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96659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3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语文试卷(一) 有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7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年高考(全国卷)高三仿真冲刺练(一一) 语文语文 第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当全国人民都在纪念抗日英雄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却有一种不良的文化现象 屡屡发生,这就是英雄叙事的扭曲问题。比如,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将严肃的抗战历史 娱乐化;有人对抗战中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乃至重构,试图颠覆或终结相关英雄的经典形象。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全面渗透进人们 的日常生活。一些错误的英雄

2、叙事借助新媒介,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更加恶劣的影响。 比如,近年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不少诋毁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的各种扭曲的“英雄叙事”。媒体把这 类叙事的“主体”命名为“凿船党”,并表达了对他们的警惕:“他们每天寻寻觅觅,看见正面的东 西就上去凿几下子,而且每每有所斩获,用着放大镜在英雄身上发现了一些瑕疵,他们便极力将其放 大。慢慢地,一些英雄的形象开始坍塌。”与此同时,一些抗战题材影视剧不顾历史本真,肆意将爱 情、悬疑、性感、时尚等元素塞进来,这种做法是对英雄形象的亵渎,以至连普通观众对“手撕鬼子 ”之类不靠谱的剧情都忍无可忍。在媒介融合的语境下,这些影视剧经由电视、电影、互联网等媒

3、介 渠道得以在更大范围传播开来。伴随着上述种种媒介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濡染,这种不着边际的“英雄 叙事”对成千上万的普通观众 尤其是对年轻人贻害不小。抹黑恶搞英雄形象,导致英雄形象扭曲,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 认同,也恶劣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这种错误的英雄叙事,既具有明显的隐喻性特征 它隐喻了当下有些人存在着虚无化的价值取向和戏谑化的政治取向,也具有另一种特征 扭曲的生活化叙事:传统的英雄叙事在本质上是传奇性的叙事,近年来由传奇性叙事向生活化叙事的 转变,有人刻意对英雄人物进行解构甚至污蔑。 新媒介环境下,扭曲的英雄叙事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首先,新媒介的技术特性,对英雄叙事的变迁 乃

4、至扭曲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新媒介为英雄叙事提供了相应的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也被“凿船党 ”们纳为其建构与传播“英雄叙事”的重要平台。进而,英雄形象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 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费的特征。其次,网络推动了众多思潮的传播,一些非主流思潮成为扭曲的英 2 雄叙事得以展开的思想土壤。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 微信等媒介,散播包括其“英雄叙事”在内的种种言论,挑衅人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在这种思想土壤之上,“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策略”而已 。再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在给人们

5、的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助 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 作为国人精神图腾的英雄形象,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事所游戏化 、娱乐化,而应成为国人的精神塔基。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我们不可漠视,要保持清醒的 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 (改编自光明日报,丁松虎英雄叙事的扭曲与纠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量抗战“雷剧”“神剧”涌现以及有人试图颠覆或终结抗战中的英雄人物的经典形象,这都属于英 雄叙事的扭曲问题。 B.“凿船党”们借助“三微一端”等新媒介将一些错误的英雄叙事传播的范围更广,受众更多,产生了 更加恶劣的影响。 C.一些抗

6、战题材影视剧出现“手撕鬼子”之类不靠谱的剧情,是因为创作者在剧中加入了许多爱情、悬 疑、性感、时尚等元素。 D.不着边际的“英雄叙事”,抹黑恶搞英雄形象,既伤害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和身份认同,也恶劣地影 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解析 C项,强加因果,前后内容不构成因果关系。 答案 C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错误的“英雄叙事”反映了有些人错误的价值取向和政治取向,也反映了英雄叙事文本由传奇性叙事 向扭曲的生活化叙事的转变。 B.英雄形象被一些人解构甚至污蔑,从而他们的崇高性与非功利性被消解,并呈现出融合世俗、迎合消 费的特征。 C.“凿船党”们为达到扭曲“英雄叙事”的

7、目的,采取的是利用网络上的社区、微博、微信等媒介传播 的策略。 D.英雄形象是国人的精神图腾和精神塔基,体现了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精神,不应被扭曲的英雄叙 事所游戏化、娱乐化。 3 解析 弄混了“目的”和“策略”,原文:“凿船党”们进行“英雄叙事”,是为达到其目的所采用的所谓 “策略”而已。 答案 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全国人民纪念抗日英雄时,在现实生活中,却有一些人站在人民群众利益和情感的对立面,挑衅人 们的传统信仰,鼓吹错误的价值观。 B.英雄人物身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是“凿船党”们发现这些瑕疵后,把这些瑕疵极力放大,慢慢地 ,一些英雄的形象慢慢

8、坍塌。 C.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双向互动的“微时代”,助推了英雄叙事的扭曲现象,加强对微博、微信的监 管能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现象。 D.我们面对扭曲的英雄叙事及其危害不能漠视,只要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价值立场,就能防 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 解析 D项,“就能防止扭曲的英雄叙事对我们带来危害”说法过于绝对。 答案 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史学大师许倬云 魏承恩 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我知道了许倬云的大名。因为他的汉代农业是在美国攻读中国史博士学位的 必读书,我喜欢这部书,于是我找到许先生的好几部著作来读,被他的渊博知识深深折服,最受启发 的

