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原虫病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88713 上传时间:2016-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住白细原虫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鸡住白细原虫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鸡住白细原虫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鸡住白细原虫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住白细原虫病(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住白细原虫病 【概述】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疟原虫科住白细胞原虫属的原虫寄生于鸡的白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红细胞内所引起的全身出血性疾病。本病亦称鸡白冠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对雏鸡和中鸡危害严重,可造成大批死亡。其他禽类亦偶见有本病发生。【病因/病原】形态特征:我国鸡住白细胞原虫病的病原已发现有两个种,即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和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其主要形态区别如下: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成熟配子体呈圆形,寄生于宿主的白细胞和红细胞内,感染本虫的宿主细胞其细胞核消失。成熟配子体大小为 155 微米 微米,较小。沙氏住白细胞的成熟配子体呈长椭圆形,被寄生的白细胞膨大呈梭形,宿主的胞核被虫体挤向一侧或挤向虫体的

2、两旁而呈半月状,宿主的细胞质两端伸展形如棱角。成熟配子体大小为 24 微米 米,较大。【病因附图】【流行病学】生活史:住白细胞原虫的生活史包括三个阶段:裂殖增殖、配子生殖及孢子生殖。第一阶段及第二阶段的大部分在鸡体内完成;第二阶段的一部分及第三阶段,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在库蠓体内完成。鸡为住白细胞原虫的中间宿主。(1)裂殖生殖:当含有成熟子孢子的卵囊,在库蠓叮咬鸡体时,卵囊随库蠓的唾液进入鸡体内,子孢子首先进入鸡血管内皮细胞,每个子孢子能繁殖形成十几个裂殖子,在感染后 910 天,宿主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随血流到其他部位寄生。主要是肝、肾、肺;其次是心、脾、胰腺、胸腺、肌肉、腺胃、肠道、气管、

3、卵巢、*及脑等处,在上述组织器官内继续发育成熟,经 1415天裂殖体破裂,放出成熟的球形裂殖子。球形裂殖子则进行以下三个途径的发育:再次进入肝实质细胞形成肝裂殖体;被巨噬细胞吞食而发育为巨型裂殖体;进人白细胞或红细胞开始配子生殖。肝裂殖体和巨型裂殖体还可重复繁殖 23 代。(2)配子生殖:成熟的球形裂殖子,在鸡体的末梢血液或组织中,进入白细胞或红细胞后,开始配子生殖,发育成大、小配子体。(3)配子生殖:在鸡体末梢血液中的大小配子体发育成熟后,被库蠓在吸血时,吸入库蠓的胃内,并在胃壁内迅速发育形成大、小配子。大、小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渐渐增长,并继而形成卵囊。这些卵囊发育成熟时含有大量的子孢子,

4、具有感染力,聚集在库蠓的唾液腺中,再由库蠓吸血带人鸡的血液中,重复上述循环。流行病学特征鸡住白细胞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鸡卡氏和沙氏白细胞原虫病主要流行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南方各省区本病相当普遍。危粹凡等 19821986 年调查贵州省 30个县市 1602 只鸡,在 20 个县市检出沙氏住白细胞原虫,鸡体感染率最高达86;福建鸡沙氏住白细胞原虫感染率也在 50一 100。本病的流行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住白细胞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与季节、传播媒介(库蠓等)的活动和消长密切相关。库蠓等在其活动季节,每日出现清晨(日出前后)和傍晚(日落

5、前后)两次活动高峰的规律,而住白细胞原虫配子体在鸡外周血液中具有昼夜周期性出没的特性。该特性恰与传播媒介的活动规律和白天吸血的习性相关联,有利于更多的配子体进入媒介昆虫体内繁殖,导致本病的广泛传播。当气温在 20C 以上时,库蠓繁殖快,活力强,易发生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流行。在热带、亚热带气温高,故本病终年均可发生。日本多发生于 511 月份;我国台湾省则为 410 月份;广东多发生于 410 月份,广州地区 3 月下旬即有零星病例出现,5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致延续到 1011 月份;贵州省每年69 月发病,7 月份为发病高峰期。这些地区家鸡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流行的季节,是库蠓等活动的季节。

