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666406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1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题分析(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逻辑推理快读快解应用集锦,二00一六年三月二十一日,一、条件有矛盾 真假好分辨 试题1:某仓库失窃,四个保管员因涉嫌而被传讯。四人的供述如下: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如果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有两人说的是假话,则以下哪项断定成立?( ) A说真话的是甲和丁 B说真话的是乙和丙 C说真话的是甲和丙 D说真话的是乙和丁,解析 (1)四人中,两人诚实,两人说谎。 (2)甲和乙的话有矛盾! 甲:我们四人都没作案; 乙:我们中有人作案; 可断定:甲和乙两人一个诚实一个撒谎。剩余丙、丁两人中也必然是一个诚实一个撒谎。 (3)假设:丁说

2、的是真话,那么,可推出丙说的话也真! 丙:乙和丁至少有一人没作案; 丁:我没作案。 显然,丁说真话不成立,于是推出:丁说假话,丙说真话。 (4)断定了丁说假话,就推出甲说的也是假话,乙说真话。 答案B。即:说真话的是乙和丙。,试题2:军训最后一天,一班学生进行实弹射击。几位教官谈论一班的射击成绩。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结果发现三位教官中只有一人说对了。 由此可以推出以下哪一项肯定为真?( ) A全班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不是优秀 B班里

3、所有人的射击成绩都是优秀 C班长的射击成绩是优秀 D体育委员的射击成绩不是优秀,解析 (1)三人中只有一个说的对。 (2)张、孙二教官说法矛盾: 张教官说:“这次军训时间太短,这个班没有人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孙教官说:“不会吧,有几个人以前训练过,他们的射击成绩会是优秀。” 断定:张孙二人一对一错。因仅有一人对,第三个人周教官必错无疑。 周教官说:我看班长或是体育委员能打出优秀成绩。 这是错话,所以班长和体育委员都不优秀(任哪一个优秀周都不会错了)。 答案D。,试题3: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

4、的。 以下哪项正确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A12人都会使用 B12人没人会使用 C仅有一个不会使用 D仅有一人会使用,解析 (1)假设条件真,那么条件也必然真,这和题中“只有一真”矛盾。 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显然必假,即所长会使用计算机为真,那么“有人会使用计算机”是真话。 (2)我们找到了惟一真的条件是,剩余的条件“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必然假,推出:12人都会使用是真的。答案A。,二、对应关系杂 排除做首选 试题1:乙、丙、丁4人分别掌握英、法、德、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3人会说英语,但没有一种语言是4人都会的,并且知道: (1)没有人既会日语又会

5、法语; , (2)甲会日语,而乙不会,但他们可以用另一种语言交谈; (3)丙不会德语,甲和丁交谈时,需要丙为他们做翻译; (4)乙、丙、丁不会同一种语言。 根据题干条件,以下哪项是4人分别会的两种语言?( ) A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德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B甲会英语和日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英语和德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C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日语,丙会英语和法语,丁会法语和德语 D甲会英语和德语,乙会英语和法语,丙会法语和德语,丁会英语和日语,解析 (1)该题似乎复杂,但对照题干观察选项,运用代入排除法,简单易行。 (2)将题干已知条件代入分析: 根据“甲会日语,而乙

6、不会”排除选项C; 根据“丙不会德语”排除选项B和D,剩A是答案。,试题2:在同一侧的房号为1、2、3、4的四间房里,分别住着来自韩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四位专家。有一位记者前来采访他们, 韩国人说:“我的房号大于德国人,且我不会说外语,也无法和邻居交流”; 法国人说:“我会说德语,但我却无法和我的邻居交流”; 英国人说:“我会说韩语,但我只可以和我的一个邻居交流”; 德国人说:“我会说我们这四个国家的语言。” 那么,按照房号从小往大排,房间里住的人的国籍依次是( )。 A英国 德国 韩国 法国 B法国 英国 德国 韩国 C德国 英国 法国 韩国 D德国 英国 韩国 法国,解析 (1)据条件、

