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的认识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640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构造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建筑构造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建筑构造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建筑构造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建筑构造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构造的认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构造的认识建筑结构是构成建筑物并为使用功能提供空间环境的支承体,承担着建筑物的重力、风力、撞击、振动等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荷载;同时又是影响建筑构造、建筑经济和建筑整体造型的基本因素。为此,就要研究: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形式的选择;影响建筑刚度、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因素;结构与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关系等。建筑结构体系的类型,基本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混结构建筑和骨架结构建筑(以上为传统结构体系建筑),装配式建筑和工具式模板建筑(以上为现代工业化施工的结构体系建筑),筒体结构建筑、悬挂结构建筑、薄膜建筑和大跨度结构建筑(以上为特种结构体系建筑)等。 对于建筑物来说,屋顶、墙和楼板层等都是构成建

2、筑使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件,它们既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又都是建筑物的围护构件。它们的功能是用来抵御和防止风、雨、雪、冻、地下水、太阳辐射、气温变化、噪声以及内部空间相互干扰等影响,为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创造条件。 按照建筑功能需要而设置的构件和设施,包括楼梯、台阶、雨篷、栏杆、隔断、门、窗、天窗、火墙、火炕和房屋管道配件等。建筑配件除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外,均有艺术造型方面的要求,在习惯上把中国古代属于小木作范围的如门、窗、栏杆、隔断、固定家具以及顶棚、地面、墙面等构件归入建筑装修。单纯为了满足视觉要求而进行艺术加工的则归入建筑装饰。建筑装修和装饰同建筑的艺术表现和使用功能有密切关系。为此,就要研究构

3、配件的功能、造型、尺度、质感、色彩以及照度等有关问题。 建筑物中水平方向分隔空间的构件。又称楼层、楼盖。楼板层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载其上面的家具、设备和人等荷载,并将荷载传递给承重构件,以保持建筑物的水平支撑。它还应满足防水、防潮、防火、隔声、保温、隔热、耐腐蚀等功能要求。楼板层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砖拱楼板、木楼板和钢楼板等几大类。 楼板层自上而下有下述层次,根据需要设置。面层:楼板层的上表面,面层起到装饰,防火防潮,保护结构层的作用;结合层:面层同下层的连接层结构层有支撑承重的作用;找平层:为不平整的下层找平或找坡的构造层,常用砂浆构筑;防水层和防潮层:用以防止室内的水透过和防止潮

4、气渗透的构造层;保温层和隔热层:改善热工性能的构造层附加层用于防火、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隔声层:隔绝楼板撞击声的构造层;隔蒸汽层:防止蒸汽渗透影响保温隔热功能的构造层;填充层:起填充作用的构造层;管道敷设层:敷设设备暗管线的构造层,常利用填充层的空间;结构层:即楼板,为承重部分;(11)顶棚:设置在楼板层的下表面吊顶一般用于装饰天花、反光、铺设电缆、通讯、空调等管线。 楼板层的承重体系通常是:小面积房间的楼板直接架设在下层房间的承重墙上;大面积房间的楼板荷载通过次梁(小梁)或次梁主梁(大梁)再传递给承重墙或柱上;无梁楼板层的荷载直接传递到柱子上。楼板层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钢筋混凝土楼板、砖拱楼

5、板、木楼板和钢楼板等。在进行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解决空间的划分和组合,外观造型等问题,而且还必须考虑建筑构造上的可行性。为此,就要研究能否满足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使用功能;在构造设计中综合考虑结构选型、材料的选用、施工的方法、构配件的制造工艺,以及技术经济、艺术处理等问题。 建筑平面的组成:建筑平面一般由3部分组成: 使用部分:包括主要使用房间和辅助使用房间; 交通联系部分:包括水平交通联系部分(走廊、过道等)、垂直交通联系部分(楼梯、坡道、电梯、自动扶梯等)和交通联系枢纽部分(门厅、过厅等); 结构部分:如墙体、柱子等占用的面积。 墙体构造: 1.墙体承重的形式、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情况。 横墙承重

6、: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多用于横墙较多的建筑中,如住宅、宿舍、办公楼等; 纵墙承重:开间布置灵活,但横向刚度弱,而且承重纵墙上开设门窗洞口有时受到限制,多用于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办公楼、商店、教学楼、阅览室等。 混合承重:多用于中间有走廊或一侧有走廊的办公楼、以及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幼儿园、医院等。 内框架承重: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的内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适用室内需要大空间的建筑,如大型商店、餐厅等。 2. 按墙体按构造形式和按施工方法分类。 按构造形式分: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 按施工方法分:块材墙、板筑墙、装配式

