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针灸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681883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689 大小:8.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   针灸_第1页
第1页 / 共689页
第十章   针灸_第2页
第2页 / 共689页
第十章   针灸_第3页
第3页 / 共689页
第十章   针灸_第4页
第4页 / 共689页
第十章   针灸_第5页
第5页 / 共6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 针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 针灸(6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腧穴概述,第十一章 针灸,一、经络的概念,1.经络,是经和络的总称。 (1)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 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 (2)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 支,较经脉细小。,2.经络遍布于全身,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联结人体各个部分的基本途径。人体的脏腑、器官、皮毛、孔窍、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经络的沟通和联结而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经络的概念,3.经络的功能活动表现称为“经气”。经气来源于真气,真气来源于先天之元气,又依赖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不断充养,是人体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动力。,一、经络的概念,一方面,经气推动气血在经脉中的

2、运行,约束气血的运行轨道,调节气血的容量,对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协调平衡起着总领的作用。 另一方面,经气还表现为经络的“反应性”和“传导性”。针刺治疗必须“得气”,针和灸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经气被激发,从而才能疏通经脉,通行周身,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促使生命有机体的功能活动向正常状态恢复。,一、经络的概念,4.经络的特点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各条经脉的循行有一定的部位。 (1)根据病变的部位可以分析其所属经络脏腑,这种方 法就叫作“分经论证”; (2)而根据各条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来分析临床症候 的,称作“分经辨证”; (3)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相应的经脉进行治疗, 则称作 “

3、分经治疗”。,一、经络的概念,5.经络的特点更为针灸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1)除根据经络的反应性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 原则外,根据经络联系全身的特点及经气的传导作 用,在相应的部位循经取穴施术,便可治疗经脉脏 腑的相应病症。 (2)根据经络协调平衡全身阴阳的作用,通过各种刺灸 方法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便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一、经络的概念,二、经络的组成,经络系统是由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构成的。经脉和络脉是它的主体。,(一)经脉的组成,1十二经脉 (1) 正经:正经有十二,即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阳经,共四组,每组三条经脉,合称十 二经脉。 (2) 十二经别:十二经

4、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它们 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上出颈项 浅部。,阳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仍回到本经; 阴经的经别从本经别出而循行体内,上达头面后,与相为表里的阳经相合。,(一)经脉的组成,(3) 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 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附属部分, 是十二经脉循行部位上分布于筋肉系统的总称,它 有联缀百骸,维络周身,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一)经脉的组成,(4)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在体表一定部位上 的反应区。全身的皮肤是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映于 体表的部位,所以把全身皮肤分为十二个部分,分属 于十二经,

5、称为“十二皮部”。,(一)经脉的组成,2奇经八脉:奇经有八,即督脉、任脉、带脉、冲脉、 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合称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全身气血盛衰的作用。,(一)经脉的组成,(二)络脉的组成,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之分。,1.十五别络:别络有本经别走邻经之意,共有十五支,包括十二经脉在四肢各分出的络,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及脾之大络。 十五别络的功能是加强表里阴阳两经的联系与调节作用。 .孙络:孙络是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 .浮络:浮络是浮行于浅表部位而常浮现的络脉。,(二)络脉的组成,三、经络的命名,(一)三阴三阳 1.经络系统大都以阴阳来命名。一切事物都可以分为阴

6、和阳两方面,两者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一阴一阳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表里相合关系)。,2.三阴三阳是从阴阳气的盛衰(多少)来分: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再次为厥阴;阳气最盛为阳明,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3.三阴三阳的名称广泛应用于经络的命名,包括经脉、经别、络脉、经筋都是如此。,三、经络的命名,除三阴三阳外,经络还以手足命名: 1.分布于上肢内侧的为手三阴(手太阴、手少阴、手厥阴); 2.分布于上肢外侧的为手三阳(手阳明、手太阳、手少阳); 3.分布于下肢外侧的为足三阳(足阳明、足太阳、足少阳); 4.分布于下肢内侧的为足三阴(足太阴、足少阴、足厥阴)。,(二)经络与四肢

7、的关系,1.内脏以“藏精气而不泻”的称脏,为阴;“传化物而不藏”的称腑,为阳。 阴经属于脏,阳经属于腑。 2.脏腑以脏为主。脏之在胸者(肺、心)联系手阴经,在腹者(脾、肝、肾)联系足阴经;六腑则各随其表里相合关系与阳经相联系(又因六腑都在腹部,故其下合穴都出于足三阳经上),手足阳经均通到头部。 3.这样,手足阴阳经与头面胸腹之间就构成了手阴经走胸、足阴经走腹、手足阳经走头的特定联系。,(三)经络与脏腑的关系,四、腧穴的概念及作用,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转输出入的特殊部位,其作用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关系。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一方面,检查腧穴是重要的传统诊断方法;另一方面,选取腧穴并施以各种刺激,则

8、可防治疾病。,(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1.反映病证 (1)腧穴是沟通人体内外的重要部位,当六欲七情内伤脏腑,脏腑之病又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其反映的主要部位是腧穴。 (2)如胃肠疾病常在足三里,地机等穴出现压痛、过敏、皮下结节等反应;肺脏疾病常在中府、肺俞等穴出现压痛、过敏、皮下结节等反应。因此,腧穴是疾病的重要反应点。,2.协助诊断 (1)中医学望诊、切诊中通过检查腧穴部位出现的各种反 应,可协助定向诊断内在脏腑病证以及与脏腑相关的 组织、器官病证。 (2)临床上,一般以背俞穴、募穴、原穴、络穴、五输 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等为重点部位,望诊 以审其皮肤的色泽、斑点、丘疹、脱屑以及肌肉

