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04504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3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副本.ppt(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商主义者说,政府一般会促进经济运行;接下来的斯密主义者则说,政府会损害经济发展。到了凯恩斯主义者,又说政府会起促进作用。而现在,理性预期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则指着他们所有的这些前辈放声大笑。他们声称,政府干预不过是一场幻觉,就像魔术师的把戏,是不可能改变多少现实的。托德G 巴克霍尔兹(1989),理性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E 卢卡斯(1937);托马斯萨金特;尼尔华莱士; 罗伯特巴罗;帕特里克明福特,主要内容,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三 宏观经济模型 四 货币的经济周期模型 五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六 政策无效性 七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

2、影响与局限,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接受的四个命题 私人经济是可以自身稳定的; 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 货币在短期也是中性的; 凯恩斯主义积极干预的经济政策有害,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一代),,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从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其立场比货币学派更激进,因而有“比弗里德曼还要弗里德曼”之说。在当时自由主义浪潮中,被称为两大“新经济学”之一。 理性预期概念可追溯到约翰穆斯的理性预期和价格变动(1961)一文。 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把这个概念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稳定性,创立了因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其代表者还有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等。 理

3、性预期假说 把古典学派的弹性价格和弹性工资引入宏观经济学 提出货币的经济周期理论 提出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沃德普里斯科特、F.基德兰德、罗伯特巴罗等。 提出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 提出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创立应用宏观经济学,2、理性预期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滞胀;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对于预期因素的分析不够深入,对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忽视。,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特色 认为古典二分法有效 提出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主张用固定不变的政策规则取代斟酌使用的需求管理政策 大量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技术和统计学检验技术,二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础,1、理性预期 2、

4、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3、自然率假说 4、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说,1、经济学中的4种预期,预期指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前对未来经济走势的估计。预期概念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穆斯以前没有人规范过它。他认为经济学中的预期共有4种类型: 静态预期 指经济主体完全依据以前情况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穆斯认为蛛网理论中的预期就属于静态预期,即预期未来的价格与前一期价格一致。 非理性预期,指预期者根据以前的经济走势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其“非理性”在于,它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预期者判断以前的经济走势将继续下去; 经济形势将发生逆转。 这种预期是凯恩斯首先在通论中使用的,其有两个特点: 把预期当作一种

5、非理性的心理因素; 把预期视为一种外生变量。,适应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 如上期预期物价上涨5%,但实际通货膨胀为10%,那么对下期物价预期就应调整为510%之间。 这种预期最先由菲利普卡根使用,后来弗里德曼在分析通胀预期时加以应用和推广。 这种预期由于引入了预期反馈机制,既不同于简单地把过去当成未来的静态预期,也不同于把预期视为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的预期。 穆斯认为,在这种预期中预期者是被动的,只受客观环境的左右,这与实际情况不符。,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实际情况一致的预期。 尽管这种假说不排除因随机因素

6、干扰使预期出现偏差,但它强调理性人的主动性,强调人不会犯系统性错误,会使自己的预期不断趋近实际。 因为经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尽量收集信息、避免犯错误,以使预期与实际一致。 他还强调,由于经常预期错误的企业将被市场淘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理性预期者。,穆思所提出的理性预期模型为(1961) 为预期价格, 为上一期价格; 为随机变量,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 的正态分布,符合理性预期的条件 对经济变量的估计必须是该变量的数学期望值,即经济主体主观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相一致。或者说应符合长期的数学平均值。 在求出某一变量的数学期望值时,预期者必须充分收集和有效利用一切信息。 按其假说,理性人

7、可以做到,因信息不充分或利用没有效率,就会因预期错误而受损。,此外,信息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技术、政策等信息,还包括用于估算未来趋势的理论、模型。 据此可以给理性预期做出一个更完整的规定: 它是指预期者在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出的既符合长期数学平均值,又与应用理论、模型进行推论和运算出来的结果相一致的判断。 基于理性预期假说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批评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 凯主义:失业与通胀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弗氏:这种关系短期存在,长期不存在。,理性预期学派:从理性而不是适应性预期出发,曲线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存在。 关于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关系 凯主义:在

8、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率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增加就业。 货币主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有降低利率的作用,但在长期中无效。 理性预期学派:批评货币主义的分析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础上。如从理性预期出发,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公众马上会预期到未来的通胀,并采取防范性措施,要求更高的名义利率。其降息效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2、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各种商品和要素都存在一个价格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不存在任何的商品和要素的余留。 3、自然率假说 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从长期来看不变的因素,亦称不变率,如自然失业率、自然通胀率、自然增长率等。它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动态平衡

9、机制,外界力量能暂时打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改变它。,4、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说 货币中性说认为,货币数量变化只影响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的实物经济在许多重要方面没有差别。 这暗含着经济当事人不存在“货币幻觉”假设,即人们可以透过名义变量变化把握实际变量变化,经济行为只受实际变量变化影响。 二分法和中性说均来自新古典经济学,但该学派把二者与理性预期假说结合起来。他们认为,预期到的货币供给是中性的,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才会影响实际经济变量。,三、 宏观经济模型,1、卢卡斯批评 2、总供给函数 3、宏观经济模型,1、卢卡斯批评,(1)、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 战后凯主义的

