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8022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相残留溶剂的出峰顺序的一般规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页码: 1/18文件名 残留溶剂测定法标准操作规程编码:SOP-02-03-45/3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执行日期:签 字:变更记载:执行 2010 年版中国药典。分发部门:质量部、中心化验室 印制份数:3目 的:为残留溶剂测定建立一个标准操作规程,以确保正确操作。范 围:所有需进行残留溶剂测定的实验操作。责任人:检验员。内 容:1. 仪器与用具1.1 气相色谱仪一台,带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2 积分仪或色谱数据处理机。1.3 色谱柱1. 3.1 毛细管柱除另有规定外,极性相近的同类色谱柱之间可以互相使用。(1) 非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 100%的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2)

2、 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聚乙二醇(PEG-20M)的毛细管柱。(3) 中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35%)二苯基-(65%)甲基聚硅氧烷、(50%)二苯基- (50%)二甲基聚硅氧烷、(35%)二苯基-(65%)二甲基聚硅氧烷、(14%)氰丙基苯基-(86%)二甲基聚硅氧烷、(6%)氰丙基苯基-(94%)二甲基聚硅氧烷的毛细管柱等。(4) 弱极性色谱柱 固定液为(5%)苯基-(95%)甲基聚硅氧烷、(5%)二苯基- (95% )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的毛细管柱等。1.3.2 填充柱以直径为 0.180.25mm 的二乙烯苯-乙基乙烯苯型高分子多孔小球或其他适宜的填料作为固定相。2. 系统适用性试验(1)

3、用待测物的色谱峰计算,毛细管色谱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 5000;填充柱的理论板数一般不低于 1000.(2)色谱图中,待测物色谱峰与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应大于 1.5.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2/18(3)以内标法测定时,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 5 次,所得待测物与内标物峰面积之比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应不大于 5%;若以外标法测定,所得待测峰面积的 RSD 应不大于 10%。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3.1 顶空进样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 0.11g;通常以水为溶剂;对于非水溶性药物,可采用 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其他适宜溶剂;根据供试品和待测溶剂的溶解度,选择适

4、宜的溶剂且应不干扰待测溶剂的测定。根据各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3.2 溶液直接进样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用水或合适的有机溶剂使溶解;根据各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配制供试品溶液,其浓度应满足系统定量测定的需要。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检查的有机溶剂适量,采用与制备供试品溶液相同的方法和溶剂制备对照品溶液;如用水作溶剂,应先将待测有机溶剂溶解在 50%二甲基亚砜或 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再用水逐步稀释。若为限度检查,根据残留溶剂的限度规定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若为定量测定,为保证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应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

5、实际残留量确定对照品溶液的浓度;通常对照品溶液色谱峰面积不宜超过供试品溶液中对应的残留溶剂色谱峰面积的 2 倍。必要时,应重新调整供试品溶液或对照品溶液的浓度。5 测定法5.1 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当需要检查有机溶剂的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时,可采用此法。色谱条件 柱温一般为 40100;常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每分钟1.02.0ml;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为 7085,顶空瓶平衡时间为 306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 200;如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为 250。测定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 2 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对色谱图中未知有机溶剂的

6、鉴别,可参考附表 2 进行初筛。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3/185.2 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当需要检查的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差异较大时,可采用此法。色谱条件 柱温一般先在 40维持 8 分钟,再以每分钟 8的升温速率升至120,维持 10 分钟;以氮气为载气,流速为每分钟 2.0ml;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为 7085,顶空瓶平衡时间为 3060 分钟;进样口温度为 200;如采用 FID 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 250。具体到某个品种的残留溶剂检查时,可根据该品种项下残留溶剂的组成调整升温程序。测定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不少于

7、2 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对色谱图中未知有机溶剂的鉴别,可参考附表 3 进行初筛。5.3 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可采用填充柱,亦可采用适宜极性的毛细管柱。测定法 取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 23 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计算法 (1)限度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溶液浓度测定。以内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被测溶剂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不得大于对照品溶液的相应比值。以外标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所得被测溶剂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的相应峰面积。(2)定量测定 按内标法或外标法计算各残留溶剂的量。6 附注6.1 除另有规定外,顶空条件的选择:6.1.1 应根据供试品中

8、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顶空平衡温度。对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通常选择较高的平衡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尽量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对测定的干扰。6.1.2 顶空平衡时间一般为 3045 分钟,以保证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有足够的时间达到平衡。顶空平衡时间通常不宜过长,如超过 60 分钟,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准确性的降低。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4/186.1.3 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6.2 定量方法的验证 当采用顶空进样时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应考虑气液平衡过程中的基质效应(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组成

9、差异对顶空气- 液平衡的影响)。由于标准加入法可以消除供试品溶液基质与对照品溶液基质不同所致的基质效应的影响,故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当标准加入法与其他定量方法的结果不一致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6.3 干扰峰的排除 供试品中的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易对残留溶剂的测定产生干扰。干扰作用包括在测定的色谱系统中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与待测物的保留值相同(共出峰);或热降解产物与待测物的结构相同(如甲氧基热裂解产生甲醇)。当测定的残留溶剂超出限度,但未能确定供试品中是否有未知杂质或其挥发性热降解物对测定有干扰作用时,应通过试验排除干扰作用的存在。对第一类干扰作用,通常

