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76232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解析Word版--河北省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人民版高高一历史必修一9.1美苏争锋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揭开美苏“冷战”序幕的标志是A.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D. 德国的分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 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产物。因此A符合题意。考点:美苏“冷战”点评:1946年1月,英国前任首相丘吉尔应邀访美。3月5日,他在美国总统杜鲁门陪同下抵达密苏里州富尔顿,在杜鲁门的母校威斯敏斯特学院

2、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丘吉尔在演说中公开攻击苏联“扩张”,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象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2.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 杜鲁门

3、主义的提出D. 德国的分裂【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

4、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战的开始,在此后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配性作用。A不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是在军事上对杜鲁门主义的运用;B不对,马歇尔计划是在经济上对杜鲁门主义的运用;D不对,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的后果之一。考点:“冷战”点评:3.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 马歇尔计划的提出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C. 1962年爆发古巴导弹危机D. 北约和华约对峙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

5、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世界格局。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故选D。考点:两极格局的形成点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两极格局的形成、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格局解体和多极化加强的历程。“冷战”的表现、“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美苏争霸、多极化的表现等知识点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命题多以图文材料设置情境。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理解、判断和认识能力。4.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对抗的冷战局面。双方敌对行动包括相互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与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和封锁禁运军备竞赛和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A. B

6、.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冷战是指除付诸于军事武力之外的一切形式的对抗,D项正确;项错误的被排除,须注意是代理人战争,美苏两国并没有直接付诸于武力。考点:考查对冷战内涵的准确理解点评:本题是通过对冷战的表现切入,考查对冷战内涵的准确理解。5.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 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 德意志民族的分裂D. 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柏林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

7、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冷战对抗的产物。故选A。考点: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点评:美苏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一)消极影响:两极对峙引发了美苏之间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战后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的“冷战”和局部“热战”相交织,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1)在欧洲:导致柏林危机和德国和柏林的分裂。1949年在美苏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在亚洲: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1948年在美、苏的控制下以北纬38度线为界,8月朝鲜半岛南部建立大韩民

8、国,9月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朝鲜战争是战后以美苏冷战为背景的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是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大规模局部战争。(3)在美洲: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美国很快发现正在建设中的古巴导弹基地,便向古巴海域派出大批军舰,武装封锁古巴。战争一触即发。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二)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2)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

9、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3)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由此崛起。6.面对英美等国的封锁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情况,苏联采取的相应的措施是A. 扶助各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B. 加强对东欧各国的政治控制C.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D. 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答案】C【解析】主要考查在冷战背景下苏联采取的相应的经济措施。苏联针对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7.二战后参与对德国分区占领的国家包括A. 英国、法国、丹麦B. 美国、比利时、苏联、法国C. 荷兰、美国、英国D. 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4国分区占领德国:东区由苏联占领

10、,西北区由英国占领,西南区由美国占领,西区由法国占领,D美国、苏联、英国、法国,此项符合题意,故此题应选D项考点:二战后对德国的占领点评:二战后对德国的处理。惩罚德国,审判战犯;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推行政治民主化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提供经济援助,复兴工业8.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 推行杜鲁门主义B. 实施马歇尔计划C. 建立北约组织D. 朝鲜战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抓住材料中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可知是经

11、济政策,马歇尔计划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达到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A是政治手段,并且不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C是军事手段,D是热战,不能体现材料意思。故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开始马歇尔计划9.1947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为此,美国A. 重建资本主义金融体系B. 援助西欧实现经济复苏C.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 推动欧洲走向经济联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

12、正常的经济繁荣”和时间特征“1947年6月”说明美国即将推行马歇尔计划以帮助西欧实现经济恢复和发展,答案选B,A C两项发生的时间与题中不符, 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考点:美苏“冷战”的表现点评:“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0.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稳定了西欧经济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有助于美

13、国商品的输出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马歇尔计划仅是对西欧的经济援助计划,与无关。11.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 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冷战时期长时期的和平”反映了冷战时期美苏采取武力之外的方式对抗,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故C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冷战客观上有利于世界和平,而不是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14、故A错误;冷战期间也有“热战”,故B错误;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有矛盾,故D错误。12.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A. 美苏“冷战”从此开始B. 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C. 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D. 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从题干信息,可知,1945年8月,二战结束后,美苏的战时同盟关系

15、破裂,两国矛盾加剧,B 符合题意;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才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A错误,排除;1955年华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C错误,排除; D项是对题干材料的曲解,表述错误。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冷战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13.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把一项举措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一举措A. 表明美国开始放弃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向共产主义进行反击B. 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经济体系C. 最初也想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D. 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关键信息:二战后、最慷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举措”是指马歇尔计划,故C项正确;AB项对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1949年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