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

上传人:238****885 文档编号:88730402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使之成为团结和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建设面临的一大新课题。今年9月,我们组织调研组,分别深入26个乡镇,采取走访干部群众和座谈讨论等形式,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了广泛调查,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做法及成效(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形成了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党要管党,党管农村,是一项重大的政策原则。县委坚持

2、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了三个层面的责任制。一是县委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坚持每季度专门研究一次农村党建工作,每半年召开一次农村党建工作汇报会,凡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局的工作,都以县委名义发文、布置,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更具权威性。二是明确责任,构建县、乡、村三级责任网络。明确县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是具体责任人,层层签定了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同时,建立了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制度,落实31 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26个乡镇。三是部门配合,整体联动。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党建工作总体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3、落实到县级相关部门,对工作落实情况实行定期汇报制度。开展了县级部门机关党支部与农村党支部结对帮扶活动,全县55 个县级部门党支部结对帮扶55 个村党支部,落实帮扶资金14.57 万元。全县形成了党委揽总、部门配合、纵横联动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配强班子,提高素质,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一方面,全面实行“公推直选”,配强村级班子“主心骨”。在2001年的农村换届选举中,采取“公开推荐、公开选举、公平竞争”的公推直选办法,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村级班子年龄、文化结构明显改善。全县265个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2.4岁,村主任40.34岁,高中文化的村支书104

4、人,占39.25以上,村主任109人,占41.13%,村级班子战斗力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切实加大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一是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在农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广大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自觉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二是抓好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通过普法宣传和专题培训,不断增强村组干部的政策、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将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让他们切实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领头雁”。通过教育培训,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5、(三)夯实基础,创新载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巩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今年,我县以创建星级“三村建设”党建工程示范村为载体,全面推进“三村建设”。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村”。县、乡下派“三村建设”副职66名,指导成立各种专业技术协会39个,落实重点科技项目92个,全县形成了一批茶叶、奶牛专业村;狠抓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全县开展农民技术员职称评定一万名,促进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转化运用;县委组织部、科技局、气象局出资3.5万元为7个重点村范配备了微机,实现了科技信息网村通,推进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二是以“一制三化”为重点积极推进“民主管村”。按照村两委

6、“一制三化”运行机制的要求,健全完善了村两委工作制度,为民主管村提供了制度保证;积极推行村、组财务“双代管”,完善了村级财务管理;全面实行村务组务公开,切实加强民主监督,推动了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三是深入开展依法治村。制定并印发了大英县依法治村实施细则,明确了依法治村的标准、措施和操作程序,使依法治村有章可循;开展了村组干部学法考评活动,全县3349名村组干部全部报名参考,村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聘请了村级常年法律顾问,建立了治安巡逻队,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四)提高素质,强化管理,党员队伍建设全面推进近年来,我县主要采取三项措施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一是加强党员素质先

7、进性建设,大力实施“双向培养”。一方面,公开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挑选有潜力成为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骨干的优秀青年作为预备培养对象,建档登记,加强培养。今年新发展的农村党员中,致富带头人达90.5%。另一方面,扎实开展“党员致富工程”。将全县55岁以下的农村党员全部登记造册,落实具体责任人,帮扶联系,通过信息、资金、项目、技术帮扶,大部分农村党员依靠发展种养殖业走上了致富路。二是加强党员队伍形象先进性建设,广泛开展“示范行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三示范、四带头”活动,在机关开展“树良好形象、创一流业绩”活动,在窗口行业单位开展“佩带党员标志、实行文明服务”活动等。今年全县表彰命名党员实践“三个代表

8、”示范村30个、示范户500户、示范岗100个,示范单位100个。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机制先进性建设。按照农村党员从事的行业和个人特长分类,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实行分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对外出党员颁发了流动党员证,实行“定期汇报思想”制度;在农村老弱病残的党员中试行“荣誉党员”制度。同时,建立了贫困党员专项救助资金,对生活困难,年老体弱的党员及时给予救助。(五)广开言路,扩大民主,建立了县委与基层群众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县委以群众的呼声为第一信号,建立了基层党员群众反映问题的快速通道,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以实施党代会常任制为契机,畅通党内信息渠道。建立相关党代表列席党内会议