7、断定:德国人与韩国人不相邻,排除A、B。 (2)据条件、断定:英国人不能既和德国人相邻,又和韩国人相邻,排除D。答案C。,三、具体有疑问 果断选宏观,试题1: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社会学家、法律专家钟万春教授说:我们应当制定全国性的政策用立法的方式规定父母每日与未成年子女共处的时间下限。这样的法律能够减少子女平日的压力。 以下哪项是人们能够得到的启示( )。 A父母有责任关心自己的孩子 B孩子平常应该多与父母经常地在一起 C这项政策的目标是消除孩子们在平日生活中的压力 D父母现在对孩子多一分关心,就会减少日后父母很多的操心,解析(1)文中指出:用立法方式规定父母和子女相处时间下限,减少孩子压力。

8、(2)四个选项作为启示似乎模糊不清。分析B、C、D,都比较具体(或称绝对化),作为从文中得到的启示都不合适,遇到这样情况,就果断选择概括性强、且与题义无矛盾的“宏观”选项,这是重要考点。A符合这个原则。 (3)容易出现的错误是选C。C中的“消除压力和文中的“减少压力”有本质的不同,当c偷换概念的误导!排除C不取。答案A。,试题2:对许多科学家来说,克隆技术为更有效地设计新的生命形式、拯救濒危物种以及及探索多种人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克隆技术将会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B科学家们都认为需要进一步发展克隆技术 C许多科学家将会反对政府对研制克隆

9、技术的压制 D随着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人的出现将不可避免,解析 (1)与上题相同,根据文中的论述,没有丝毫证据得到如B、C、D这样既具体又绝对的选项。 (2)选项A宏观概括,做结论与题中叙述相容无矛盾,虽显空泛,但无错。答案A。 使用宏观原则快解有两个要点: 1具体选项无证据或有疑问; 2宏观选项与题干相容无矛盾,最好有证据支持。 点拨 快读:简化文中诸条件; 快解:具体不当选宏观。,四、可能不推“必” 部分不推“全”,试题1: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对他人采取负面反应,甚至进攻,发生反社会行为,世界上炎热的地方,也是攻击行为较多的地方。 由此可推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 A自然环境决定人格

10、特征 B自然物理环境可对特定行为作出一定的解释 C,越是寒冷的地方,人们越不会出现侵犯行为 D炎热的地方社会治安更好,解析 (1)文中第一句就出现了“热天可能会使人烦躁不安”这样或然性前提,阅读时发现这样的前提,就可在选项中搜索“可能性”结论,排除其他。 (2)B是具有可能性的结论。而A、C、D都具有确定性,排除。答案B。 这样的阅读方法是把握特征的方法,熟练掌握后,可大大节省阅读时间,更避免困惑在百思不得其解的分析中。再体会下一个试题,也许你立刻就找到答案。,试题2:研究人员通过大量数据分析:人们心理烦躁的原因可能是对市场经济的剧烈竞争感到疲倦或不适应,也可能是多数人长时间上网后的网络综合症

11、带来的副作用,还有可能是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造成的心理负担过重。烦躁心理使社会秩序呈现不良形态,甚至传染他人引起无名的烦乱。 以上分析说明( )。 A人们的烦躁心理可对社会产生影响 B和谐的社会不会引起人们心理烦躁 C比较起来,人际关系是决定人们心理是否烦躁的重要原因 D强化知识积累,则能增强适应能力、把握处世尺度,减少心理烦躁的因素,解析(1)牢记,可能性前提不能推出B、C、D这些确定性结论。A是答案。 (2)同时,A也是一个宏观性选项,对照其他不十分恰当的具体说法,也是必选对象;在解析过程中,可灵活恰当使用不同的分析原则。,试题3:维生素E是抗氧化剂,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于是,保健品商家把维

