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95168 上传时间:2019-05-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专业名称 经济与行政管理 论文题目 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准考证号 姓名 王春岩 工作单位 职务 通信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时间 2015 年 6 月 15 日浅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考号: 姓名:王春岩内容摘要本文力求在对国内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的梳理和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分析的前提下,探寻解决国内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的对策。关键字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管理 问题 对策随着城市房地产业的兴起和住房商品化的进程,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使城市社会管理的难度、广度、复杂程度进一步加大。而这些变化最终的

2、归结点都集中在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社区。一、我国城市社区现状我国社区管理曾经长期实行的是以“单位人管理”和“地区管理”为主要特征的 “亚社区”管理体制。单位成为政府的附属,传统的街道和居委会则是辅助单位。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位制”的解体,大量的“单位人”重新回到社区,成为“社会人”,单位不再是个人唯一依附的载体;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掌舵划浆的全能者变成有限职权的掌舵者;三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将旧有体制下的许多非经济功能剥离出来交给社会,企业

3、与社会日益分离;四是,人们重新回归社区,人们与社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居委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五是随着政府对社会控制的调整,社会自主性力量逐渐增强,各种社会性组织逐年增多;六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中心开始下移,街道办事处作为最基层的行政组织获得了比以前更大的权力。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问题(一)社会事务职责加大与政府部门重复职权的矛盾各条线在社区各设一套班子,对社区服务建设总量不少,但因是“小而全”,相互之间没有实现充分整合。如民政部门重视对老年人口的生活照料服务,卫生部门大力推进社区卫生康复治疗服务;文化部门提倡社区文化设施的充分使用,教育部门要求发挥社区教育功能;卫

4、生部门促进卫生保健的开展,计划生育部门开展对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等等。这些社区服务具有很大的共通性和重复性,这其实是旧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的矛盾在社区管理体制未得到充分完善时期的表现。不仅如此,政府部门也有越权现象。有些政府部门仍在行使本应由社区企业行使的职能,有些政府部门承揽和包办了许多本应由社会自治组织办理的事物,街道办事处直接领导和管理居民委员会工作的现象还较为普遍的存在,街道办事处还时常干预社会中介组织行使社会职能。(二)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专业能力偏低一提到社区、居委会,我们就会想到“大妈”。确实,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人员队年龄结构的不适应,绝大多数社区工作人员年龄偏

5、大,老龄化现象严重。再是非专业化现象严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单位来实现的,居委会作为单位体制的补充,只管理单位体制以外的社会人员,它负有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功能还相对较少,工作比较简单,因而在居委会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热心,有时间和精力就基本上能够胜任居委会的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社区服务与管理的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居委会成员的非专业化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对社区管理者的要求。(三)城市社区管理缺乏经济基础由于政府投入不够,基层社区缺乏有效经济来源,导致目前社区硬件设施普遍落后,严

6、重制约了社区发展。许多地方的基层社区组织办公场所仅有几十平方米,办公条件简陋,更不用说兴建居民活动场所。硬件设施的落后影响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开展导致了“有项目缺硬件,想服务缺场所”的局面。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偏差,价值观、利益观发生了扭曲,居民公益事业参与度大大降低。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外,对居民缺乏教育、社区与居民关系疏远、缺乏科学参与机制以及缺少社区公共物品等都是其重要因素。(四)领导干部对社区管理不够重视目前,一些领导和基层工作者对新形势下社区工作的变化和社区建设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认识不足,有的甚至认为社区居委会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字,工作性质还是

7、“换汤不换药”,只是在原来居委会的摊子上换了形式和说法。因此,社区建设工作处于可有可无的位置,既无班子,也无法子和房子。也有人认为社区建设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所需要做的事,于是以本地经济尚不发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差等理由为借口,工作始终务“虚”不务实,社区调整力度不大,社区建设投入小,各项工作迟迟无法落实。三、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借鉴意义与注意事项(一)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借鉴意义为了探寻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相关对策,先来简要分析一下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不同模式及特点。概括来说,国外城市社区管理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自治型管理模式、行政主导

8、型管理模式和混合型管理模式。1、高度自治型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制度和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到现代太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管理体系。这些国家比较重视城市社区的科学规划社区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地理界限,作为基层社会管理单元社区内设有社区委员会、社区服务顾问团、社区自治会等自治组织机构。许多城市都制订有自己的宪章或者相应的法规。对社区自治组织机构的权限作出明确的规定,保障社区依法实行自治管理。这各管理模式对我们解决上述(一)(三)两个问题,在理论上有借鉴意义。2、行政主导型新加坡等一些发展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属于这种模式,其特点是政府部门中设立专门的社区组织管理部门,政