9、制度,规定县委常委会、全委会及县级部门和乡镇党委会议坚持邀请相关党代表参加,直接对党的工作和决策发表意见;在党代表中开展“宣传一项方针政策、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反映一个重要问题、培养一名优秀分子入党、联系一名困难群众”的“五个一”活动,使党代表对党的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得到反馈。同时,建立了县委常委会、全委会情况向全体党代表通报制度,让党代表和党员同志及时了解、支持和监督党的工作,有效实现了“下情上通”和“上情下达”。二是开通了县委书记“热线电话”,向全县党员发放了“党员专用信封”,实行书记定期下访制度,建立了县委与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今年以来,共收到信件264封,接

10、到热线电话128个。对所有来信、电话,县委书记都亲自签阅批示,责成相关部门限期办理,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六)制定政策,配套机制,有效调动了基层干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积极性近年来,我县分别从政治上关心、经济上激励、机制上帮扶,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积极性。一是明确乡镇领导干部“回城”任职政策。规定凡工作实绩突出,连续任职三届以上的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本人愿意均可安排到县级部门任职。二是建立培养选拔基层干部制度。把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作为培养选拔乡镇领导的重要对象和重要渠道,每次换届都从中挑选部分优秀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三是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关心爱护,对乡镇党委书记中工作实

11、绩突出,本人工作调动或家庭生活确有困难的,组织部门协助解决其子女就业或配偶工作调动问题。四是在县财政转移支付中统一解决了村社干部报酬,全县村干部报酬最低也有1920元。同时全面推行村干部报酬与工作绩效挂钩,实行兼职兼薪提高报酬。五是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专项救助资金。将救助范围由原来的村支书、村主任扩大到村三职干部和连续任村三职干部时间3届以上的离任村干部。六是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有效地解除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二、新形式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主要问题1、部分乡镇党委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12、一是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部分乡镇党委领导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过分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没有把经济工作与抓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导致在具体工作中研究经济问题多,谈党建少,轻视和忽略党建工作。二是不注重落实。讲究形式多,注重实效少,对党建工作任务,或停留在口头上“光喊口号不使劲”,或只注重布置、号召,不深入具体指导,不注重督促检查,做样子、走过场。三是抓不住重点。特别是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后,一些党建工作新手对党建工作不熟悉,工作不积极、主动,在党建工作上思路不清晰,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工作存在应付现象。2、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凝聚力和号召力不强。近年来,我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集体经济上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基层干部的经济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等、要、靠的思想,认为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不愿再搞大动作,不积极找门路,争项目;有的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不敢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迈大步,造成工作被动。二是存在畏难情绪,对促进农村发展缺乏干劲,缺乏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特别是对村里遗留的债权债务问题,拿不出解决办法,情绪低落,工作起来缩手缩脚。三是经济发展的路子不宽。我县农村经济经过几年的调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走出了以奶牛、茶叶、DLY猪等为支柱产业的生态农业建设路子,但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生产和初加工阶段

14、,缺少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发展后劲不足。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有钱办事”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制约了党支部职能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党组织在群众的威信。3、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作风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村级班子总体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全县265名支部书记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161名,占60.75%,50岁以上的63名,占23.77%。二是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适应新时期要求。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工作方法上还习惯于用强迫、粗暴,“行政命令”式的老办法来领导农民,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三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深入。有的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习惯于浮在面上听

15、汇报、发指示,不愿深入基层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之间产生了隔膜。四是个别地方存在村干部不到岗的现象。有的村干部认为当干部待遇低,收入少,外出务工经商,个别村干部长期在外打工,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4、党员队伍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是党员结构不合理。党员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在全县党员中,60岁以上的占29.2% ,35岁以下的仅占18.3%,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 ,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就占69.7%。二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党员自身素质不高,在党员先锋工程建设中,由于缺乏资金和技术,不仅难以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自己还需要别人扶持;农村党员外出多,管理难度大

16、,作用难发挥;部分党员不严格要求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先锋模范作用大打折扣。三是农村党员价值观念发生变化,宗旨观念有所淡化。由于受到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在少数党员身上,理想和信念有所动摇,不仅放松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且忽略了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农村青年对入党抱无所谓的态度,缺乏向党组织靠拢的激情。(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乡镇党委重视不够,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投放的力量和精力不足。虽然在理论上各乡镇对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义认识十分明确,但在工作抓法上配置不对,使用不当,依然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个别乡镇的党务副书记甚至将主要精力用于抓产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安全等行政工作,而对党建工作只满足于一般性的布置和落实,未能从工作的大局去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工作中有得过且过、被动应付的心态。这也是造成农村党建工作不实、不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二是一些乡镇的党务干部和农村支部书记忽视理论学习,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