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4975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第二次阶段考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8 2019 届高三第届高三第二二次阶段考试次阶段考试 语语 文文 本试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 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 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 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2、融合,让不 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 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 发展、 国家治理、 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 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 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 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 在这种不同民族和 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 连经济都很难趋同, 就更谈不上所谓的

3、文 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 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 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 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 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 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 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一个人如果认 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

4、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 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 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 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 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 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 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 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 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 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

5、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 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 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 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 交流对话, 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 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 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作者刘焕明,有

6、删改) 2 / 8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B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C“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C 文

7、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论证有力, 逻辑严密, 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 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 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 那将是灾难性的。 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 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二二)文学

8、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暮色中的炊烟 迟子建 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 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 渺。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但也有的时候气压过于低,烟气下 沉,炊烟徘徊在屋顶,我们就会嗅到一种草木灰的气息,有点微微的涩,涩中又有一股苦 香,很耐人寻味。 这缕涩中杂糅着苦香的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 的木刻楞房屋。

9、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她是斯大林时代避 难过来的,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 孙子,叫秋生,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 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续。秋生不像他的父母很少登老毛子的门,他三天两头就来看望他 的奶奶。除了他,老毛子那里再没别人去了。 那时中苏关系比较紧张,苏联的巡逻机常常嗡嗡叫着低空盘旋,我方的巡逻艇也常在黑 龙江上徘徊。不过两国的百姓却是友好的,我们到江边洗衣服或是捕鱼,如果看见界河那侧 的江面上有小船驶过,而那船头又站着人的话,他们就会和我们招手,我们也会和他们招 手。

10、 那时村中的人很忌讳和她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因此而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 子。她也不喜欢与村中人交往,从不离开院门,只呆在家里和菜园中。她个子很高,虽然年 纪大了,但一点也不驼背。她喜欢穿一条黑色的曳地长裙,戴一条古铜色三角巾。她的皮肤 3 / 8 非常白皙,眼窝深深凹陷,那双碧蓝的眼睛看人时非常清澈。我姥姥不喜欢我和她说话,但 有两次隔着栅栏她吆喝我去她家玩,我就跃过栅栏,跟着她去了。我至今记得她的居室非常 整洁,北墙上悬挂着一个座钟,座钟下面是一张紫檀色长条桌,桌上喜欢摆着两个碟子,一 只装着蚕豆,一只装着葵花子,此外还有一个茶壶、一个茶盅和一副扑克牌。这些东西展现 了她家居生活的

11、情态,喝茶,吃蚕豆,嗑瓜子,摆扑克牌。她把我领到家后,喜欢把我抱 起,放在一把椅子上。我端端正正地坐着的时候,她就为我抓吃的去了。蚕豆、瓜子是最常 吃的,有的时候也会有一块糖。与她熟了后,她就教我跳舞,她喜欢站在屋子中央,扬起胳 膊,口中哼唱着什么,原地旋转着。 她旋转的时候那条黑色的裙子就鼓胀起来了,有如一朵盛开的牵牛花。北极村的很多老 太太都缠过足,走路扭扭摆摆的,且都是小碎步;而老毛子却是个大脚片子,她走起路来又稳 又快。我那时把她爱跳舞归结为她拥有一双自由的脚,并不知道一双脚的灵魂其实是在心 上。 那些不上她家串门的邻居,其实对老毛子也是关心的。他们从两个途径关心着她:一个 是秋生,一

12、个就是炊烟了。人们见了秋生会问他:秋生,你奶奶身体好吗?秋生嘿嘿地笑,人 们就知道老毛子是硬朗的。而我姥姥更喜欢从老毛子家的烟囱观察她的生活状况,那炊烟总 是按时按晌地从屋顶升起,说明她生活得有滋有味的,很有规律。大家也就很放心。 老毛子在冬季时静悄悄地死了,她是孤独地离开这个冰雪世界的。那几天秋生没过来, 人们是通过她家的烟囱感觉她出了事的。住在她家后一趟房的人家,每天早晚抱柴生火时, 总要习惯地看一眼老毛子的烟囱,结果她连续两天都没有发现那烟囱冒出一缕炊烟,知道老 毛子大事不好了,于是喊来她的家人,进屋一看,老毛子果然已经僵直在炕上了。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暮色苍茫的时分看到过那幢房屋飘

13、出炊烟,尽管村子里其它房 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了。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题目“暮色中的炊烟”贯穿全文,是全文的线索,与事件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烘托了一种 宁静平和的氛围,也凸显了老人悲苦的命运。 B北极村人勤劳、善良、友好,对老毛子关心,在中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候,还能与邻国 百姓友好相处,但也有一些谨小慎微。 C人们很忌讳和老毛子来往,因为一不留神,就会被戴上一顶“苏修特务”的帽子,这些象 征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更显真实可信。 D文章写得优雅诗性,故事娓娓道来有条不紊,描写诗意细腻要言不烦,语言雅致清新蕴 含真情,充

14、分彰显了迟子建的散文特点。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 (6 分) 6 文章结尾说“尽管村子里其它房屋的炊烟仍然妖娆地升起, 但我总觉得最美的一缕已经消逝 了”,结合全文,具体分析作者这样表达的原因。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智慧医疗是一种以患者数据为中心,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医疗服务 模式。这一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数据获取、知识发现和远程服务数据获取由医疗物联网完 成, 知识发现依靠大数据处理技术进行, 远程服务则由云端服务与轻便的智能医疗终端共同提 供。 以产检为例, 孕妇怀

15、孕期间需要进行数次产检, 通常需要反复从家里到医院检查, 实际上, 4 / 8 孕妇的大部分常规检查,如宫缩、胎心、胎动等都可以借助仪器完成如果采用智慧医疗模式, 该孕妇只需要在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快生产时去医院产检即可,其余可以在家里通过终端设备 自助完成,并将信息传输到医院,再由医生给出检查报告。 香港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倪明选告诉记者, 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相比, 智慧 医疗具备多个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智慧医疗推进较为积极的并非医药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无论是 国内还是海外市场,电信运营商多在积极向这一领域扩张,将其视为全新的盈利增长点。 中国的智慧医疗产业目前仍没有形成成熟

16、的模式,政策及规范也有待完善。现行政策按 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 不利于智慧医疗的发展, 同时目前还存在对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保护的缺失。 (摘编自中国证券报戴小河智慧医疗产业步入启动期,细分领域龙头初现) 材料二 : 材料三: 不久前,在孙逸仙纪念医院精准肿瘤外科治疗中心,医生利用三维可视化系统,为一个 7 岁小女孩成功切除了一个巨大的肝母细胞瘤。 因肿瘤与周围脏器紧密纠缠,手术的难度非常大。“切多了,孩子很可能大出血,下不了 手术; 切少了, 短期内肿瘤就会复发。 ”中心副主任陈亚进说,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和核磁共振(MIO 扫描技术,都只能表达某一界面的解剖信息,医生们只能凭经验由多幅二 维图像去“构想”病灶与其周围组织的三维几何关系。 全息投影和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医生完整 切除病灶,病人也从中获得更多信息。最后,陈亚进为这名女童切下了一个直径为 15 厘米、 重达 1.4 公斤的肿瘤,出血少于 200 毫升,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摘编自新华社未来大家会怎么看病?告诉你些医疗“黑科技”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