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762148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解析Word版--广西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南宁八中高二年级(上)期中(文科)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3分,共66分.1.如图形象地反映了A. 传统科技的兴衰B. 君主专制的演化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儒家思想的发展【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发展,秦朝时受到打击,汉武帝时期确立为正统思想,三国两晋南北朝受到佛道的冲击有所下降,宋明时期成为官方哲学,随着西学东渐展开,受西学冲击,其地位下降,该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故D项正确。传统科技在秦汉时期应该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故A项错误。君主专制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B项错误。商品经济在明清时期达到最高峰,故C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

2、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发展特点【名师点睛】知识扩展:儒家思想发展历程概况: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运

3、动;现代化的传统文化代表。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以上文字出自A. 大学B. 孟子C. 论语D. 中庸【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中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强调仁政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仁政是孟子的思想,这段文字出自孟子,故B项正确;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故A项排除;论语主

4、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C项排除;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故D项排除。3.董仲舒着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董仲舒强调的思想是A. 天人感应B. 独尊儒术C. 君舟民水D. 君臣平等【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强调的是遵循天道的统治者能够国泰民安,违反天道的统治者则会使天下大乱,故统治者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天意、利用天道来统治百姓,这恰恰体现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儒学的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

5、出君民、君臣之间的关系,故CD项排除。4.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A. 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 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二,故B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D项排除。5.清代的考试中,考察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在康熙雍正时期为最重要的第一场,到了乾隆中期转为第二场,到了光绪后期转为第三场,以上变化是由于A. 封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6、B.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需要C. 儒家学说丧失了统治地位D. 程朱理学弊端益显【答案】D【解析】【详解】近代中国封建商品经济受到西方经济侵略的冲击,而不是发展,排除A;朱熹注解的四书、五经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由考试第一场变为第三场说明其地位下降,这不符合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需要,排除B;儒家学说在清代依然处于统治地位,排除C;材料体现清代科举考试四书、五经的重视不断下降,这说明近代以来程朱理学思想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凸显其弊端,故选D。6.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市民阶层

7、的需求C. 尚理风气的影响D. 空谈义理的浸染【答案】C【解析】【详解】理学在南宋成为官方哲学,理学具有思辨性与材料中的“议论化成分常见”相应,故选C;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议论性文章的出现无直接的影响,排除A;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是通俗易懂,排除;不能说议论性文章的就是空谈义理,排除D。7.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对历史发展及人类文明做出了极其伟大的贡献。遗憾的是,在中国却没有因为这样伟大的技术发明而使社会产生伟大的变革。这是因为A.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 程朱理学占据统治地位C. 科举制的盛行D. 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

8、知,中国古代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导致中国的技术发明没有产生社会变革,故D项正确;ABC项是D项的具体表现,排除。8.史学家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宋代文化高度繁荣,在科技领域的表现有A. 发明造纸术B. 发明司南C. 发明火药D. 发明活字印刷术【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A、B、C、D四项分别发生于西汉、战国时期、唐代和北宋,故由题目中的时间“赵宋”即可选出D项。9.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选项作品价值A三国

9、演义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B水浒传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C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D红楼梦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古典历史小说的典范,故A表述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水浒传开创了英雄传奇和武侠小说的先河,为后世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故B表述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西游记堪称神魔小说的典范,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故C表述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

10、的巨著,不是民间故事,而是贵族家庭故事,故D项错误,所以选D。10.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教授人参政的技能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强调功利性,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适应了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的传统,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与缓解社会矛盾无关;C选项错误,体现对真理

11、的追求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使哲学成为一种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1.在古典时代,一个住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岸的希腊人会对远在西西里和土耳其的希腊城市居民更有亲近感,而不是希腊城邦附近的高卢土著、蛮族邻居。这可能主要得益于A. 直接民主的制度B. 城邦公民的平等理念C. 高度的文化认同D. 小国寡民的历史情结【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典时代,不管居住在什么地方,希腊人都有强烈的心理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这是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传统和文化,具有高度的文化认同,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并非主要原因,错误;B选项错误,平

12、等理念并非希腊人所独有;D选项并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故正确选项为C选项。12.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A. “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 “存天理,灭人欲”C. “人是万物的尺度”D. “信奉圣经,献身上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强调对生命热爱、同情和敬畏,属于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这是人文精神

13、的起源。故答案选择C项,A项反映了奴隶社会中奴隶悲惨的地位、命运,故A项不正确;B、D项反映了发人性的禁锢。故B、D项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的名言为切入点,旨在考察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点评:关于西方人文主义,除了考查其不同时期的含义外,还要注意不同时期的代表思想家及其思想观点,高考近几年多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命题,如2011全国(新标卷)13.马丁路德于1517年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后,首先发起了德国合唱音乐改革,打破了几个世纪以来宗教音乐僵化、单调、枯燥、难解、非人性的乐风,使教会音乐变得更简单、更富于人情味,倡导音乐艺术

14、要为广大教会会众服务。这表明马丁路德将合唱音乐改革A. 视为宗教改革的内容B. 作为宗教改革突破口C. 当作宗教改革的核心D. 与宗教改革紧密相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首先发起了德国合唱音乐改革”可知马丁路德将合唱音乐改革作为宗教改革的突破口,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合唱音乐改革不属于宗教改革的内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的核心是“因信称义”;D选项错误,题干中德国合唱音乐改革和宗教改革紧密相连是正确的,但不是材料反映的侧重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4.雕塑家罗丹参观博物馆时,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曾有感而发地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

15、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A. 以理性思考社会,反对专制,提倡民主与法制B. 反对教会的封建束缚,主张“信仰得救”C. 批判君权神授,提出天赋人权,建立民主共和国D. 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主张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丹所谓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启蒙思想家的共同思想主张。启蒙思想家们以理性为武器批判宗教和封建专制,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故此题选A;B项是宗教革命的内容,可排除;C项是卢梭的思想主张,不是启蒙运动的共同的主张,故排除C;批判宗教神学,提倡人性是文艺复兴的主张,故可排除D。15.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纪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A. 经典力学B. 日心学C. 相对论D. 量子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