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07097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DF 页数:53 大小:55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原经济区规划XXXX-2020》全文.pdf(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规划 (20122020 年)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发展基础.2 第一节 发展优势.2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3 第二章 总体要求.5 第一节 指导思想.5 第二节 战略定位.5 第三节 发展目标.6 第三章 空间布局.7 第一节 打造核心发展区域.7 第二节 构建“米”字型发展轴.8 第三节 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9 第四章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10 第一节 建设粮食生产核心区.10 第二节 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11 第三节 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 11 第五章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13 第一节 建设产业集聚平台.13 第二节 大力发展先进

2、制造业.14 第三节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16 第四节 加快发展服务业.17 第五节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19 第六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21 第一节 加快城市群建设.21 第二节 提升城镇功能.21 第三节 探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24 第四节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24 第七章 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26 第一节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26 第二节 构建现代交通网络.26 第三节 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28 第四节 加强水资源保障.29 第五节 加快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30 第八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32 第一节 推进生态建设.32 第二节 加强环境保护.33 第三节 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34 第九章 建设和谐中原.35 第一节 弘扬中原大文化.35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36 第三节 加快医疗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37 第四节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38 第五节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38 第十章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和开放合作40 第一节 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40 第二节 支持开展区域合作示范 40 第三节 密切与其他经济区联系 41 第四节 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42 第五节 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43 第十一章 创新“三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43 第一节 推进关键环节先行先试 44 第二节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45 第三节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46 第四节 开展“三化”协调发展

4、创新示范.47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保障 49 第一节 加强组织协调.49 第二节 强化监督检查.49 前 言 中原经济区是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 为基础、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 经济区域,地理位置重要,粮食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巨大,文 化底蕴深厚,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为贯 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 见 (国发201132 号)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编制本规划。 规划范围包括河南省全境,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山西 省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安徽省宿州市、淮北市、阜阳市、 亳州市、蚌埠市和淮南市凤台县、

5、潘集区,山东省聊城市、菏 泽市和泰安市东平县,区域面积 28.9 万平方公里,2011 年末 总人口 1.79 亿,地区生产总值 4.2 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3%、 13.3%和 9%。本规划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 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 20122020 年。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中原经济区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区 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以来,中原经 济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有在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 遇。 第一节 发展优势 交通区位重要。地处我国腹地,承东启西、连南贯北,是 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和京广通道的

6、交汇 区域。2011 年末区内铁路营业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 到 6965 公里、8323 公里,占全国的 7%和 9.8%,运营民用机场 达到 7 个,在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中具有重要的枢纽地位。 粮食优势突出。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 主产区。粮食产量超过 1 亿吨,占全国的 18%以上,其中小麦 产量 5400 万吨,接近全国的 50%;棉花、油料、畜禽产量分别 占全国的 18.4%、20.5%、14.8%,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 产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煤、铝、钼、金、天然碱 等储量较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工业门类齐全, 装备、有色、食品产业

7、优势突出,电子信息、汽车、轻工等产 业规模迅速壮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市场潜力巨大。城镇化率达到 40.6%,正处于工业化、城 2 镇化加速推进阶段,投资和消费需求空间广阔,市场优势日益 显现。人口总量大,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是全国劳动力资源 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方位开放格局 逐步形成。 文化底蕴深厚。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 源地,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兼容 并蓄、刚柔相济、革故鼎新、生生不息的中原文化,文化软实 力不断增强。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原经济区发挥优势、加快崛起的 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

8、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 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有利于发挥区位、劳动力资源等优势,积 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激发 人口、市场蕴藏的巨大内需潜能,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国家 支持中原经济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 简称“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形 成体制政策新优势。区域合作日益密切,有利于区域联动和一 体化发展,形成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 增长极。 同时,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矛盾和挑战。集 3 中表现在: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大、保粮任务重,经济结构 不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亟待转移、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三

9、农”问题突出是制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大症结, 人多地少是制 约“三化”协调发展的最现实问题,城镇化水平低是制约“三化” 协调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必须大胆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主 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努力开创“三化”协调科学 发展新局面。 4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 起战略,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主线,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 镇化、 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

