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849540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有感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本教育类专著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真是受益匪浅。这本书共七章,分别是个人成长史、重要他人、我的新课改、课堂观察、关键教育事件、师生之问、亲历历史。七章内容中包含40篇文章,即40个现场,40个故事。分别写出了40种教师成长的真实体验和深刻反思。张肇丰和李丽桦主编的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精选的40篇获奖佳作,展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类型和道路,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沮丧,更有欣慰;更多的教师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激起心中的共鸣,引发更多的联想和思考作为一名中青年教师而言,这本书中列举的鲜活事例在我个人的教育生涯中已经碰到或者即将接触,它就像一股清泉

2、灌溉着我们干旱的心灵,给我们的教育生涯有所启迪。我很赞同其中有位老师的真知灼见:我们不缺经验,不缺实践,我们缺少的是对逝去的时光的总结,对经验的提炼。40个现场就是场景的再现,经验的提炼。其中,第14篇和第31篇给我的感想最深。第14篇语文作业改革记给我的启发很大。这篇文章是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的一位语文教师项学品写的,项老师写到:一直以来,对于学生语文作业的设计,总是很伤脑筋,多了吧,学生作业完成得很潦草,没有质量;少了吧,又担心学生这方面不足,那方面欠缺,怕经不起考试的检验,如何才能让学生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又有一定的实效性呢?他认为:给学生布置作业应该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以生为本;给学生布置

3、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给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应该要有教师的个人风格。谈得比较深入,值得借鉴。不过项老师仍然感到,给学生设计作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件,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他仍会一直思索如何合理地给学生布置语文作业,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也是一位从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如何合理地布置好语文作业也一直困扰着我,读完项老师的这篇文章,对我的启发还真不小。大家都知道,小学众多学科中,语文的课业负担是非常重的。先不说语文作业量的多少,光说种类就让人发怵:抄写生字本、抄写词语本、听写生字词本、造句写话本、练习本、作文本别说学生会抱怨作业多,就连教师批改也得花费很多时间。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

4、我想:首先语文作业要重“质”减量,针对语文作业种类繁多的问题,我们可以归类布置,比如,可以把抄写生字本、抄写词语本、听写生字词本、练习本、四项作业合成一项,因为这四项作业基本上都是针对字、词、句的认知训练。但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量达不到,学生能记住吗?其实,学生记住与否跟写多少遍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学生能否掌握我们可以与学生立下条约:当天学完的字词或课文必须当天掌握,第二天早读时检查,全会的可以免去这些作业,错个别的单改错字即可,“全军覆没”的则甘愿按原来的量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学生看到会的同学享受到的优待及带来的种种好处,便都自觉学习生字词了。再加上学生看到别的班同学作业多,自己作业少,心里

5、就觉得很美,还能增进向师性。如此,作业量减轻了,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教师还省下许多批作业的时间。其次是重视个性发展,减少整齐划一的作业,人的个性爱好是有差异的。之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因为他的自身技能得到了充分发展。所以,语文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播知识,让学生学语文,爱语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要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语文学家,从而遏制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原来我们的作业不是抄就是背,每次留作业时学生总是垂头丧气,把它当成一种负担,何时能让他们把作业当成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去做呢?一次,班会即将开始,我走进教室发现很多学生拥在黑板前,抢着给黑板配画。是呀,班里有这么多的美术、书法爱好者,

6、何不在作业中加上这些能提高他们兴趣的项目呢?正好当天学了两首古诗,我便留了一项作业,让学生为古诗配主题图。当作业交上来之后,我为学生的想象力和绘画技能所惊叹。每一本都有自己的感觉,我无法用“”来评判。此时,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自信心得到满足,自然期待在下一次的作业中有更好的表现了。此后,我就时常给学生布置一些为课文配插图、为课文配乐、搜集图片、编排课本剧等作业。每次学生都会觉得作业很新奇,学习兴趣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还有一点就是依学生能力分层次留作业。遇上不写作业的学生是老师最头疼的事,而不写作业的学生归结原因大致是:一是学有余力的学生,认为重复的作业很枯燥;二是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可能有很多题

7、不会做;三是一些个性懒惰的学生,看到作业多就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没有层次性的作业会让部分学生不爱写作业。针对这个问题,我每次留作业都分为两种:一种作业难度较大,如写些综合试卷,让成绩优秀的学生写。第二种作业则是掌握基础知识及加深印象的作业,如抄写生字词,多读一遍课文,抄写一段优美段等,让成绩中下的学生写。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各得其乐,不完成作业的人自然就会慢慢减少,作业的质量也会大大提高。第31篇班规启示录这篇文章给我的班主任工作也有不少启发。文章的作者是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城中校区的美术教师李志英,她是一位从教22年的教师,李老师从班规的魔力、好事多磨、“牛奶弟”的变化、做最好的自己四个方

8、面阐述自己是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我想:班级管理应该是民主、平等的管理,如果师生能共同制定一个适合本班的班规条约,督促大家共同遵守,用规范来约束每一位班级成员的行为习惯,一定能打造一个好班级。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班规对一个班集体来说自然必不可少。我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本学期起初煞费苦心拟制的一份班规。它内容详尽学习,纪律,劳动,卫生等等无所不包,而且很严密,没有漏洞。我暗自想到,有了这份班规,同学们一定能越来越好,可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没有出现想象中的大好局面。为什么有了规矩之后反倒还不如从前?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后来我才明白,学生之所以不接纳,是因为他们还小,认识不到制度的

9、重要性。苦苦思索之后,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首先,老师在定规矩时,要考虑同学们的心愿。其次,班规内容不能太多,学生会记不住的。最后,班规的标准不能过高,要考虑大多数同学,要保证他们都能做到。于是我抽出了一节课的时间开了一次班会,此次班会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家的主人翁意识,看一看有哪些班规需要改进?不适合的,就予以删减。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起来了。大家七嘴八舌互不相让,新班规很快就制成了,因为是全班同学共同劳动的结晶,遵守新班规也成为了每位同学的自觉行动。两个月下来,全班竟然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新班规的行为,班级的各项工作也能顺利进行。所以我们教师不能把管理搞的感觉像老师跟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猫和耗子之间的关系,特别特别的累。如果是这样,那这种形式就存在问题,要尽量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放手让他们去管理班级的日常工作。比如值日、课间,甚至违纪等,都可让班干部自己去处理,班主任所做的就是明确他们的职责,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告诫他们要公正。事实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反而使班级工作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其他38篇文章在不同程度上都给我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令我回味,令我深思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40位教育一线的智者,他们在朴实的教育岗位上释放着教育的正能量,给我们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精神食粮,感谢他们的经验分享,的确是智慧的提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