9、的隆 起、凹陷等,切诊以审其压痛、过敏、肿胀、硬结、 凉热以及肌肉的坚实虚软程度等,来协助诊断。,(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3)如检查肝俞、太冲等,可诊断肝病,检查中院、足三 里、胃俞等,可诊断胃病。 (4)近年来,由于声、光、电、磁等技术的发展,通过仪 器对腧穴的探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诊断脏腑、器 官、组织等的病证。,(一)反映病证,协助诊断,(二)接受刺激,防治疾病,1.接受刺激 目前,腧穴刺激技术种类繁多,既有传统针法、灸法、按摩法等,又有结合现代光、声、电、磁、化学药物等新方法。 2.防治疾病 腧穴接受适当的刺激,以通经脉,调和气血,使阴阳归于平衡,脏腑趋于和调,达到扶正祛邪、防治

10、疾病的目的。腧穴治疗疾病主要是功能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及某些器质性疾病,特别是对各种痛证、感觉障碍和各种功能失调的病证疗效尤为显著。,五、腧穴的主治规律,腧穴的主治规律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部主治规律 .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及邻近器官的病证。这是腧穴 的近部治疗作用。即近治作用,所谓“腧穴所在,主 治所在“。这是一切腧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如眼区的睛明、承泣、四白、丝竹空、阳白等穴,均能治疗眼部病证。大体来说:胸部属上焦,位于胸部的穴位多能主治心、肺病症;上腹部属中焦,位于上腹部的穴位多能主治肝、胆、脾、胃的病症;下腹部属下焦,位于下腹部的穴位多能干治肾、膀胀、肠的病症。,(一)分部主

11、治规律,.当然,在同一区域的腧穴除有相同作用外,每-个穴 位又有其中单独的作用,有其不同的特点,临床应用 时。应该既掌握其共性,又掌握其个性,才能做到正 确选穴。,(一)分部主治规律,(二)分经主治规律,.腧穴能主治所属经脉循行部位及其深部组织、器官的病证。这是 腧穴的远部主治作用。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在十二经脉 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中,腧穴的远治作用尤其显著。 如神门属于手少阴心经,可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心的病证以及腋 部、上臂部、肘部、前臂部、掌指部等病证。 .十二经脉中,手三阴经都联系胸部,分别主治胸部心、肺病症;手三阳经都联系头身部,分别主治头面、头侧及头项部的病症;足三阳经联系头

12、身部,分别主治头身的前、侧、后部的病症;足三阴经都联系腹部,分别主治腹部内脏病症。,(三)特殊穴位主治规律,既不属于分部主治规律又不属于分经主治规律的一类独 特的腧穴治疗作用。大致有三种情况: 一是全身性治疗作用。如合谷、大椎、曲池诸穴均治疗 热证,丰隆穴治疗痰证;风池穴治疗风证;关元穴、气 海穴治疗脱证;百会穴升提中气等。 二是部分特定穴、奇穴的特定治疗作用。如足三里是胃的 下合穴,能治疗胃的病证;内关是八脉交会穴之-,通阴 维脉,能治疗阴维脉的病证(胃的病证);膈俞是八会穴之 血会,能治疗各种血证;定喘穴治疗咳嗽、气喘;腰奇治 疗癫痫;四缝穴治疗疳积、百日咳等。 三是长期的临床经验。如水沟

13、穴的急救作用;曲池穴、血海穴能 治疗皮肤病证;至阴穴用于胎位不正、难产的治疗;少泽穴治疗乳痈、 缺乳;支沟穴治疗便秘等。,六、腧穴的定位方法,针灸临床中,治疗效果与取穴是否准确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定准穴位,必须掌握好定位方法,常用定位方法有以下四种:,(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俗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的标志和活动的标志两种。,六、腧穴的定位方法,1.固定的标志 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如腓骨小头前下方1寸定阳陵泉;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

14、头定攒竹;脐中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的标志 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键、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尖端等。即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等。,(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二)“骨度“折量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 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六、腧穴的定位方法,表3-1-1 常用“骨度”折量寸法,(三)指寸定位法,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

15、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有以下三种。,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 寸。 3.横指同身寸(一夫法) 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三)指寸定位法,(四)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中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如立正姿势,垂手中指端取风市;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尽端到达处取列缺等。此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为了定穴的准确,最好结合体表解剖标志或“骨度”折量定位等方法取穴。,七、选穴法,腧穴的选择与配

16、伍是处方的前提。选穴的依据,首先通过辨证,明确病变所属经络,选择针对病情的经穴,即所谓辨证归经,按经取穴。这是针灸选穴处方的规律 。,例如心肺病取手少阴、太阴,肝胆病取足厥阴、少阳,脾胃病取足太阴、阳明,或所属表里相关的经穴。任何选穴法,均不脱离这个原则。其次是根据腧穴的主治作用选取,每一腧穴均有它一定的主治作用,针对病情选用。,七、选穴法,此外,还有些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如五输、俞、募、原、络、郄、八会穴等,称特定穴。治疗时根据病情的需要选择针对性强的腧穴,严密组织,制定处方,随证制宜,灵活多变。即分为近取法和远取法两大类。,七、选穴法,(一)近取法,包括病部及其附近取穴皆属之。此法内经中应用较广。 如胃病取上腹部经穴,肝胆病取胁肋间经穴,大小肠病取脐周各穴均为常用有效之法。,(二)远取法,是指选用与病处相去较远的腧穴,内经中应用极广泛。 脏腑居于胸腹,输经合穴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相去较远故为远取。 此外如眼耳鼻喉等病,亦多用远取法。 所有这些,均属远取穴。后世总结出面口病取合谷,头项病取列缺,腰背病取委中,肚腹病取三里等,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