9、府行政力量对社区的组织管理有比较强的影响和控制力。新加坡全国不再设市、区政府,社会管理的区域性基本单位是选区,每个选区都设有公民咨询委员会和居民联络管理委员会。公民咨询委员会在选区范围内组织,协调社区事务,募集社区基金,增进社区福利。居民联络管理委员会代表全国社区组织总机构人民协会行使建设和管理社区民众俱乐部的职权,它组织举办各种文化、教育、娱乐、体育等各种丰十区活动,同时在政府和民众之间起桥梁沟通作用。此模式较适合小规模的管理,实际就是“小省”“小市”,虽不适合我国,但政府的重视程度应给我们以思考。3、混合型其特点是由政府部门人员、地方人士及其他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组织管理机构。例如以色列的

10、社区管理主要通过社区中心来实施,社区中心是一个独立主体,其功能相当于一个非赢利机构。社区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负责制,管理委员会由地方当局的代表、各方面专家和社区居民代表等组成。社区中心通过管理委员会组织实施各项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并负责中心的预算、组织和计划。为了协调各社区间的关系,几个相邻社区又组成不同区域每一个区域设一名区域主管,指导各社区的丁作,并同地方当局和各种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以便为社区中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此模式的社区中为独立主体,政府为监督部门和服务部门,解决了管理部门的越权和职能重复的问题,但如在我国实行需提高社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二)学习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注意事项以上

11、几种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其本国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基础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吸取其中的许多优点和长处,结合我国国情创造出自己的城市社区管理形式,但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1、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适应根本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要求,坚持、完善在党的领导和政府指导下的杜区居民自治制度。国际经验表明,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也是与政府管理体制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我国宪法和法律确立的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们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发展战略。实践证明,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与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契合

12、性,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中,必须继续坚持这一制度。2、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必须反映社会结构性变迁的深刻特点,积极培育发展主体多元化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在市场体制较为成熟和发达的国家,已形成社会运行的三大部门,即政府部门、营利部门(企业公司)和第三部门。第三部门主要指那些由非企业和非政府的服务机构、团体、协会等组成的社群组织。第三部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发动民间力量,动员社会资源反馈社会和社区,它们与政府合作,一起来关心和解决公共事务问题。社会运行的这三大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形成社会良性运作机制。3、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必须体现现阶段“单位制

13、”逐步解体的过渡特征。在单位和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应当看到,中国特殊国情下形成的单位制毕竟运行了几十年,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还在进行之中,单位制的旧“大厦”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尤其是在现阶段党政机关、事业机构的单位属性还较为明显,“单位人”的数量还相当庞大的情况下,今后一段时期,单位组织与“非单位”组织将处于互动演变的过程中。推进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必须积极地适应社会转型的这一过渡性特征,着眼于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利于整合和利用社区内各单位公共资源的制度安排。 四、解决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探索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一)转变政府社会职能一是将政府不该管

14、、管不了也管不好的社会职能和事务剥离出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委托管理”的方式,将那些社会事务转交给各类专业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去运作和管理;一是解决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能缺位问题,如缺乏对社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公共财政支持,忽视对居住在本社区的农民工社会权益的保护,以及对受虐儿童乞讨现象的放任等等。(二)释放社区自治空间这一对策,既可以说是上一对策的另一面,也可以说是更加大胆的尝试。如可以尝试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站分设”格局,剥离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交由管理服务站统一负责,使居委会回归为社区居民的群众性自治组织。其突出的意义在于,突破旧有的社区行政生态,适当调整党和政府与社区

15、的关系,推进社区的自我治理,重新建构社区党组织引导下的群众权益表达和利益维护机制“政府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调整在释放居民自我管理意愿的同时,培育了居民有序参与的公众精神,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和培育贡献“底层智慧”。 (三)建立有效的权利监督机制在提倡向社区放权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社区权力的良性运作,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否则就会出现权力的滥用等严重后果。构建科学的监督机制和权力平衡机制,这直接关系到整个社区的稳定和发展,也是维护广大居民利益、实现社区有效运作的重要保障机制。在社区组织内部的监督上,应当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推选产生社区议事监督委员会,通过召开会议等形式对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内其它工作机构以及政府各部门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民主评议和实行社会监督,并向社区成员代表会议和社区居委会反馈情况。同时,必须实行社区政务公开、财务公开的制度,增强社区管理的透明度,让社区居民及其他社区、政府等外界组织及时了解社区运行状况,监督社区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有利于社区之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