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04894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初期支护通病案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初期支护隧道初期支护常见质量通病主要有:初喷工序缺失;初期支护与围岩不密贴或存在空洞;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不足,表面平整度差;复喷不及时;锚杆(管)制作、安装不规范;钢筋网安装不规范;钢架制作、安装不规范。4.1 初喷工序缺失表现形式:开挖爆破、排险后,未对岩面进行初喷支护,直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见图4-1)或下一循环开挖(见图4-2)。 图4-1 未初喷直接安装钢拱架 图4-2 未初喷进行下循环开挖原因分析:1) 不熟悉规范,对初喷稳定围岩的作用认识不足,。2) 企图以减少必要的施工工序来盲目追求进度。防治措施:1) 开挖排险完成后,应对暴露围岩及时进行初喷(见图4-3)。2) 严格执行初

2、喷检查验收程序。 图4-3 初喷后再安装钢架4.2 初期支护与围岩不密贴或存在空洞表现形式:在钢支撑外缘铺设石棉瓦、木板、防水板等杂物(见图4-4),人为造成空洞(见图4-5);在喷层内填塞片石、或在钢支撑与围岩间填塞片石、杂物等(见图4-6),造成喷射混凝土实际厚度不足、初期支护与围岩不密贴。 图4-4 初期支护钢支撑与围岩之间铺设石棉瓦、木板等 图4-5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形成空洞 图4-6 在喷层内填塞片石、在钢筋网与围岩间填塞片石原因分析:1) 对初期支护与围岩间不密贴或存在空洞的危害认识不足。初期支护与围岩间不密贴或存在空洞后,造成初期支护失去对围岩的支撑作用,围岩处于自由变形状态,围岩

3、可能进一步松动,有产生塌方的危险(见图4-7);围岩产生的变形、松动也难以发现。 图4-7 初期支护背后空洞诱发塌方 2) 超挖过大时,不愿用大量喷射混凝土进行回填。3) 偷工减料。防治措施:1) 提高控爆水平,减少超挖数量。 2) 有钢架地段,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喷射混凝土回填(见图4-8)。图4-8 喷射混凝土与岩面密贴3) 超挖过大时,可设钢楔辅助支撑(见图4-9)。 图4-9 超挖处理4) 严格执行初期支护检测验收制。5) 发现空洞后,应及时进行注浆回填处理。4.3 喷射混凝土强度、厚度不足,表面平整度差表现形式:1) 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2) 钢支撑外露或保护层厚度不足、表面平整度差(

4、见图4-10)。3) 喷混凝土有效厚度不足。 图4-10 初期支护厚度不足、表面不平顺原因分析:1) 不了解喷射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差对防水层的危害(见图4-11)。 图4-11 喷射混凝土不平整顶破防水层2)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养护不到位。3)为了在不处理欠挖的情况下确保二次衬砌厚度,私自减薄了喷射混凝土厚度。4)工艺工法落后,作业环境空气污浊,人为减少喷射混凝土数量。防治措施:1) 加强喷射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及施工配合比控制,做好养护工作。2) 加强开挖断面检查,及时处理欠挖。3) 严格检查喷射混凝土质量,及时处理欠挖,确保喷射混凝土厚度、平整度满足规范要求(见图4-12)。 图4-12

5、初期支护完成后正常外观4) 聘用熟练的喷射混凝土作业人员,并为操作人员配备齐全的防尘设备(见图4-13)。5)采用、湿喷工艺(见图4-14),或采用喷射混凝土机械手进行混凝土喷射作业,从根本上改善施工作业条件(见图4-15)。 图4-13 喷射混凝土操作人员防护 图4-14 普通湿喷机 图4-15 混凝土喷射机械手在隧道内作业4.4 复喷不及时 表现形式:长距离初期支护钢架外漏、喷射混凝土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见图4-16)。 图4-16 初期支护复喷不及时原因分析:1) 工序安排不合理。2) 对初期支护结构能力不足,长时间单独作用带来的危害认识不清。防治措施:1) 合理安排工序,及时完成复喷。

6、2) 一般情况下,复喷工作应在下一循环初喷时完成,当围岩条件较好时,每三个循环初期支护应进行一次复喷工作。4.5 锚杆(管)制作、安装不规范 1)不按设计长度加工锚杆(见图4-17),锚杆孔深度不够或锚杆插入深度不够(见图4-18)。 图4-17 锚杆加工长度不够 图4-18 锚杆孔深度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 2) 注浆锚杆孔内不注浆或注浆不饱满(见图4-19)。 图4-19 锚杆孔内未注浆3)中空锚杆和锚管、小导管不注浆(如图4-20、图4-21)。 图4-20 中空锚杆未注浆 图4-21 锚管未注浆4)未安设锚杆垫板(见图4-22)或垫板安设不规范(见图4-23)。 图4-22 未安装锚杆垫板