10、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都是根据经验数据估计出来,要么忽视预期,要么只是适应性预期。 如ADAS 模型可简写为:Ye = a G + b M Ye : 均衡的国民收入;G :政府支出;M :货币供应量 通过给定G 和M ,便可预测出国民收入Ye,但模型中的参数a、b却不可信。,因为当人们按经验和当前信息预期到政策将给他们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会改变行为。这将改变模型中的参数值,使预测“牛头不对马嘴”。 再如,当政府根据菲曲线相机抉择时,经济人理性预期会改变曲线的形状或使之发生位移,而根据经验设计的计量模型没有考虑当事人的这种最优化行为过程,使预测出错。,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多个变量组成的稳

11、定函数,暗含着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函数。 据此按照增长速度实施固定不变的货币规则可以稳定价格总水平从而稳定名义GDP水平。 但卢氏认为,当货币政策从相机抉择转向单一规则时,人们也会改变其行为,货币流通速度随之变化。 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货币政策变化支持了卢氏的观点。当美联储实施这一政策后,货币流通速度变得相当不稳定,最终使其放弃控制货币总量的政策。,(2)对货币主义简单规则政策的批评,(3)卢卡斯批评的基本思路与意义 4点循序渐进的推理思路 假定宏观经济中的函数关系不变是错误的,应从当事人的基本选择中导出待估计的函数形式; 应从技术和偏好一定的条件下,从个体最优化行为中推导出宏观

12、总量关系,而不是从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得来; 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一般是政策变量的函数,会随政策变化而变化; 当影响经济当事人决策序列结构或制度发生变化时,任何政策变化将系统地改变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结构。,“卢卡斯批评”的两方面意义 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按最大化原则,从微观层次入手研究宏观问题; 引起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演进,出现宏微一体化趋势。,2、总供给函数,因他重视供给而非需求,这个函数在其理论中有重要地位。 函数是卢氏关于总供给的假说,它建立在理性预期假说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假说(劳动与产量供给取决于相对价格)基础之上,其简要形式如下: : t 期实际产量; : t 期正常产量; :

13、参数 : t 期实际价格; : t 期预期价格; : 供给冲击 模型把产量波动归结为预期和供给冲击,即t 期产量对自然率的偏离,源于当事人对价格水平的预期误差 和供给冲击。,上式可改写为: 可分3种情况讨论: 如果不存在供给冲击,波动来自当事人对实际价格水平与预期价格水平偏离所做出的反应,即: 这又有两种情况: 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值时,即当事人低估通胀率时,他们会把价格总水平上升误为成自己产品相对价格上升,增加就业与产出,实际产出上升到自然率以上; 相反,当高估通胀率时,产出下降到自然率水平以下。,据此可绘制出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如果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即 ,全体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

14、就是 ;,如果价格意外提高,即 ,实际工资将降低,那么,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将高于自然率水平,即 ,经济由A点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如果价格意外降低,则反之。,如果无预期误差,预期的与实际的通胀率一致,即 = 0, ,这意味着当事人具有完全理性,并信息完全,曲线是垂直的。这时供给冲击为产量波动的唯一原因,即: 如果既无预期误差,又无供给冲击,产量将稳定在其自然率水平上,即:,当供给冲击是正向时,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上。,当供给冲击是负向时,曲线向左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下。,3、宏观经济模型,P,P,Y,Y,P*,E,B,P1,Y*,Y*,AS1,AS*,P0,P1,P2,AD,AD1,

15、A,B,C,AS1,AS,O,O,理性预期下的价格水平与产量的决定,P,Y,P1,P0,AD,AD1,AS,Y*,Y1,O,A,预料之外的需求变动造成价格和产量的波动,B,P,Y,P1,P0,AD,AD1,AS,Y*,Y1,O,A,实际政策变化力度小于预期的政策变化力度,AD1,AS1,B,四、 货币的经济周期模型,1、两类经济周期理论 按照经济波动初始根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模型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卢卡斯,1975)与实际经济周期(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两类。 二者的差别为: 前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后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 二者的共同点是:

16、都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假定当事人对初始冲击信息把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的原因,但其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都把波动视为竞争性均衡过程,随机冲击虽会使产出和就业偏离其自然率,却不会累积,而是趋于收敛。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货币经济周期是新古典主义的标准理论,1982年后它受到质疑: 在理论上,奥肯、托宾等批评模型假定价格弹性充分,而在信息不完全或存在噪音信号条件下,价格无充分弹性; 在经验上,许多经验研究不支持这一理论。麦卡勒姆指出,经济波动的货币意外冲击模型“已被广泛证明不适用于现今工业化国家”。 此背景下,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被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取代。,五、 实际的经济周期理论,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代表人物 芬恩基德兰德;爱德华普雷斯科特;查尔斯普洛瑟;约翰朗,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创业/孵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