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7833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白泥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美术教案教学年级、班级: 高一年级 科目: 美术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第 5 周 星期 5 累计课时 2 节课 题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备课教师王书勇课时安排1课时1课型讲授 鉴赏教学资源多媒体选用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悠久历史和艺术成就2、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教学重点(1)玉石雕刻的艺

2、术性。(2)不同历史时期玉石文化的感悟。重难点落实与突破的措施简述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的理解,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玉器.陶瓷和青铜器的历史知识和史学背景及生活阅历的整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简述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程与方法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一、教材分析:从石器制造的发展,看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其中包括对物质材料的形体、质感、色彩,以及对称、秩序感等造型规律的认识与掌握。将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上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古代对玉的材料之美的欣赏和对材料的加工,前后体现着不同的审美观念。在原始社会后期和夏商周时代,玉器被赋予特殊的社会意义,成为贵族社会地位与财富的象征,

3、对玉的审美被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而在汉代以后,特别为人们所看重的是它的珍宝性。“大圭不琢”,突出玉自身的材质之美,不为过多的雕琢加工所损害,在传统美学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链接:现代玉石工艺的新成就,它是对传统玉器制造的继承,并体现出了新的审美观念。这一部分可作为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二、学情分析:玉器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传统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文化中的精髓。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各种不同的中、西文化的交融和冲击下,高中学生已经很少关注我国的玉石文化。再加上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的年代很遥远,学生对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也很生

4、疏,由此,我会在授课过程当中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玉器的艺术性和文化蕴含。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围绕本课标题“玉石之分”设置一个小活动,将同样形状的玉饰品和石头一起放在讲桌上,让学生上来触摸(闭着眼睛),并感受两者的不同之处,即玉和石头是不一样的。由此引出本课标题“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二)、新授课:我们都见过玉器,但对其未必了解。可能许多同学身上还佩戴着玉坠、玉手镯之类的饰物。玉器,顾名思义,也就是由玉石做成的器物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来理解玉石的概念呢?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渊源呢?早在东汉时期,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许慎在其著作说文解字当中就提到

5、过“玉,石之美者”的解释,而且在原始社会,人们也的确从石头中发现了材质细腻、纯净的这一类,称之为玉。据此,我们也可以得到一句话,那就是“把玉从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正因为玉有了区别于石头的这种美,人们才用它来装饰生活,美化生活,并对它情有独钟。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对“玉”情有独钟呢?我们就不能不提到玉器发展的历史。请同学们归纳一下不同时代的“玉”在人们生活中其价值和功能的演变,看书P5-P7。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设计意图:一种文化必然有其历史渊源,了解了玉石的发展历史,对玉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并进行列表归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学生分组

6、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屏幕文字展示)1.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2.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人类对玉的认识是同工具的制造和使用相联系的。早在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开始打造和磨制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偶尔也有作为其他用途的玉器,但当时的状况是“玉石不分”。中国玉器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到了新石器时代便彻底与石器分离,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先民们最早的用玉动机,是基于玉石本身美丽无比的材质。在原始美感的驱使下,将其制成装饰物,佩挂在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玉器便已超脱出原始的美感和由此产生的装

7、饰意义,走上了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等相结合的道路,成为信仰、权力、地位的形象体现。例如:新石器时代-凌家滩玉器、良渚文化、红山文化。凌家滩玉器:玉人、玉鹰。(反映了凌家滩先民的原始宇宙观和对宗教崇拜的虔诚)。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程与方法良渚文化玉器:以体大自居,深沉严谨,对称均衡,纹饰以神秘莫测的神人兽面引人入胜,以浅浮雕装饰手法见长。玉壁、兽面纹玉琮。(分别用以礼天、祀地,玉器开始脱离现实生活,走向神坛。)红山文化玉器:“神似”是红山古玉最大特色,工匠巧妙运用玉材,寥寥数刀,把器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典型玉器:玉龙(“中华第一龙”,卷曲的形体中透露出一种威严与神圣,主要作为

