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97019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休闲—3体育养生(ppt 27页)(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王玉芳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中华古代养生名家,一、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道家养生的始祖 老子又称老聃,又名李耳。楚国楚县人(今河南鹿邑)。先秦哲学家,道家养生思想的奠基人,为历代养生家推崇的得道长寿的养生家。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汉代杜方言:“老子用恬淡养性,致寿数百岁”。,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自然界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它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包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道德经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淮南子原道云:

2、“道生一,一生二。”这里“一”指宇宙间气的总称,“二”即指阴阳。,内经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妙真经云:“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古人的养生法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华民族原始宗教的

3、延续。道教的理想是:“长生不死,常欲乐生。”其内涵把长寿、最佳养生之道作为自己的道义。“道”相当于现代哲学术语中的“自然法”或“自然规律”。也就是说,人类进化是在顺应自然,改造自然中才懂得循道,而且将养生与循道,两者应如何“相守”与“相保”,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二者不可偏废的道理,很早就作了总结并告诫世人。,、老子的养生思想 1、治于未乱,抱元守一 老子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作为养生的重要思想。提出“早服重积”“抱元守一”等养生原则。“早服”同中医“治未病”的观点,即现代医学预防为主的观点,指早行养生之道,行养生于日常生活,持之以恒,积蓄养生之“德”,此即“重积”。,老子论养生有“抱

4、元守一”的观点,即所谓“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一”即养生之道。“抱元守一”又指“守神”之中的精神调摄养生法,成为古代养生家创造应用各种养生术的指导思想。,2、自然无为、返璞归真 “自然无为”是老子道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它强调去除人为嗜欲困惑,心神宁静,不轻举妄动,返归自然素朴、纯真的本性,进而实现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天人和谐统一。“无为”指不轻举妄动;“真”是自然而然、不加人为的“素”“淡”“清”“静”“纯”“朴”等的同义词。,道家特别强调精神方面的修炼,把“清静无为”“离境坐忘”作为养生的核心。道家认为,自然界博大无边,欲望又无止境,而生命却是有限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

5、追求无穷的物质名利,势必会劳神伤身,损害健康。要做到“不以名害身,不以位易志”,就必须“去物欲,减尘事”。,道家所提倡的这种心理上、精神上的“清静无为”,虽是不现实的,但对生活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的人们来说,如若能在紧张喧闹的现代生活中,有那么片刻的时间,使整个身心回归到自然状态,进入上乘修道境界之中,对消减疾病、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恐怕都会有裨益。,道家思想中关于“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及“动形达郁”的主张 。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黄帝内经里“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养生思想即来于此。中医养生关于节食、节劳逸、节制房事,以及重视精神调

6、摄等养生法则,也均产生于“自然无为”的思想。“贵柔”思想的产生是由于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事物虽然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认为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状态,就可避免过早地衰老。因此,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璞归真”。,3、呼吸修炼,道家养生的另一核心方式是呼吸修炼。呼吸修炼最基本、最重要的是“服气法”。它与现代气功中的调息、吐纳、内视功法、内守丹田法很相似。道教认为,吸入天地间的四时正气,日、月、星辰的精气,就可以长生。结合呼吸修炼,道家也很讲究形体修炼。形体修炼的主要内容有按摩、导引、拳术,等等。,道家的养生,以长生不老

7、、羽化登仙为最终目标。道教的最高境界是“形与神俱,飞升成仙”。其含义是把精神修养、形体锻炼、形神合一视为养生观中密不可分的几个重要环节。,二、中华传统养生理论中的基本概念 中华传统养生理论继承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方法和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从“天人相应”和“神形合一”的整体观出发,主张从综合分析角度去看待生命和生命活动。养生方法以保持生命活动的动静互涵、平衡协调为基本原则,主张“正气为本”,提倡“预防为主”,强调辩证思想。它要求人们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自觉地、正确地运用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方法,通过自养自疗来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抗衰防病的能力,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最终目的 。,、对“生命”的解释 生命