10、采用在另一种极性不同的色谱柱系统中对相同供试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测定结果的方法。如两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两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对第二类干扰作用,通常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6.4 含氮碱性化合物的测定 普通气相色谱仪中的不锈钢管路、进样器的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灵敏度降低,应采用惰性的硅钢采莲或镍钢材料管路;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测定时,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待测物与酸反应后不易汽化。通常采用弱极性的色谱柱或其填料预先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碱性化合物,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

11、进行分析,效果更好。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的含氮碱性化合物,如 N-甲基吡咯烷酮等,可采用其他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测定。6.5 检测器的选择 对含卤素元素的残留溶剂如三氯甲烷等,采用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易得到高的灵敏度。6.6 由于不同的实验室在测定同一供试品时可能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方法,当测定结果处于合格与不合格边缘时,以采用内标法或标准加入法为准。 6.7 顶空平衡温度一般应低于溶解供试品所用溶剂的沸点 10以下,能满足检测灵敏度即可;对于沸点过高的溶剂,如甲酰胺、2-甲氧基乙醇、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等,用顶空进样测定的灵敏度不如直接进样,一般不宜用编码 SOP-0

12、2-03-45/3 页码 5/18顶空进样方式测定。6.8 利用保留值定性是气相色谱中最常用的定性方法。色谱系统中载气的流速、载气的温度和柱温等的变化都会使保留值改变、从而影响定性结果。校正相对保留时间(RART )只受柱温和固定相性质的影响,以此作为定性分析参数较可靠。应用中通常选用甲烷测定色谱系统的死体积( t。):0tRATR式中 tR 为组分的保留时间;tR 为参比物的保留时间。附表 1 药品中常见的残留溶剂及限度溶 剂 名 称 限 度/% 溶 剂 名 称 限 度/%第 一 类 溶 剂(应该避免使用)苯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1,1- 二氯乙烯1,1,1- 三氯乙烷第二类溶剂(应该限制

13、使用)乙腈氯苯三氯甲烷环己烷1,2- 二氯乙烯二氯甲烷1,2-二甲基乙酰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0.00020.00040.00050.00080.150.0410.0360.0060.3880.1870.060.010.1090.088第 二 类 溶 剂(应该限制使用)二氧六环2-乙氧基乙醇乙二醇甲酰胺正己烷甲醇2-甲氧基乙醇甲基丁基酮甲基环己烷N-甲基吡咯烷酮硝基甲烷吡啶四氢噻吩四氢化萘四氢呋喃甲苯1,1,2- 三氯乙烯二甲苯0.0380.0160.0620.0220.0290.30.0050.0050.1180.0530.0050.020.0160.010.0720.08

14、90.0080.217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6/18 通 常含有 60间二甲苯、14对二甲苯、9邻二甲苯和 17乙苯。 药品生产企业在使用时应提供该类溶剂在制剂中残留水平的合理性论证报告。溶 剂 名 称 限 度/% 溶 剂 名 称 限 度/%第 三 类 溶 剂 ( 药 品 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醋酸丙酮甲氧基苯正丁醇仲丁醇乙酸丁酯叔丁基甲基醚异丙基苯二甲基亚砜乙醇乙酸乙酯乙醚甲酸乙酯甲酸正庚烷乙酸异丁酯乙酸异丙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丁酮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0.5第 三

15、 类 溶 剂 ( 药 品 药 品 GMP或其他质量要求限制使用)甲基异丁基酮异丁醇正戊烷正戊醇正丙醇异丙醇乙酸丙酯第四类溶剂(尚无 足 够毒理学资料 ) 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基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醋酸三氟醋酸0.50.50.50.50.50.50.50.5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7/18附表 2 常见有机溶剂在等温法测定时相对于丁酮的保留值参考值非极性色谱柱溶剂名称 Tr/min RART柱温 40甲醇乙醇乙腈丙酮异丙醇正戊烷乙醚甲酸乙酯二甲氧基甲烷1,1- 二氯乙烯乙酸甲酯二氯甲烷硝基甲烷正丙醇1,2-二氯乙烯

16、叔丁基甲基醚丁酮仲丁醇1.8282.0902.1792.2762.3562.4872.4892.5222.5842.6092.6352.6552.8072.9823.1093.2523.4493.6660.1260.2680.3150.3680.4110.4810.4820.5010.5340.5470.5610.5720.6540.7480.8170.8941.0001.117编码 SOP-02-03-45/3 页码 8/18极性色谱柱溶剂名称 Tr/min RART柱温 40正戊烷正己烷乙醚异辛烷异丙醚叔丁基甲基醚正庚烷环己烷1,1-二氯乙烯二甲氧基甲烷甲基环己烷丙酮甲酸乙酯乙酸甲酯1,2-二氯乙烯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四氯化碳1.6821.7871.8421.9261.9432.0052.0212.1592.2092.2432.4052.8762.9673.000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