8、图腾崇拜的对象。)3.夏商周(俏色工艺)-选材、因材设计-礼器(权力的象征)装饰品(实用)夏商周时期:原始社会结束后,夏商周时期进入了奴隶制社会。由于玉的稀少而美好,玉器在礼仪、祭祀、装饰、艺术等社会生活各方面占据着主流地位,成为贵族统治者政治权力和神权的象征物。同时,在意识形态方面,夏商周三代已经从原始社会的荒原中走了出来,对鬼神的信仰开始有所松动,理性因素已欲萌发,原始社会认为神圣不可亵渎的玉,开始走向了社会生活,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突出神韵的玉器脱颖而出。夏商周玉器:妇好墓出土的玉象、玉人、玉凤、俏色玉鳖。重点介绍商代的俏色工艺,提出“因玉施刻”概念。4.东周到两汉-工艺高超,-“君子比

9、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精神和道德规范)假如良渚文化玉器是中国古玉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应该是实至名归的第二个高峰。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旧的奴隶主阶级逐渐被新兴地主阶级所替代,旧的奴隶阶级成为新兴农民阶级。政治上诸侯争霸,学术上百家争鸣。儒家认为,玉是完美天赋的象征,那么人就应该依照它的属性来完善自我,即“君子比德于玉”。同时更强调后天的努力,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尽善尽美,“玉不琢不成器”。“礼崩乐坏”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玉雕业进一步发展,装饰玉器,开始流行,并得到快速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玉器总体特征表现为精致无比,形制与纹

10、饰各异,雕琢技艺复杂高超,多用纹饰铺满器身满雕而不留空,变化颇多,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和丰富的想象,极富艺术魅力,强化了玉器的装饰美,独具时代艺术风格。战国时期玉器:龙凤玉佩。配合红楼梦中“贾宝玉摔玉”的那段视频介绍“君子无故,玉不离身”。5.两汉以后-玉材来源不断扩大,制玉技艺有很大提高,-保留其珍宝性。西汉时期:玉仙人奔马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的质密、声悦、色美、温润,不但使人们喜爱它,尊敬它,而且灌之以精神内涵,总是把它和最宝贵、最美的人和事物联系在一起。玉的审美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习俗有很深远的影响。(三)、小结:玉器作为物质产品,每一时代的玉器都体现了当时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

11、程与方法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风尚。提问:玉器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即精雕细琢型的;一种是突出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即大圭不琢型的。你们更欣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学些鉴赏玉器的方法:1.用放大镜找气泡,哪怕只有一个,也是赝品。2.观光泽。3.测硬度。4.听声响。5.掂比重。对玉器的鉴赏是一门极深奥的学问,需要相当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赏玉经验。另外,玉器的品鉴需要多看多触摸,感性认识极其重要。所以,学生的课后拓展(建议学生去玉器店、博物馆多看多品,使自己的审美水平得到提高)是知识内化为一种自身素

12、养的关键环节。第二部分: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教学重点:中国瓷器的产生和 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教学难点: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二、新授板书:陶瓷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2、结合教材,提问: 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陶的发展:彩陶、素陶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人面鱼面纹盘 彩陶船型壶 鸟纹彩陶盆鹳鸟石斧彩陶翁

13、舞蹈纹盘 薄胎高柄陶杯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再指名说说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程与方法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 冰裂纹开片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景德镇:青花三、小结: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教师总结。四、布置课外思考: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第三部分:“夏铸九鼎”商周青铜艺术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2、理解青铜器是如何以其造型纹饰和铭文体现其重大的社会作用。教学重点: 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

14、。教学难点: 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教学过程:一、导入:引言: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具有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品。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就成为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板书:夏商周青铜器二、新授1、什么是青铜器?以铜为主加入锡铅合金,用蜡或泥模铸造的青铜器具。2、青铜器的工艺的产生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已学历史知识简单阐述。3、青铜器的功能:结合作品赏析:礼器:司母戊鼎 乐器:钟兵器:越王勾践 其他生活工具:4、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各个时期青铜工艺的主要特征。商代尊神重鬼:西周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商代前期多以日用品为主,大多薄胎 纹饰简单主要为饕餮纹。商代晚期胎壁加厚, 纹饰逐渐丰富,构图完整。欣赏龙虎尊妇好角瓜。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变得奇巧富丽。欣赏 立鹤方壶教学内容设计二次备课设计过程与方法战国时期作为封建社会的开端,处于开创新风格的变革时期,新工艺广泛流行,出现了曾侯尊盘2件合一的器物引导赏析。三、小结:古代青铜器艺术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与当时的社会情况紧密结合的,大家要了解青铜工艺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