8、是具有生长发育活力,并按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一个过程。“生、长、壮、老、已”是人体生命的自然规律。探索生命的规律对中华传统养生学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生命的起源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物质是宇宙中的“太虚元气”,在天、地、日、月、水、火的相互作用下,由无生命的物质演变生长而来的。天地之间所以有多种多样的物种,都是物质自己的运动和变化随着时间的进行而形成的。,人也不过是万物的一种,也是从万物群中分化出来的,所以在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云:“人以天地之气生,四刚之法成”。“人以天地之气生”是指人类生命的起源,源于天地日月,其中主要源于太阳的火和地球的水。太阳是生命能量的源泉,地球上的水(包括其所溶解

9、的各种营养物质),是生命形成的原材料。有生命的万物必须依靠太阳和地上的水才能生存,作为从 万物分化出来的人类当然也不例外。,“四时之法成”是说人类还要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规律才能发育成长。因为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的内环境产生影响,而人体的内环境的平衡协调和人体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是人体得以生存的基础。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体内部的调节可使内环境与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如果人的活动违反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或者外界自然环境发生反常的变化,而人体的调节功能又不能及时适应时,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都会遭到破坏而产生疾病。适者生存是生物界不可逾越

10、的客观规律。人类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2、生命的运动形式 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根本的物质“气”的聚散离合运动的结果,而生命则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庄子知北游中写道:“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有生命的人,是一个运动变化着的人体。素问六微旨大论就指出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书中指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意思是说只有运动才能化生万物,宇宙间的一切物质运动则是一致的。 气机: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也是脏腑经络、阴阳

11、气血矛盾的基本过程。所以,在生理上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无不依赖于气机的升降出人。如肺的宣发与肃降,脾的长清与胃的降浊,心肾的水火相济等,均是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的具体体现。在预防疾病方面,同样要保持人体气机升降正常,才能抗御邪气侵犯,免生疾病。,3、生命的维持和死亡 素问生气通天论日:“生之本,本于阴阳”。即生命的根本就是“阴阳”。究其原因,是因为“阳化气,阴成形”。而生命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化气与成形的过程,是有机体不断地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化气与成形是生命本质中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对立面是不断斗争的,又是互相统一的。化气与成形互为消长,任何一方的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另一方受

12、损。但是两者又结合于生命的统一体内,互相依存,互相转化。阳气化为阴精,阴精又化为阳气,否则“孤阳不生,独阴不长”。,人之所以有生命,就在于构成人体的“气”是具有生命力的。人体生命力的强弱、生命的寿夭,就在于元气的盛衰存在;新陈代谢生化过程,就是气化的生理现象;生命的现象,本源于气机的升降出入等。这均反映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又是人体的生命动力。宋圣济总录中就曾提出了:“万物壮老,由气盛衰”的观点,并指出“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中华养生名家、医家张景岳就特别强调“气”在防病延年中的重大意义。他指出“气”是人体盛衰寿夭的根本,张氏说:“盖以天地万物皆由气化;气存数亦存,气

13、尽数亦尽,所以生者由乎此,所以死者亦由乎此,此气不可不宝,能宝其气,则延年之道也”。,4、精、血、津液与人之生命 精、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灵枢经脉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就是说:人体的产生必先从精开始,由精而后生成身形五脏,皮肉筋骨脉等。同时人出生之后,犹赖阴精的充盈,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素问金匮真言论有日:“精者,身之本也。”若阴精充盈,则生命活动旺盛,身健少病,若阴精衰虚,则生命活动减退,易多病。,另外,生命的维持还依赖于“神”的健全。灵枢天年中说:“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可见,“神”的得失关系到生命的存亡。“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其中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等在内。“神”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气血阴阳对立的两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 人体的生命活动,是以体内脏腑阴阳气血为依据的。,只有脏腑阴阳气血协调平衡,人体才会健康无病,不易衰老,寿命才得以延长。 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不过在生命的过程中,有生必有死,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