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696656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卷·2020届浙江省东阳中学高一6月月考(2018.0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阳中学高一语文阶段测试卷1、 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靡及(m) 逡巡(qn) 赊账(sh) 言简意赅(gi)B号角(ho) 缇骑(q) 詈骂(l) 投缳道路(hun)C逮捕(di) 谥号(sh) 缙绅(jn) 礼节甚倨(j)D蹙额(c) 阴翳(y) 憎恶(zng) 一曝十寒(p)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们看到孩子们饥肠漉漉地等着我带着食品袋回家做饭。B.这番话不免啰唆,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C.我穿着那双因为急需才在一家大公司买的靴子,漫不精心地走进他的店铺。D.我问老王凭这位主

2、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以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为代表,央视文化节目如雨后春笋,成为文化综艺新的标杆。但由于跟风,“诗词”和“朗读”严重扎堆,渐渐使人审美疲劳。【甲】 “在文学等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我们要着眼未来,探索新的方向。”央视副总编辑朱彤承诺,“央视将持续在原创文化节目上发力。”而总导演、制片人于蕾给国家宝藏下了定义“大型文博探索节目”:【乙】以历史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气质,创造一种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是全新创制的“纪录式综艺”。 其实,博物院文化的流行早有端倪,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

3、录片也曾风靡一时。这样的背景下,国家宝藏播出的时机,无疑是非常合适的。说起博物馆,总让人想起深宫大院;说起文物,也总让人想到历史的冰冷,仿佛离我们日常的生活很远。【丙】而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相关。3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后春笋 B其实 C端倪 D脱颖而出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

4、项是( )A没有任何一个解决方案是完美的,无论多么创新总会有提升空间,因此,在解决方案被改进前,我们不能随意而盲目地付诸于实施。 B 在江歌被害后的这一年里,这位失去独生女的母亲在国内和日本多次奔走,征集希 望日本法庭可以通过判处凶手陈世峰死刑的决定,并获得了国内众多民的同情和支持。 C 虐童事件舆情短期内集中爆发,当务之急应该采取相关措施,让防虐待的儿童课程 进入托幼机构,给老师、家长、孩子都上一课,分别讲清楚如何对虐待行为说不,触碰红线的严重后果,如何发现和处理问题。 D 一个人有了过失,做了错事,我们应该让他自己去解决,这是对人的一种设身处地的深刻理解,而不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居高临下地去

5、裁判别人。 6下列句子中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璧有瑕,请指示王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C颜色不少变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此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 安能屈豪杰之流 B北虽貌敬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而相如廷斥之8下面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董之以严刑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缙绅而能不易志者 D苟以天下之大9.佛系,百度词条中为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是一种怎样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近来,随着“佛系青年”的走红,引申出了各个领域的“佛系+”。请你仿照例句中“佛系买家”的句式,另选一类人物进行个性化解读。要求句式基本一致。(3分)例句:佛系买家:不咨

6、询,不议价,不差评,买货看中就下单,不好懒得退,货到自动评。佛系 :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文艺创作源于生活。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对此作了不少论述,其中的代表性观点即“物感”说。如左传曰“诗人感而有思,思而积,积而满,满而作”,已将诗人的创作归结于诗人之“感”。班固在评论乐府民歌时,提出“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观点,将外在之“事”特别突显了出来。文赋与文心雕龙物色则强调了四时物色对人情的感发作用,指出物感是文学创作的起源。钟嵘在其诗品序中更为完整地将自然物色与社会人事结合在了一起,完善了“物”的内涵。与前人对“物”之感发作用的一

7、般性阐述不同,苏轼对“观物”与“感物”的理解要更为深入,更具层次性,不再仅仅停留在短暂性的感发阶段,而是将其纳入到了创作过程中更为长期的观察阶段。苏轼在书黄荃画雀一文中写道,黄荃画飞鸟,“颈足皆展”,而有人认为“飞鸟缩2018年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后经观察证明真的是画错了。黄荃在画飞鸟时,并未掌握鸟飞行时的基本形态,因此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苏轼认为这是“观物不审”的结果。所谓“审”,即仔细、周密;“观物要审”即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周密,要实事求是,不可想当然。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正是对“观物不审”的批判。飞行时的基本形态,因此犯了根本性的错误,苏轼认为这是

8、“观物不审”的结果。所谓“审”,即仔细、周密;“观物要审”即观察事物时,一定要周密,要实事求是,不可想当然。苏轼曾言:“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正是对“观物不审”的批判。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苏轼认为,不仅仅着眼于对事物表层形态的寻求,更强调要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学者观物之极,而游于物之表,则何求而不得?”“尽其自然之理,而断之于中。其所不然者,虽古之所谓贤人之说,亦有所不取。”苏轼认为,观察事物时,应从其表象的体视入手,进而深入其本质。事物之变乃是常态,要把握这些变化是非常困难的,但若能深入其中,抓住它们内在的“自然之理”,那么各种变化之态也就不在话下了。在寻求这一“自然之理”的过