9、是他娴熟的使用现代社会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治史。那时候,只知道许倬云是匹斯堡大学历史教授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后来到了香港,在中文大学跟金耀基教授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有一次提到许 倬云,耀基师说和他很熟,并说他每年都会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 过了几个星期,许先生果然到了香港,我闻讯后就让耀基师的秘书帮我约了时间去拜访他。在许先生 的办公室里初次见面,他平易近人,十分健谈,没有一点大师架子,许先生著作等身,除了专攻中国 文化史、社会经济史和中国上古史之外,研究领域还涉及社会学、考古学、科技史、台湾史和中外历 史比较等。他还对现实政治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撰写了大量政论,结集出版的就不下十余种,在台湾 舆

10、论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好奇地问他何以有如此渊博的学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许先生就和我谈 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4 无锡许家是江南世代的书香门第。许先生的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先生幼年患小儿麻痹而不便 于行,就在家里杂读群书。抗战后,他在家乡的辅仁中学读书,这所名校聚集了一批饱学之士。1948 年底,他跟随父母到台湾,考取台湾中文大学外语系,第二年转入历史系,本科毕业后又读研究生。 当年的台大大师云集,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学派,也可以选择不同的课题。 许倬云受校长傅斯年器重,跟李济学考古,根李总侗学古代史,跟董作宾学甲骨文,向尹耕望、钱穆 、沈刚伯等问学。许先生说:“那时台

11、湾的研究生教育和内地不一样,不是一个导师带一个学生,而 是一个由三到五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这样就给我一个相当大的刺激,因为几个指导老师的 治学思路都不一样,他们在那里各讲各的,逼得我不得不思考,寻找自己的路子。” 后来他又到芝加哥大学去深造。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不在意你读什么系,学生的课程可以自己设计。 在那里,许先生选课的范围包括经济学、中古史、考古学、宗教学、社会学等。选读宗教学的只有他 ,老师照样认真上课。他住院开刀,教授及古代史的老教授带着书到病床前去教,一边讲,一边讨论 。听到这里,我就想:很多人在讨论现在的中国大学出不了大师,但不是先应该问中国大学有没有这 样的教师吗? 许先

12、生说,他选修了那么多似乎和历史学不相干的学科,“但我是拿历史当材料看,拿别的学科当工 具看,这样就可以用各种工具处理材料。” 许先生1962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 历史系主任。1970年起担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史学系及社会系合聘教授,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 、杜克大学等校的讲座教授,著有专著十余种,论文百余篇。近年来,又常在中国大陆讲学,被南京 大学、东南大学授予名誉教授。他是海峡两岸和国际史学界公认的耆宿。听了他的自述,我才算是真 正明白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第一次见面聊天,许先生就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是我研究历史的“一日师”。

13、我去学校 上课之余,经常会去他那里拜访,聆听他的教诲。有一次,明报编务总裁高信疆听我说起许倬云 在香港,就说和他是很熟的朋友,要我帮他约一起吃饭聊天。参加那次餐聚的除了许先生夫妇外,还 有耀基师夫妇和哲学家劳思光。我在他们中间算是小字辈了。很多年过去了,当晚吃了什么佳肴美味 早已忘记了,但大师的风采则历历在目。 上一次见到许先生已经是十多年前了。我有事去台北,听说他也在,就打电话约了时间去看望。言谈 之中,他知道我跟随南怀瑾先生在学佛,就说怀师早年在台湾时,自己曾跟随殷海光去拜访过两次, 因他的学问路子和南不合而没有再去,但殷老师对他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进 许倬云谈话录里,称

14、南怀瑾是奇人,有吸引力。前年我和老友、中研院副院长王汎森博士聊天。他 说,殷门弟子对这一说法大不以为然。我说,十多年前就听许先生说过,事后特地向怀师求证。老人 家还兴致勃勃地回忆当年殷海光跟他学打坐的情景。这也算为我尊敬的许先生辩诬吧。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2015年第17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5 我从9岁就开始读古文。研究考古学的,古文基础一定要好,这比读近代史的要求要多些。但是有一 点,读近代史不如我们舒服。读近代史的会被材料淹死。我们清汤寡面,材料并不多,但你要用心思 去组织它,在说不出话的地方砸出话来,挑战性很高。 (专访历史学家许倬云:我以学科为界,不以国家为界) 北宋的张载,曾

15、说过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 句,可以说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期许,同时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应有的四个方向或维度。 (许倬云:知识分子的四种类型)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台湾、大陆,许倬云在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都是一样巨大的,他的汉代农业 在美国“中国史”专业被列为必读书目。 B.许倬云随和健谈,不摆架子,与作者初次见面,就畅谈自己的求学和治学经历,这让作者很受感动, 之后多次拜访求教。 C.虽然和南怀瑾大师的治学略有不同,见面机会也不多,但是许倬云还是认为南怀瑾是奇人,很有吸引 力,并对他的

16、学问钦佩至极。 D.许倬云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既是对中国 知识分子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提出的要求。 解析 C项,“并对他的学问钦佩至极”,材料中许倬云对南怀瑾大师学问的评价不多,倒是提及殷海光对南 怀瑾佩服得五体投地。 答案 C 5.许倬云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作简要分析。(4分) 答:_ _ 答案 少时博览群书奠定基础。出生于世代的书香门第,父亲藏书丰富,兴趣广泛。许倬云从小杂读群书 ,为后来的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奠定了基础;台湾大学读书期间多位大师共同指导。台大 大师云集,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思想、学派,读研究生期间,多人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共同指导, 成就了他渊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学术兴趣;在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