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88714609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假如我是巨人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目标为指导思想。结合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都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本课设计强调了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手中的画笔绘制心中的故事,使美术课成为学生体会快乐的课堂。【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构图方法。操作目标: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引导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地想象与表现,运用绘画形式抒发情感。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

2、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和形象的对比。【教法分析】针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天真浪漫、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适应的乐学氛围,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打算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教学:一是情境激励法根据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启发、诱导、交谈”为主要教学手段创设想象情境。通过教师美妙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想象的空间里,引导学生不受限制地、敢于打破常规地、自由大胆的

3、进行遐想,并能够畅所欲言地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奇思妙想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使他们的个性得以张扬,从而有力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再就是德育渗透法教育部副部长王湛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一文中指出“各门课程之间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提问“假如你是巨人,你会帮助人们做什么有意义的事呢?”对学生渗透乐于助人、健康成长的思想品德教育。【学法分析】本课以“活跃学生想象思维”为主要目的,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因此,我准备采用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

4、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本课难点画面布局与形象对比这一环节时,通过让学生思考“怎样画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构图的多种方法。合作交流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经验,拓宽学生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一)、利用动画,激趣导课1、播放动画,激发兴趣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

5、。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于是,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学生们都熟知和喜爱的神奇人物奥特曼动画片段,这个片段讲述了变成巨人的奥特曼救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从贴近学生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激发学生“想变成巨人”的强烈愿望。2、引出本课课题假如我是巨人。(二)、创设情境,丰富想象1、启发想象营造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联想。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闭上双眼,随着我的话语开始想象:“大家现在正在慢慢长高,像竹子一样一节一节的不停地往上长-”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6、2、引发思考当你变成巨人后,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的身边会发生什么有趣的、神奇的故事呢?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层面不同,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想象力与认识面自然也不同。因此,学生的想象特别丰富,适合这个学段儿童学习的特点。3、语言表述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我准备利用各种颜色的小花为奖励品,奖励给一些有独到见解、敢于表现的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三)、自主探究,集体交流1、自主探究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接着用一种兴奋的语气告诉学生:老师真想把你们的故事画成一幅幅好看的画,请小朋友想一想:

7、在这张图画纸上,应该怎样画才能把自己画成巨人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2、集体交流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构图的不同方式方法,解决本课教学难点。(四)、欣赏评述,提高审美1、欣赏作品在学生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安排“欣赏”环节,目的是: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借鉴其他儿童作品,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学生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并在欣赏中获得新方法、新思路。2、渗透德育教育假如你是巨人,你会帮助人们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健康成长的思想情操。(五)、大胆创作,点拨引导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进行描绘,注意色彩的运用。并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的学习

8、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表现,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解决诸如构图、色彩搭配等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突破。(六)、展示评价,交流经验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1、自评: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仪上展示,说说自己的画面内容,觉得自己的画画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画得棒?什么地方还需要改进?2、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的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审美能力。文学与艺术相结合。并请学生把

9、作品贴于“小画家”展示栏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3、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创新意识。(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先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要求学生回去后把画给家人看看,并把自己变成巨人后的故事说给他们听听,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情沟通的情感意识。【教与学的设计思路与组织方法的思考】1学生律动进入教室。

10、出示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的图片(格列佛与西西里)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人物角色的转换,让学生感受两个人物外形的明显特点(大与小)。学生根据这一外形特点给他们起个名字。从而对大小产生大胆联想,加上配乐讲故事(课件),认识另两位巨人朋友。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以轻松活跃的心情走入课堂,以学生说说格列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出示两幅范画)让学生说说画上巨人做了什么作为导课内容。用角色转换这一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精美的教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想象力。直观图片欣赏,问题由浅入深,适合低年级学生思维活动和理解意识。课件配乐故事,教师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配以相应的课件图片,直观的引领学生走入一个新奇

11、的世界巨人与小矮人有趣的故事。让学生说格列佛是什么样的人和两幅范画,意图从能力品格上使学生了解巨人的无比威力和巨人宽厚、乐于助人、爱和平的优良品质。从形象上使学生看到巨人与小矮人大小比例的差异。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了德育渗透,又让学生对本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新授课做了有效的引路。2教师向学生求助:欲画一位站立巨人如何摆放到长方形画框中(画框自制教具)?学生板演摆放,引出贴在黑板上的格列佛和小矮人用什么样的画框合适。配上合适的画框后,引导学生看画框的绘画内容是否完整?(格列佛的胳膊上有一个站立的小矮人)引导学生说出需要添加的内容,教师同时粉笔添画,使画面更完整。随后学生进行创编故事的想象,同桌相

12、互交流再汇报。教师启发学生用手中画笔描绘自编的故事,并请同学提醒大家绘画时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补充同学们没有注意到的事项为本课的新授部分,也是本课中心部分。此种教学方法不同以往课堂中教师一问、学生一答的枯燥模式,而是以学生帮助教师解决困难的形式出现。让学生感到既有亲近感,又有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后的成功感,加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最巧妙的设计部分是给黑板上的格列佛、小矮人配画框并添画。几个环节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贴近学生本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与美术实际水平为主干线,使学生自己完成探究过程。学生创编故事部分设计使学生经过前几个环节的启发感染,充分的激发学生当巨人的想象力,使各种新奇创意像小火山一般喷涌而出。绘画前让学生来提醒大家应注意的问题更是贴近学生,又加强了学生的思考性和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把作品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进行评选。教师转换角色采访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学生作自评与互评,并小结。师生律动(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吧)为结束部分。此教学环节设计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评选中来,加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全员参与性。以采访形式讲课使课堂气氛的变得活跃,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结尾的律动设计运用,更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后的喜悦,并延续了美术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