7、板材墙 变形缝有的形式,在设置时三者有何一般要求: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三种形式。 伸缩缝要求建筑物的墙体、楼板层、屋顶等地面以上构件全部断开,基础可不分开。设置沉降缝的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顶都要断开,沉降缝两侧应各有基础和墙体,以满足沉降和伸缩的双重需要。防震缝应沿建筑物全高设置,一般基础可不断开,但平面较复杂或结构需要时也可断开。防震缝一般应与伸缩缝、沉降缝协调布置,但当地震区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时,须按防震缝构造要求处理。通常情况下,伸缩缝的缝宽最小,防震缝最大。 楼层构造: 楼板层从上至下依次由面层、结构层和顶棚层等几个基本层次组成。 面层:是楼板上表面的构造层,也是室内空间下部的

8、装修层。面层对结构层起着保护作用,使结构层免受损坏,同时,也起装饰室内的作用。 结构层:是楼板层的承重部分,包括板、梁等构件。结构层承受整个楼板层的全部荷载,并对楼板层的隔声、防火等起主要作用。地面层的结构层为垫层,垫层将所承受的荷载及自重均匀地传夯实的地基。 附加层:主要有管线敷设层、隔声层、防水层、保温或隔热层等。管线敷设层是用来敷设水平设备暗管线的构造层;隔声层是为隔绝撞击声而设的构造层;防水层是用来防止水渗透的构造层;保温或隔热层是改善热工性能的构造层。 顶棚层:是楼板层下表面的构造层,也是室内空间上部的装修层,顶棚的主要功能是保护楼板、安装灯具、装饰室内空间以及满足室内的特殊使用要求

9、。 楼板按其支撑情况和受力特点的分类、特点。 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单向板:板的长边尺寸l2与短边尺寸l1之比l2/l1大于2,楼板基本上只在l1方向上挠曲变形,而在l2方向上的挠曲很小,荷载基本沿l1方向传递。 双向板: l2/l1不大于2,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 楼梯构造: 1. 楼梯按平面形式分类: 分为单跑直楼梯、双跑直楼梯、双跑平行楼梯、三跑楼梯、双分平行楼梯、双合平楼梯、转角楼梯、双分转角楼梯、交叉楼梯、剪刀楼梯、螺旋楼梯等。 螺旋式楼梯对建筑室内空间具有良好的装饰性,适用于公共建筑的门厅等处,但不能作为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 楼梯的组成、作用和尺度要求: 楼

10、梯一般由梯段、平台和栏杆扶手三部分组成。 楼梯梯段: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由若干个踏步构成。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最多不超过18级,最少不少于3级。两平行梯段之间的空隙称为楼梯井,公共建筑楼梯井净宽大于200mm,住宅楼梯井净宽大于110mm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楼梯坡度范围在25 4 5 o之间,普通楼梯的坡度不宜超过38o,30o是楼梯的适宜坡度。 楼段宽度(净宽)应根据使用性质、使用人数(人流股数)和防火规范确定。通常情况下,作为主要通行用的楼梯,其梯段宽度应至少满足两个人相对通行(即不小于两股人流)。按每股人流0.55+(00.15)m考虑,双人通行时为11001400mm,三

11、人通行时为16502100mm,余类推(图7-6)。 楼梯平台:是联系两个楼梯段的水平构件,主要是为了解决楼梯段的转折和与楼层连接,同时也使人在上下楼时能在此处稍做休息。一般分成楼层平台和中间平台。 对于平行和折行多跑等类型楼梯,其转向后中间平台宽度应不小于梯段宽度,并且不小于1.1m。 楼层平台宽度,应比中间平台宽度更宽松一些,以利于人流分配和停留。对于开敞式楼梯间,楼层平台同走廊连在一起,一般可使梯段的起步点自走廊边线后退一段距离(500mm)即可。 栏杆和扶手:为了确保使用安全,应在楼梯段的临空边缘设置栏杆或栏板。栏杆、栏板上部供人们用手扶持的连续斜向配件称为扶手。 室内楼梯栏杆扶手高度

12、一般不宜小于900m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05m;中小学和高层建筑室外楼梯栏杆高度不应小于1.1m;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在500600mm高度增设扶手。 我国规定,民用建筑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应不小于2m,楼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m。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以及各种特殊建筑都在构造上不断提出新的研究项目。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对构配件提出既要标准化,又要高度灵活性的要求;为节约能源而出现的太阳能建筑、生土建筑、地下建筑等,提出太阳能利用和深层防水、导光、通风等技术和构造上的问题;核电站建筑提出有关防止核扩散和核污染的建筑技术和构造的问题;为了在室内创造自然环境而出现的“四季厅”、有遮盖的运动场,提出大面积顶部覆盖的技术和构造的有关问题等,都有待于深入研究,作为以后的设计师我们应当与时俱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