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94032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doc 41页)(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和建设是重点、难点和重大任务,这个任务将伴随现代化的整个进程。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和新的思路是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我国已经到了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总体上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是我国建设新农村的重要背景。 从国内生产总值看,2005年超过了18万亿人民币。农业,即第一产业,占13。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农业所占比例会进一步降低,但并不说明农业不重要,农业的基础地位还是不能动摇的。从城镇化进程看,这几年城镇化发展非常快,据有关部门

2、测算,2005年年底,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3。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0亿人口,8亿农民,现在是13亿人口,还是8亿农民。20多年改革开放的一个很大成绩就是把人口的增量都转到城里去了。 在这样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是非常重要、非常及时、也是非常适时的。中央提出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非常重要。这个方针是在实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提出的,是以统筹城乡发展来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给予重视并认真落实的方针。 实行这个方针最直接、效果比较明显的途径至少有三个:第一是政府的财政投入。近两年,中央实行多予少取的政策取向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少取方面,税费改革免除农业税

3、,每年要减轻农民负担约1200亿元以上,不仅免掉了300多亿农业税,也免掉了接近700亿左右的三提五统。再加上其他的统筹、集资和乱收费问题,减负的力度会更大。没有能摆上桌面的收费渠道,三乱就搞不成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多子方面,这几年,除了原由财政基本建设、农业开发、扶贫开发、农业科技包括农林水等投入以外,中央逐年增加财政投入,每年至少新增300亿元左右。 第二个很重要很直接的途径是农民外出进城打工。农民进城打工给城市做出了巨大贡献,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的高楼大厦,城市的亮化美化包含了农民工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因此,要尊重农民工、善待农民工、关心农民工、保护农民工。最近,国务院制定并下发了关于

4、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文件。农民外出务工对农村的带动、支持、投入也是巨大的。目前,每年有不少于5000亿的农民工收入回到农村,这是其他投资不能比拟和代替的。农民外出务工是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 第三个途径即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一是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龙头企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作为一个整体全面推进,但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生产发展是基础、是前提、是根本,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农业基础打牢,必须发展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建设新农村必须确立的基本观点。二是建设新农村必须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政策是农民利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几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了重要转机,最重要的一条是政策正确指导。三是建设新农村必须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新农村建设也存在钱从哪儿来,人往哪儿去的问题。一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要重视产业化,重视龙头企业。

6、钱从哪儿来,通过政府投入,农民投工投劳,社会参与。而社会参与最现实、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一般企业如商贸企业,到农村投资,也需要引导鼓励,但是不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动、实惠。人往哪儿去,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减少农民的实质是增加农民的就业。一方面是转移出去,进入乡镇企业和城里务工;另一方面是向农业的广度深度进军,拉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业的加工和销售,这个就是农业产业化。解决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产业化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支持产业化,支持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农村发展,支持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关部门必须研究支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相关政策,如财政、税收、进出口、产业政

7、策等。二是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坚定不移地发挥促进农业,带动农民的作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要爱农、重农、支农、带农,不要拖农,也不要与农民争利。民是主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但是农民需要组织,需要带动。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龙头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应发挥五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是在现代农业中发挥带动作用。十六届五中全会讲到建设新农村,讲了几个方面的要求和任务,第一条是发展现代农业。在中国千家万户小规模生产的体制下,农业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解决两进两出的问题。两进是技术和信息进农村,即农业技术和市场信息、投资要进农村。两出是农产品要出农村,农业的富余劳动力要出农村。两进两出问题解决好了,发展现代农业

8、才能有实质的进步,产业化是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办法。要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用现代技术和装备来武装农业,必须用先进实用技术来武装农民,通过龙头企业的把技术带到农村去,针对生产初级产品和生产原料的农户培训、传授技术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因为生产和技术结合,利益紧密联系。劳动力出农村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的、现实的转出,进工厂、进公司、进城市;二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农户仍然在农村为龙头企业生产原料,劳动力通过龙头企业进了市场,进了城市,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农民了。 第二是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中发挥带头作用。建设新农村要推进体制创新,现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创新有三种形式,既符合党的基本政策又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

