄花岗起义爆发D. 革命党人的妥协【答案】B【解析】【详解】“预备立宪”即为清末新政的内容,所以清末新政的失败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以后,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内矛盾激化,由此清政府谋求改革以维护统治,故选B项;黄花岗起义爆发是在1911年,故排除C项;清末的革命党人始终在谋求武装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没有妥协,故排除D项。【点睛】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

11、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10.面对新高考改革,某中学设置校本课程“话说天津”,要求学生按下表材料确定一研究主题。你认为最切合的主题是(1)1870年,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2)1878年,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私人面粉厂建立(3)1919年,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天津爱国进步团体“觉悟社”(4)1984年,天津成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5)2010年,天津滨海新区(第一个国家综合改革创新区)成立A. 天津,见证红色峥嵘岁月B. 天津工业化历程C

12、. 天津,国家现代化的缩影D. 改革开放在天津【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机器制造局、航线开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这都是天津不断实现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故C正确;李鸿章接办天津机器局、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私人面粉厂)建立与红色峥嵘岁月无关,排除A;开放港口城市与工业化无关,故B错误;1870年、1878年、1919年不属于改革开放时期,排除D。11.下表为不同报刊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新闻来源地报道的主要内容北京晨报青岛问题当以死争,被拘同学应宜营救,此罢课之第二理由也天津大公报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曹汝霖宅之焚烧日本大阪朝日新闻北京烧打起排日学生的暴动A. 火烧曹汝霖宅是事件

13、的导火线B. 学生在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 波及全国所有的大中型城市D. 学生展开盲目的排日行为【答案】B【解析】“同学应宜营救”“学界之大举动”“排日学生”的信息说明五四运动中学生发挥了重要作用,B正确;五四运动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A错误;C中波及全国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D中盲目说法是日方观点。12.下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目录四建党初期的实干家十三十四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十五十七西安事变前后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四十筹建新中国A. 五四大潮的洗礼B. 上井冈山C. 长征D. 重庆谈判【答案】C【解析】【详解】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

14、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而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故空处大事时间当是在1931年到1936年。A是1919年,B是1927年,D是1945年,时间均不符,排除;长征发生在1934年到1936年,符合时间限定,故选C。13.1937年3月,国民政府提出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时反攻东北,恢复已失之土地的方针,并分别以甲、乙两案,拟订了消极与积极的两种作战态势以及全面的备战部署。国民政府此举A. 规划了对日防御战略的方针B. 确立了对日消极抗战的构想C. 完成了全面抗战的准备工作D. 创造了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答案】D【解析】“将敌人拒止于长城以北平津以东,适

15、时反攻东北”“全面的备战部署”的信息说明国民党并不是消极抗战,这一备战显然有利于全面抗战的有利条件的创造,故D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没有进入防御作战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设想两种作战方针,并没有说要执行消极抗战策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是布局阶段,不是全面抗战后,故C项错误。14.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1949年1月27日,“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 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B.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D. 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答案】D【解析】渡江战役发生在1949年4月,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是在1947年,故BC两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