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5538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7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文 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62016 上海高考压轴卷上海高考压轴卷 语语 文文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 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卷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 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一一 阅读阅读 80 分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题。 (17 分)分) 岁朝与岁朝图岁朝与岁朝图 后汉书

2、周磐传:“岁朝会集诸生,讲论终日。 ”李贤注:“岁朝,岁旦。 ”岁旦即阴历正月初一, 新年的第一天,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古代贤良的新春佳节在“讲论终日”中度过,而大多数 人要轻松愉悦得多,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晴云道:今日是岁朝,人人要闲耍的。 ”然而“闲耍” 也有雅俗之分,市井屠贩之人不过吃喝博戏,诗礼文章之家则不免琴棋书画,风雅一番。 岁朝时节应景张挂的绘画统称为岁朝图 ,以内容来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大致属于花鸟画,画 的多是仙花、瑞草、嘉果、美器以及一切寓意美好的事物,多以岁朝清供为名;另一类则约略可以归于 山水人物画,描写的是钟馗等福神或人们在新春时欢庆的活动场景,多冠以岁

3、朝欢庆之类的名称。 岁朝图的源起,有说为宋朝宫廷,谓徽宗令画院画师在新春时图绘冬天不易看到的珍奇花卉,以 供赏玩。然而,在早期的宋元画史如宣和画谱 、 图画见闻志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或许是因为其时 此类作品还属于花鸟画,亦或许是有少数类似作品却尚未形成一个固定的门类而有专门的名称。 真正意义上的岁朝图的定型和流行是在明清时期,尤其是在宫廷。根 据画史记载,明清两代许多知名的宫廷画家都有岁朝图传世,例如明代的边 文进、周文靖、商喜;清代的邹一桂、董邦达、董诰、金廷标、姚文瀚等等。擅 画的明宪宗朱见深甚至亲笔画过一幅岁朝佳兆图 ,图中用明代皇室喜好的硬朗 爽利的笔法作一钟馗,形容奇古,手执如意,

4、眼望空中的蝙蝠,身旁侍立一小鬼, 手捧托盘,盘中盛着柏条和柿子。画上御题:“柏柿如意。一脉春回暖气随,风 云万里值明时。画图今日来佳兆,如意年年百事宜。 ”悬挂钟馗像以辟邪纳福,是 宋代就有的年俗,明代之后才渐渐移向端午节,此图作于成化辛丑(1481) ,亦保 留着宋代的习俗。 据说郑板桥曾经偶然见到元代李萌的岁朝图 ,爱而购之,并赋诗一首: “一瓶一瓶又一瓶,岁朝图画笔如生。莫将片纸嫌残缺,三百年来爱古情。 ”李萌画史无传,看郑板桥的诗, 他的这幅岁朝图亦是瓶花之属,至于“岁朝”的主题究竟是李萌的本意还是郑板桥的臆断,既然买主喜 爱的是三百年来的“古情” ,今人亦不必深究了。 相较明人,清代

5、宫廷的岁朝图显得活泼欢快,更多民间气息。乾隆朝如意馆画师姚文瀚绘制的 岁朝欢庆图描绘了一幅当时大户人家新春团圆、欢庆佳节的场景。廊庑回绕的庭院里树石掩映,寒梅绽 蕊,正堂上布置得富丽堂皇,桌后是四季花卉屏风,朱红色的小几上有瓶插牡丹,男女主人端坐桌前,接受 晚辈的侍奉;院中的火盆烧着松枝、柏叶这是一项可以追溯到南宋的汉族年俗;一众儿童敲锣鼓、放爆 2 竹、耍傀儡,笑闹嬉戏;侍女们执壶捧盏,后院中有人忙碌地准备饭食,远处阁楼上几个僮仆正悬挂灯 笼色彩艳丽,笔致细腻,描摹精到,清代宫廷绘画的擅场,用以表现岁朝的喜庆、热闹、忙碌正是再合 适不过。 乾隆朝天下太平,国库充盈,宫中重视典仪节令,尤其是一

6、年之中最重要的春节。 对于文人画家们来说,虽然现实生活中的春节岁朝也是喧闹喜庆,充满了人间烟火,但是在他们笔 下却仍然可以含蓄优雅,诗情画意。锈色斑斓的古器、娇嫩鲜美的花果,甚至是卷轴书画、金石拓片,一切 可资雅玩的物品都可以作为岁朝清供而入画。他们心中完美的岁朝应该是这样的场景: _。汪曾祺写过一篇岁朝清供 ,文中说他曾见过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 一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字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此情此景,今人 看来,该有多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慨叹啊。 1.第段引用后汉书及喻世明言在文中的作用是_。 (2 分) 2. 根据第段,判断右边的这幅岁朝图

7、属于岁朝图,以下与该图意境最匹配的诗句是( ) (3 分) A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C. 瑞梅如雪露华滋,佳气葱茏满玉墀。 D偃蹇松枝隔烟雨,知侬定是岁寒材。 3. 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2 分) 某年新春,乾隆六子永瑢画了一幅岁朝图献于祖母圣孝皇太后 内府所藏历代岁朝图以及宫中画师所作的岁朝图佳作上多有他的题跋 后以寓意吉祥便以永、绵、奕、载为皇室子孙的行辈用字 乾隆帝爱画好书 乾隆在其上题诗,其中有“永绵奕载奉慈娱”一句 甚至清代后世皇族的名字亦得于此 A B C D. 4. 推断第段加点词“这样的场景”

8、 ,你的想象是- _。 (3 分) 5. 以下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 分) A岁朝图最早起源于宋朝宫廷,真正意义上的定型和流行则在明清时期。 B 岁朝佳兆图绘有柏条和柿子,乃是一语双关,寓意新年吉祥如意。 C清代的岁朝图较之明朝的更为活泼,色彩明艳,笔法细致,想象丰富。 D文人画家以含蓄优雅的画面,取代现实中喧闹喜庆的场景来描摹春节。 6. 请结合上文,就“岁朝图的文化意蕴”写一段 80 字左右的文字。 (4 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1 题。题。 (19 分)分) 网 古古 藤藤 王剑冰 (1)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

9、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 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2)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 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3)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 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 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 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

10、,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 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 3 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 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4)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 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 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 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5)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

11、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 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6)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7)因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 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 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8)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 会。要学着做人,学着

12、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9)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 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 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 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 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 个生命。 (10)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

13、没有头吗?也 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 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 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 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11)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 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7.第(3)节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 分) (1) (2) 8.第(4)节中首句说“我敬慕地站立着”

14、,请联系全文概括“这棵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精神品质。(用 自己的语言概括)(4 分) ; ; 9.第(8)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4 分) 10.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既写了古藤弯曲、枯老等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古藤坚毅、不屈等内在特征。 B.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C.作者对古藤由衷赞美,其情感经历了一个“惊奇敬慕景仰”的变化过程。 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表达对天下老人的无限景仰之情。 11.文章第(1)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1)节在全文中的作用。 (4 分) (3 3)默写。默写。 (6 6 分)分) 【任选任选 6 6 空作答;超过空作答;超过 6 6 空,按前空,按前 6 6 空评分空评分】 4 12.(1)北极朝廷终不改,_。 (杜甫登楼 ) (2)蟹六跪而二螯,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 (3)_,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 (4)哀吾生之须臾,_。 (苏轼前赤壁赋 ) (5)_,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伶官传序 ) (6)晴川历历汉阳树,_。 (崔颢黄鹤楼 ) (7)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 (老子 ) (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_。 (姜夔扬州慢 )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