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88992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件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明清(顶峰),温故知新,结合图片思考:大臣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变化:坐而上朝立而上朝跪而上朝 说明了朝中大臣地位下降,权力受到削弱,皇权加强。,两汉时期,宋朝时期,明清时期,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汉朝:频繁更换丞相,让平民出身的人做丞相,设立“中朝”对抗“外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相权一分为二,相权一分为三,进一步分散相权,明朝:废除丞相制。(明太祖),相权很大,废除相权,其演变的总趋势? 影响?,趋势: 君权日益加强, 相权日益削弱直至被废除。,影响: 君主专制制度走向极端;,封建社

2、会日益走向衰落。,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四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纲 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的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请思考:明清两朝为什么都要空前加强君主专制制度?,背景和目的,背景: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晚期,统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目的:为稳定、巩固封建统治。,皇帝,中书省,一 省,三相,左丞相,右丞相,平章正事,明代君主专制的强化,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读史料: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

3、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请问:为何“我朝罢相”?,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改设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中央,地方权力集中到了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 “元氏之有天下,固由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摘

4、自明太祖实录,历史原因: (认为)是秦速亡的原因;丞相是历代王朝(特别是元朝)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根源。,直接原因: 明初,丞相权力过大,特别是胡惟庸骄横跋扈,激化了相权与君权的矛盾。,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结合资料,分析明太祖废丞相的历史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直接原因)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历史原因) 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具体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1)原因:,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结果:,“内阁” 应运而生,内阁的创立与演变,明成祖:文渊

5、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 展,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 全 盛,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皇帝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内阁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

6、务,正式确立,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相当于唐朝中书省的职权,即拟定大政方针.不同的是,票拟须皇上朱批才行,而中书省的提案要经门下省的审核.,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神宗,明内阁政治地位上升情况,O,侍从顾问,参与机密事务决策,票拟权,“部权尽归内阁”,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阅读史料和课本第18页第一段大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内阁首辅=宰相,?,思考探究,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

7、制约作用。,探究思路,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内阁首辅” “宰相”?,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无决策权;对皇权无制约作用。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权力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力;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明朝内阁制度的形成,(3)内阁的性质特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一、

8、明:废宰相,设内阁,1、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2、历行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到底该不该废除?,3、内阁制有何特点?内阁就是事实上的宰相吗?,原因:明太祖基于历史教训得出的认识; 胡惟庸的骄横跋扈, 骄恣擅权;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影响: 利有利于加强皇权,防止了权臣乱政。 弊易造成皇权过分集中;也易造成太监乱政。,内阁的主要特点:非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是专制皇权 强化的产物。 不是事实上的宰相。,地方 废行省 设三司,中央 废宰相, 权分六部,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西厂,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设置内阁,文化:八股取士,皇帝,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 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 发展到

9、了顶峰?,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巅峰时代,努尔哈赤,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 设内阁,置六部,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君权与相权的斗争,其趋势是: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听命于皇帝, 负责跪奏笔录,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

10、太极,康熙,雍正,过程,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直接原因:,根本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军机大臣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特点:,简(机构简单) 精(人员精干) 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精: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 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政治决策封 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速:办事效率高。,隆宗门内军机处,军机处的职能特征:,3.地位凌驾于内阁

11、和六部之上,4.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2.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专 制 皇 权 达到顶峰,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就帝王权力而言有怎样的演进 历程?,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决策权、审议权),汉朝,

12、外朝(执行权),中朝(决策权),隋唐-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军机处、密折制(惟命是从、独裁的工具),皇权,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皇权日益加强并达到顶峰。,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军机处的设置后,皇帝通过军机处对地方大臣直接发号施令,各地大臣也可以向皇帝直接递送奏折,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权力大大缩小,从而加强了专制皇权。(跪受笔录,遵旨办事。),隋唐时期,由三省长官执行宰相职务,相权分散在许多人手中。,到了明朝,废宰相,设内阁。但是内阁大臣的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皇帝对他们的信任与支持。,到了清朝,军机大臣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

13、,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惟命是从。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完全听命于皇帝。,秦朝,以丞相为首的三公来主持国家的最高政务的。,汉朝,皇帝任用亲信近臣组成了“中朝”的决策机构,来抗衡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外朝”。,点拨3: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军机处的设置(雍正帝),2、推行密折制,直接原因:,根本目的:,军机大臣职能:,特点:,作用:,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圣旨。,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高)密(地处内廷),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标志,3、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影响,积极方面:随着君主专制

14、的强化,中国逐渐形成了绝对君主专制制度,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消极方面: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导致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考点点拨,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政治上: 有利于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经济上: 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民族关系: 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及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上: 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繁荣。 2、消极影响政治上: 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 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经济上: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

15、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思想文化: 实行文化专制,也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义P10),知识点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重视处理好民族关系原则,(2)清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事务,(3)改土归流:,1.内容: A.元始在西南地区设土司制度 B.明开始改土归流, C.清雍正大规模改,2.作用: A.加强中央对边疆 B.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 C.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高无上,权力高度集中 2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缺少自主权 3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 4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紧密结合。 5政权与神权相结合,以神权作为政权合理性的依据。 6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儒家学术思想长期影响古代政治制度。 7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 8实行人治。,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两汉:,隋唐:,元:,宋:,单元小结,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清:,设南书房、设立军机处,一、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1.继承制度: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 中央机关: 秦汉三公九卿 隋唐三省六部 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 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