9、向。一是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双层经营,这种体制要长期稳定不断完善;二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产业化的“公司,农户”,这是比较高的、比较好的创新形式。经营体制创新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土地规模经营,农村的土地规模经营在中国的国情下,只能是逐步、适度的推进,因为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主要是农民多。土地规模经营必需的条件是大量的富余农业劳动力以及相应的农业人口转出,如果不转出,土地规模经营很难实现,但是农民的就业、生活以及农村的稳足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农业产业化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可行的规模经营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来参与市场竞争,包括国际市场的竞争。通过这种组织机制和产业链条形成规

10、模经营。 第三是在组织农民进市场中发挥带动作用。小农户小规模是一个很长时期的历史必然现象,但是可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大企业进入大市场来发展市场农业。第四是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带动作用。从龙头企业的角度看,一是带动农民就业。按用劳动力换土地的观点,在养殖业方面搞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很有优势的。养殖业链条很长,既可以拉动种植业,又可以带动加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养殖业就业容量比较大,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和农产品增殖。我国的肉鸡生产是比较典型,也是成功的例证。通过千家万户饲养,雏鸡由公司提供,防疫由公司提供,公司进行饲养指导,饲料供应,再统一回收、加工、出口,控制产品质量标准等,这是很成功的。通过

11、龙头企业的方式带动农民就业,带动农产品增值。 第五是在培养新型农民中发挥带动作用。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懂科技会经营的农民非常重要,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农户”模式培养农村的科技户、养殖户包括种养户,通过企业吸收员工来培训农民工,现在农民工已经在几个行业占据工人的主要地位,比如建筑业接近80,纺织、餐饮服务,环保等行业也都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产业化的带动形式,对农民、员工的培训,企业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多种灾害频发、旱情

12、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保持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好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目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保持农业农村持续发展的任务非常艰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力度。 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号)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

13、局的要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全力打好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硬仗,突出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着力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切实解决农村民生问题,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年要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确保农业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 一、全力打好农业灾后恢复生产硬仗 近期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侵袭,造成农作物受冻、养殖业受损、林果业损失严重。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坚定必胜信念,把全面恢复灾后农业生产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做好各方面工作。要及早做

14、好春耕备耕的各项准备和服务工作,及时抓好春熟作物的中后期田间管理,强化农资市场管理,通过扩大夏粮、秋粮生产,把春粮损失补回来。要抓紧恢复和增加蔬菜生产,抓好畜禽养殖和疫病防控,尽快恢复渔业生产。要全力抓好林业生态恢复,安排苗木采购专项补助资金,抓紧落实造林种苗,加快损毁林地的补植补造,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加快受损木竹的清理和加工利用,对企业收购受损木竹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大力发展林下产业,加强林业技术服务,努力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要精心做好果树灾后护理,组织好优质果树苗木供应,进一步提高果品储藏、保鲜、加工能力,加快修订完善果业发展规划,确保果业生产稳定发展。救灾工作切忌一般化,要突出重点,科学

15、指导,广泛宣传农业应用技术知识,着眼长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做好农业灾后重建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在摸清核实灾情的基础上,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精心做好妥善安排受灾地区农民群众生活、恢复农林业生产、修复农业基础设施等工作,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正常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夺取抗灾救灾、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全面胜利。 二、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走以工带农、以工促农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重点发展粮油、生猪、禽类、水产、油茶、毛竹、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加工业,增强农副

16、产品加工、运输、储存、保鲜能力,尽快把我省建设成为安全优质高效的、富有特色的全国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省里重点抓好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型龙头企业和个与之相配套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设区市重点抓好个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市、区)重点抓好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和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省财政新增安排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能力强、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龙头企业发展。采取财政贴息和风险保障等方式,鼓励金融部门对龙头企业贷款,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向农业产业化领域集聚。继续实施农业大开放战略,加大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