7、 图4-23 锚杆垫板悬空、螺母未拧紧5)未打设锚杆或锚杆打设数量不足。 原因分析:1)偷工减料。2)现场设备不配套,安装工艺落后。防治措施:1) 锚杆加工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锚杆尾部应加工螺纹丝扣,且丝扣长度不应小于12cm。2) 锚孔深度应不小于锚杆杆体有效长度,但深度超长值不宜大于10cm。3) 锚杆与开挖面的交角不宜小于70。4) 采用药卷锚杆时,锚固剂的浸泡时间须进行现场试验,锚杆安装须采用专用锚杆机。5) 采用砂浆锚杆和中空锚杆时,须采用专用注浆设备,保证注浆饱满(如图4-24、图4-25)。6) 锚杆垫板须紧贴围岩、并用螺母拧紧,锚杆垫板与岩面不密贴时应对岩面进行修凿或用砂浆抹平

8、。 图4-24 砂浆锚杆注浆效果 图4-25 中空锚杆注浆效果7) 系统锚杆不应与钢架焊接(见图4-26)。图4-26 隧道内锚杆及垫板正确安装完成情况4.6 钢筋网安装不规范表现形式:1) 钢筋网未能随岩面凹凸敷设。2) 钢筋网未搭接或有效搭接长度不足(见图4-27)。 图4-27 钢筋网未有效搭接原因分析:1) 对钢筋网的铺设要求不清楚。2) 偷工减料。防治措施:1) 钢筋网应在初喷后随受喷岩面起伏铺设,与受喷岩面的最大间隙不宜大于30mm;2) 钢筋网出现搭接时,其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并不得小于一个网格边尺寸(见图4-28)。 图4-28 钢筋网的正确铺设方法:围岩初喷后随受喷岩

9、面起伏铺设3) 严格执行钢筋网检查验收程序。4.7 钢架制作、安装不规范表现形式:1) 工字钢钢架采用对焊连接(见图4-29)。 图4-29 工字钢采用对焊连接 图4-30 工字钢钢架切割弯曲2) 工字钢钢架采用切割弯曲后焊接(见图4-30)。3)格栅钢架与连接钢板焊接不规范(见图4-31)。 图4-31 格栅钢架与连接钢板焊接不规范 4) 格栅钢架箍筋间距过大(见图4-32),腹筋焊接不牢(见图4-33)。 图4-32 格栅钢架箍筋间距过大 图4-33 格栅钢架腹筋焊接不牢5)钢架安装间距不满足设计要求(见图4-34)。 图4-34 钢架安装间距不均匀 图4-35 钢架安装歪斜 6) 钢架安

10、装歪斜(见图4-35)。7)钢架与连接钢板连接无效(见图4-36)、或节段钢架之间连接不紧密(见图4-37)。 图4-36 钢架与连接钢板无效连接 图4-37 节段钢架之间连接不紧密8)钢架悬空(见图4-38)或未置于坚实基础上(见图4-39、图4-40)。 图4-38 钢架悬空 图4-39 钢架支垫无效钢架连接板 图4-40 钢架基底松软、有水浸泡原因分析:1) 钢架制作设备简陋、工艺落后。2) 钢架安装间距控制不严,偷工减料。3) 由于超欠挖或岩面、喷混凝土面不平整导致钢架倾斜。4) 上台阶钢架或钢架连接板变形,导致下台阶钢架连接错位。5) 钢架加工长度不足,或基底超挖过多。6) 对松散软

11、弱基底未制订处治措施或未按措施进行处治。防治措施:1) 型钢钢架采用对焊连接时,必须增加绑焊措施(见图4-41);型钢钢架必须采用冷弯设备加工,确保弧度满足设计要求。 图4-41 对焊连接应增加绑焊措施 图4-42 工字钢钢架连接板大样 2) 连接钢板平面与钢架轴线应垂直焊接,节段钢架之间应通过连接钢板采用螺栓和焊接连接,螺栓不应少于4颗(见图4-42)。3) 格栅钢架与连接钢板焊接后,应采用U形钢筋进行绑焊(见图4-43)。 图4-43 格栅钢架与连接钢板采用U形筋绑焊 图4-44 格栅钢架箍筋间距符合设计4) 格栅钢架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见图4-44),各焊接点应焊接牢固。5) 及时检查成品钢架质量,严禁使用不合格钢架。6) 钢架安装间距和垂直度应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左、右允许偏差为5cm,钢架倾斜度应小于2。7) 节段钢架间连接不紧密时,应采取加设钢楔等补救措施(见图4-45),保证上下钢架连接有效。 图4-45 钢板间隙采用钢筋补焊 8) 基底出现超挖时,应清除基底虚渣,并采用喷射混凝土或浆砌片石填至钢架安装高程(如图4-46);当地基较为松软时,宜设地梁基础(如图4-47)。 图4-46 钢架置于喷混凝土之上 图4-47 松软地基设置地梁 9) 及时打设锁脚锚杆,并与钢架连接牢固。10) 严格检查钢架材料规格型号,确保原材料质量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