10、调发展的路子, 进一步解放思想、 抢抓机遇,进一步创新体制、扩大开放,着力稳定提高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促进城乡一体 化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保障和 改善民生,着力促进文化发展繁荣,推动中原经济区实现跨越 式发展, 在带动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第二节 战略定位 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集中力量建设粮食 生产核心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推进全国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和加工 基地建设,提高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 建成全国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全国“三化”

11、协调发展示范区。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 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建立人口集中、产业集聚、 5 土地集约联动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 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提供示范。 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推进区域互动联动发展,发展 壮大城市群,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地,打造内陆开 放高地、人力资源高地,成为与长江中游地区南北呼应、带动 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引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引 擎,支撑全国发展新的增长极。 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 纽。强化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 流合作的战略通道功能,促进生产要素集聚;建设现代综合交 通

12、体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 枢纽和物流中心。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挖掘中原历史文化资源,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升全球华人根亲文化影响力;培育具有 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提 升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 2015 年, 初步形成发展活力彰显、 崛起态势强劲的经济 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 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在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 基础上,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地区 6 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质量和水 平稳步提升,“三化

13、”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人民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 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全面提高。 到 2020 年,建设成为城乡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生态 环境优良、社会和谐文明,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区。粮 食生产优势地位更加稳固,工业化、城镇化达到或接近全国平 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现更高水平的“三化” 协调发展。 第三章 空间布局 落实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

14、按照核心带动、轴带发 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的原则,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规 范空间开发秩序,加快形成“一核四轴两带”放射状、网络化发 展格局。 第一节 打造核心发展区域 提升郑州区域中心服务功能,支持郑(州)汴(开封)新 区加快发展, 深入推进郑 (州) 汴 (开封) 一体化, 提升郑 (州) 7 洛(阳)工业走廊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推动多层次高效便捷 快速通道建设,促进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新乡、焦作、 许昌、漯河、济源 9 市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形成高效率、高品 质的组合型城市地区和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核心区域,引领辐射 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第二节 构建“米”字型发展轴 提升陆桥通道和京广

15、通道功能,加快东北西南向和东南西 北向运输通道建设,构筑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重点开发地 带,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与周边经济区相连接的基本骨架。 沿陇海发展轴。依托陆桥通道,增强三门峡、运城、洛阳、 开封、商丘、淮北、宿州、菏泽等沿线城市支撑作用,形成贯 通东中西部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京广发展轴。依托京广通道,提升邢台、邯郸、安阳、 鹤壁、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驻马店、信阳等沿线城市 综合实力,构建北接京津、沟通南北的产业和城镇密集带。 沿济(南)郑(州)渝(重庆)发展轴。依托连接重庆、 郑州、济南的运输通道,提升聊城、濮阳、平顶山、南阳等沿 线城市发展水平,培育形成连接山

16、东半岛、直通大西南的区域 发展轴。 沿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依托连接太原、郑 州、合肥的运输通道,发展壮大长治、晋城、焦作、济源、周 8 口、阜阳等沿线城市,培育形成面向长三角、联系晋陕蒙地区 的区域发展轴。 第三节 壮大南北两翼经济带 加强运输通道建设,提升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和淮河上中游 地区城市发展水平,培育壮大沿邯(郸)长(治)邯(郸) 济(南)经济带和沿淮经济带,形成与“米”字型发展轴相衔接、 促进中原经济区东西向开放合作的重要支撑。 沿邯长邯济经济带。依托邯长邯济铁路、晋豫鲁大能 力运输通道和青(岛)兰(州)高速,推动长治、邯郸、安阳、 邢台、聊城等沿线工业城市振兴发展,形成支撑中原经济区北 部省际交汇区域发展的经济带。 沿淮经济带。依托淮河水运通道及沿淮路网通道,统筹淮 河沿线资源开发,提升信阳、周口、驻马店、漯河、阜阳、亳 州、淮北、宿州、蚌埠、淮南的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水平,形 成支撑中原经济区东南部区域发展的经济带。 9 第四章 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 推进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 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