12、生素E作为提高免疫力、抗癌、抗衰老的灵丹妙药来宣传。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如果食物中维生素E的含量为每毫升5微克,能显著延长果蝇的寿命,但是如果维生素E的含量增加到每毫升25微克,果蝇的寿命反而缩短了。其实,细胞中的自由基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比如细胞增殖、细胞间通讯、细胞凋亡、免疫反应等。 由此推论不正确的是( )。 A自由基有其独特的作用,对机体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B科学家对果蝇的实验揭示了“过犹不及”的道理 C维生素E的含量超过25微克时,会危及到人的生命 D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要物质,但过量服用时也会威胁生命,解析 (1)果蝇食用25微克毫升维E食物寿命缩短是个别物种现象,推不出危

13、及人的命。 (2)选项C是推论不正确的选项。答案C。,试题4:规定汽车必须装安全带的制度是为了减少车祸伤亡,但在安全带保护下,司机将车开得更快,事故反而增加了。司机有安全带保护,自身伤亡减少了,而路人伤亡增加了。 这一事实表明( )。 A对实施效果考虑不周的制度往往事与愿违 B安全带制度必须与严格限速的制度同时出台 C汽车装安全带是通过牺牲路人利益来保护司机的措施 D制度在产生合意结果的同时也会产生不合意的结果,解析(1)仅一个制度不完善,推不出所有制度都不完善。 (2)B、C既具体又确定,且文中证据不足,排除无争议。剩余A、D极其容易混淆! (3)A中首先界定“考虑不周”,然后指出“往往事与

14、愿违”,其中“往往”定义了不是“全部”。一个例证,推出某部分,属于文题相符的选项。 (4)最容易错的是选D。表面上看,D和文中的现象似乎能对号入座,其实不然。文中仅借助一个制度出现的现象,样本太少了,不足以推出具有全称含义的D。正是:部分不推“全”。否则就是以偏概全。,五、选项要证据 直观是答案,试题1:在一次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大脑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扫描并比较了每个人大脑各区域的脑灰质含量。结果显示,智商测试中得分高的人与得分低的人相比,其大脑中有24个区域灰质含量更多,这些区域大都负责人的记忆、反应和语言等各种功能。 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推出( )。 A智商低的人大脑中不含灰质 B大脑中

15、灰质越多的人,智商越高 C聪明的人在大脑24个区域中含有灰质 D智商高的人,记忆、反应和语言能力都强,解析(1)有人选A吗?应该没有。因为题丈已经申明“智商高比低的人含灰质更多”,说明两种人大脑含灰质无疑。那么,选C就无可置疑!从“灰质更多”,直接推出“含有灰质”,这是直观题的典型特征。 (2)B不能选。因为从“智商高一灰质更多”椎不出“灰质越多一智商越高”。在演绎推理中,断定后件(包括加强后件)是无效推理。 (3)最容易错的是选D。因为题中“这些区域大都负责人的记忆、反应和语言等各种功能”是误导选项,使人们容易接受“负责就强化”的暗示。其实不然!“负责”也有弱化的可能,究竟是强化还是弱化是不

16、清楚的。 (4)题干说“聪明人大脑含灰质多”,选项C说聪明人大脑含有灰质,这是废话,但这不是错话! A推出A是逻辑公理。其他选项都是错误推理。,试题2:有些昆虫在第一次繁殖幼虫之后便死去,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保证之后还能活几年。在后一种昆虫中,包括那些对生态系统做出有益贡献的昆虫,如蜜蜂。 从以上陈述中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在生态系统中不扮演主要角色的昆虫通常在第一次繁殖后便死去 B大多数蜜蜂在下一代能够自行生活之后还会活得很好 C蜜蜂通常不会在第一次繁殖以后立刻死亡 D大多数昆虫一出生就能够独立生活,不需要成年昆虫的照顾,解析)(1)题干文中说“另一些昆虫则在它们的下一代获得生存后还能活几年如蜜蜂”; (2)直观简明断定: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