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88714710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0篇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1近日,读了求是杂志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其中文章指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对做好新形势下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四,坚持

2、用明德引领风尚。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孕育了优秀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珍贵的财富,如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四书五经、四大名著五千年的文明灿烂不熄,现在成为世界上许多文化的借鉴和参考对象。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与民族的强盛,则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文化文艺的支撑。如果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何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何来现在新时代下美好的生活。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占据较大篇幅。没有高度的

3、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的需求也是当前人民群众所急需的精神需求,文化的兴盛离不开每个艺术家和演员的付出,一个有文化品位的城市,离不开一些有文化担当的演出场所。首先,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需要有眼光、有担当的文化工作者。演出“引进来”少不了艺术把关人,应该避免演出唯“洋”是崇的现象。例如,俄罗斯的院团和天鹅湖往往能吸引不少观众,而这些院团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些与国内院团的水准也相去甚远。如果不加筛选地引入,即便能有一时票房,放之长远也会拉低水平。剧场演出的主体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倘若泥沙俱下、观众缺乏必要的鉴别力,就容易导致演出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因此挑选一批

4、能够把艺术的美完整表现出来的演员和工作者是前提,这会直接决定公众对其的第一印象。其次,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的最有效途径是构建覆盖全社会、惠及全体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等属性。公益性,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上是免费服务,或是低于成本、收费很少的服务;基本性,就是政府提供的看电视、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服务,而不是所有文化服务;均等性,就是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人穷人,不分地域民族,都平等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便利性,就是公共文化设施网点化,做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必须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5、,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最后,要与群众对接,理解群众的切实需要,要建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一些地区意识到,需求与供给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聆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正盘活公共文化服务。同时在满足文化需求的同时不忘引导群众,提升群众的自身修养,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等,让更多的“送文化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活动真正走入到群众身边、家中。也通过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影响基层群众,形成爱国、感恩、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精神,形成广泛的价值认同,增强基层群众向心力和凝聚力。学习一个国家

6、、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32019年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一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在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灭有灵魂,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行、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灵魂是什么,没人说得清,也没人能够讲清楚它是否存在。但是往往人们总是喜欢将其赋予一定的涵义,个人认为灵魂其实质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不同年代、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表现,

7、它所蕴含的涵义也是不一样的,也代表着不同思想、意识、文化等内容,随着时间的积累,这些精神蕴涵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世界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埃及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于时间的尘埃中,只留下以前的文化让人们去探索,让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孤单的留存于世。而中国能够一直传承下来,中华民族能够传承五千年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倒,就是在于它所拥有的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所没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深深刻印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灵魂深处的传承。从百家争鸣的思想百花齐放,到抗倭精神;从文天祥的为国的不畏精神

8、,到抗战精神,一步步支撑着中国的进步,让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从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忘我研究的精神,到人民拼搏的精神;从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精神,到群众奋斗向前的精神。让中国从战后的贫弱到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刚成立之初的受人欺负到如今的无人敢轻视;从刚开始的寻求合作到如今的“一带一路”。这一切的转变在于中华民族的灵魂始终印刻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让它生生不息,永不停止。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

9、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肩负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重要职责,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人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国

10、家的奋斗目标。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作为社区工作者的我们也要走出单位的大门,要有“虽远必到”的韧劲,到居民最困难的地方去,了解居民生活状况,着眼居民需要解疑释惑,让各级惠民政策在居民中畅通道路,不打折扣、原原本本的实施下去。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

11、想,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力前进。这是一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中国人民创新创造、开拓进取的勇气,有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毅力,中华民族在苦难和曲折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必将在辉煌和奋斗中大踏步走向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够劈波斩浪驶向光辉的彼岸。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5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上发表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章强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2、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希望大家深刻反映70年来党和人民的奋斗实践,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讲清楚历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伟大的新中国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经历了不平凡的70年,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我们党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面对帝国主义封锁和打压,我们逆势而上,在国际舞台逐步站稳脚跟;经历文化大革命,我们党及时发现问题,把中国的发展引领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改革开放40年,我们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国家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新时

13、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我们不断向实现中国百年梦想而奋进,也使我们国家成为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国。这一切,都源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不断的探索,源于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信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就注定是不平凡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取得了五四运动的胜利,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统治,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围剿和压迫,成立了新中国。这是共产党人坚持探索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结果,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成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

14、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40年的不断探索和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40年的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发展中国。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15、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在一步一步实现。学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后感6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篇题名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的重要文章。该篇文章对于新形势下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2019年是改革开放的70周年。在过去的2018年,我们国家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坚定、自信、努力。前进的过程虽有艰辛,但是充实而有所得。我们的党,始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领导各族人民在经济、社会等领域更进一步,使人民拥有更大的满足感、幸福感。而在新的一年里,在实现站起来、富起来之后,国家和社会在时代的潮流中想要越行越稳,想要更进一步,更

16、加需要思想理论的指引,同时文化文艺的支撑也同样重要。我们若要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新时代下美好生活的向往,都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繁荣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里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因此,在新时代的教育里不该再只是注重应试教育,更加需要注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培养。文章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的传播可以深入人心,滋养心灵。文化文艺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文学文传文”的新风气。总而言之,文艺对于新型社会的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文化人,以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