9、程中,苏轼十分强调“断之于中”,即看重自己的所思所感,自己的决断,而非迷信前人之说。因此,不论是观察事物之态,还是体悟事物之理,实证性是其根本性的原则。惟其“目见耳闻”,并“断之于中”,才能做到真正的“观物”之“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苏轼的“观物要审”说,是与宋代文人发达的“理性”思维密切相关的。有宋一代,学者云集,学者思维渗透入文艺领域,体现出重学识、重逻辑、重实证的艺术倾向。作为蜀学的代表,苏轼的哲学造诣十分深厚,其文艺观点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自身学者思维与时代风气的影响,体现出浓厚的实证论倾向。他所提出的“观物要审”、“尽其自然之理”,都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生发而来的。然而苏轼并未仅仅停留

10、在实证论的维度上,作为一个天才式的艺术家,他对文艺创作的领悟远超时人,在艺术观察阶段中,他主张艺术家不应局限于用耳目感官去感知对象,用理智去判断对象,更应发挥心灵的作用,寻求更高层次的观察,由此提出了“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和“神与万物交”的观点。(节选自童庆炳苏轼文论解读,有删改)10下列有关苏轼“观物要审”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艺创作中,古人提出的“物感”说是以观物为基础的。“观物”不仅仅指对自然物色的观察,还包括对社会人事的观察。B.苏轼用黄荃画鸟一事说明,在文艺创作中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对事物进行周密、仔细地观察,做到“目见耳闻”。C.苏轼认为,在艺术观察过程中,要重视

11、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而不要相信前人之说。D.艺术观察不能仅限于感官感知事物,还要寻求更高层次的观察,运用理智判断分析,进而发挥心灵的作用。1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班固、钟嵘等对文艺创作源于生活的表述仅停留在短时性的感发阶段,还只能算是对感发作用的一般性阐述。B.与前人相比,苏轼对观物、感物的理解更深入、更具层次性,并将之纳入了时间更长的观察阶段。C.苏轼认为,要把握事物之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掌握了事物之理,那么这一困难也就容易解决了。D.在宋代文人“理性”思维的影响下,苏轼提出了具有实证倾向的文艺观察理论。这体现了他远超时人的文艺创作领悟

12、力。12我国古人认为“文艺创作来源于生活”,苏轼对此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0分)夜观流星林清玄烬读宋朝沈括著的梦溪笔谈,有一段谈到他夜见流星的事,非常有趣:治平元年,常州日禹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着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只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沈括学识的渊博早为后世所推崇,但我对这一段描

13、述特别感到兴趣,并不是像有的学者说他对流星的判断正确早在西方天文学家九百年之前,而是我小时候也有一段看流星陨落的相似经验。 我幼年居住的乡里,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冷气,没有电扇,一到夏天夜晚,就没有人留在屋内,家人全跑到三合院中间的庭院里纳凉:大人坐在藤椅上聊天,或谈着农事,或谈着东邻西里的闲话;小孩子就围坐在地板上倾听,或到处追逐萤火虫。小时候,家里有一位帮忙农事的老长工,我们都叫做他“玉豹伯”,他的脑子里装满了民间戏曲里的戏文故事,口才好,姿势优美,颇像妈祖庙前的说书先生。他没有儿女,因此特别疼爱我们,每天夏天夜里,我们都围着听他说故事,一直到夜幕低垂才肯散去。他的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

14、魅力,听到精彩的地方,我们甚至舍不得离开去捉跳到身边的大蟋蟀。 有一天王豹伯为我们讲西游记,谈到孙悟空如何在天空腾云驾雾飞来飞去,我们都不禁抬头望向万里的长空,就在那个时候,一颗天边的星星划出一条优美的长线,明亮的星一直往我们头上坠落,我们都尖声大叫,玉豹伯说:“流星!流星!”然后我们听到轰然一声巨响,流星就落在我们庭院前不远处蕉园旁的河床。 一群孩子全像约好了似的,完全顾不得孙悟空,呼啸着站起往河床奔去,等我们跑到的时候却完全不见流星的影子,在河床搜寻一个晚上毫无所获,才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家。第二天还特别起早,继续到河床去找,后来找到一颗巨大的黑褐色石头,因为我们日日在河床游戏,几乎可以确定那颗新石头就是昨夜的流星,但是天上的明星落到地上怎么会变成石头呢?是我们不敢肯定的谜题。 那是我第一次看见流星,在那之前,虽听大人说起过流星,知道天上的每个星星就对应着地上的一个人,只要看见天上的流星陨落就知道地上死去了一个人。可是我常自问,地上时常有人去世,为什么流星是那么的罕见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