6、沙氏住白细胞原虫病在福建 3 月初开始发病,56 月达高峰,79 月停止,1112 月达第二高峰,12 月份病又停止(林宇光等,1979)。这与库蠓的活动节律有关。2本病的发生与鸡的年龄有关。多发生于 36 周龄的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达 5080;中鸡(57 月龄)发病亦严重,死亡率不高,一般在1030;大鸡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不显临床症状,死亡率低,通常为510。3不同品种和性别的鸡均有易感性,但本地鸡对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死亡率也较低。4散放的鸡感染率高于舍饲鸡;平养鸡的感染率又高于笼养的鸡。【病理学】白冠,全身性出血(全身皮下出血,肌肉尤其是胸肌、腿肌、心肌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各内

7、脏器官肿大出血,尤其是肾、肺出血最严重);白色裂殖体小结节(胸肌、腿肌、心肌及肝脾等器官上有灰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针尖至粟粒大与周围组织有明显分界的小结节),将这些小结节挑出压片、染色,可见许多裂殖子散出。【病理学图】【症状】36 周龄的雏鸡发病严重,死亡率高。感染后 1214 天,突然因出血、喀血、呼吸困难而死亡,死前口流鲜血是最特征性的症状。感染稍轻的鸡可见发热,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羽毛松乱,流涎,下痢,鸡冠和肉垂贫血苍白,两翅轻瘫,伏地不动,常在发病 12 天后因出血而死亡。主要由于虫体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器官组织内进行裂殖生殖,破坏各器官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而发生出血。如肺血管细胞破裂出现喀

8、血,可发生突然死亡。进入血液后,开始配子生殖阶段,发育增快,大量破坏红细胞、白细胞而引起病鸡严重贫血。中鸡和大鸡感染后,一般死亡率不高。主要由于虫体侵入红细胞内寄生,引起暂时性贫血过程,表现鸡冠苍白,排水样的白色或绿色粪便。中鸡发育受阻,成年鸡产蛋下降或停止。【症状图】【诊断】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及剖检特征可初步诊断,并以病鸡血液涂片及脏器触片中发现虫体即可确诊。【治疗】(1)泰灭净:按每吨饲料添加泰灭净粉剂 100 克,连用 14 天,然后改为每吨饲料添加泰灭净粉剂 30 克,作长期预防;或者,按每升水添加泰灭净钠粉 01克,连用 14 天,然后改为每升水添加泰灭净钠粉 003 克长期预防

9、。(2)磺胺二甲氧嘧啶:500 毫克仟克饮水两天,后用 300 毫克仟克继续饮水两天。(3)磺胺二甲氧嘧啶:40 毫克仟克加乙胺嘧啶 4 毫克千克合用,混料喂 1 周后,改用预防剂量。(4)氯羟吡啶:250 毫克仟克,混料连续喂服。(5)氯苯胍:66 毫克仟克混料连服 35 天后,改用预防剂量。【防治措施】1消灭媒介昆虫(库蠓等)是防治本病的重要一环。防止库蠓等进入鸡舍或用杀虫药将它们消灭在鸡舍及周围环境中,对于减少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病造成的损失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根据当地以往本病发生的历史,掌握其发生规律与流行季节,在本病即将发生或流行初期,进行药物预防,是目前预防本病发生的最有效的和最切实可行的方法。3预防用药(1)泰灭净:按每吨饲料添加泰灭净粉剂 30 克,或按每升水添加泰灭净钠粉0。03 克,作长期预防。为首选药物。(2)乙胺嘧啶:使用剂量为 2530 毫克仟克拌料喂。(3)氯羟吡啶:(商品名可爱丹或克球粉)125 毫克仟克混料喂。(4)氯苯胍:33 毫克仟克混料喂。(5)磺胺二甲氧嘧啶(575 毫克仟克,混料或饮水。(6)磺胺喹恶啉(50 毫克仟克混料或饮水。以上药物在流行期可长期服用,但应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或交替使用,以防产生耐药性,以提高药物的预防作用。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