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477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00.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姓名: 学号:11121227课程名称: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任课教师: 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日期:2014/04/25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探索姓名: 学号:11121227摘要:本文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为理论基础,从外部空间、空间尺度对人的感受、外部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外部空间的秩序四个方面对城市外部空间进行认知和探索,总结出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所需要注重的要点,并为今后的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关键词:外部空间;积极空间;消极空间;视觉感受;尺度;质感;空间秩序;平面布局;空间层次 0 引言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城市承载的内容不断增加,现代社会对城市设计要求也

2、不断地提高,促使相应学科不断的细化,相应的城市研究也更加深入。因此,在这种背景下产生了外部空间的理念,其重要性也逐渐受到广泛的重视。其中,芦原义信就是外部空间研究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其研究著作外部空间的设计受到广泛设计者的喜爱。本文以芦原义信的著作外部空间的设计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其优秀的理论思想,从外部空间、空间尺度对人的感受、外部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外部空间的秩序四个方面对城市外部空间进行认知和探索,总结出城市外部空间设计需要注重的要点,为今后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方法。0.1 芦原义信芦原义信,日本著名建筑师,本科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在哈佛大学研究生院获得硕士学历,历任日本法政大学、武藏野

3、美术大学和东京大学教授,曾担任日本建筑学会主席、日本建筑师协会主席,并开设有芦原义信建筑研究所,曾主持设计了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博览会日本馆、驹泽公园奥林匹克体育馆等建筑。0.2外部空间的设计 外部空间的设计是日本著名建筑师芦原义信的作品,1975年经日本彰国社出版,书中采用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将意大利和日本的外部空间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积极空间、消极空间、加法空间、减法空间等一系列的概念理论,并且将建筑实例通过图文组合的方式陈列出来,详细的从“外部空间的基本概念、外部空间的要素、 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空间秩序的建立”四个方面阐述了对外部空间设计的认识。1.外部空间1.1外部空间定义 提到“外

4、部空间”,首先了解 “空间”这一概念。“空间”作为概念从提出到现今,一直被广大的设计者们所谈论,并成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一文中提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句话被广大设计者们用来解释“空间”的概念;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指出 “空间基本上是由一个物体同感觉它的人之间产生的相互关系所形成的”。因而可以分析总结出“空间”的价值是通过“使用”来衡量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它与其“使用人群”进行互动才能实现它的价值。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对外部空间做出了解释,认为“它是从自然当中限定自然开

5、始的,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是由人创造出的有目的的外部空间,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总结“空间”和“外部空间”的定义可以得知,外部空间是对空间形式的一种细分,它是相对于内部空间提出来的概念,并在现今受到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关注。1.2 外部空间的限定要素 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认为“建筑空间根据常识来说是由地板、墙壁、天花板三要素所限定的”(图.1.1),而建筑空间是与外部空间对立划分出的空间形式的一种。因此,相对的建筑空间而言,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因为是作为没有屋顶的建筑考虑的,所以必须是由地板和墙壁这两个要素所限定的”。因此,外部空间与自然环境相比较,区别在于是外部空

6、间有限定元素的,而限定元素正是外部空间设计的手法。换句话说就是外部空间是把自然环境通过 “地板”和“墙壁”这两个限定元素设计而出的。所以,外部空间的限定要素是由基本水平性和垂直性形式和由基本水平性与垂直性演变成的形式组成,通过限定使外部空间既区别于建筑空间,又有别于自然环境。 图1.1. 空间限定的三要素 资料来源: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1.3外部空间的设计从上述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外部空间设计处理的是“外部空间”与“使用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因此进行外部空间的设计其实就是对自然进行一定目的的改造设计,通过组合外部空间的限定元素的手法,创造出相对于自然的自由、离心、无序状态所进行的一种空间形态

7、,以满足人和空间之间进行互动的行为,使其满足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求,使其成为满足人们生活的要求的积极空间,最终达到“外部空间”和“使用的人”之间协调的目的。(图1.2)图1.2:改造自然创造与人互动空间(资料来源: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2.外部空间尺度对人的感受2.1积极空间与消极空间 芦原义信将建筑空间分为由周围边框向内收敛的空间和以中央为核心向外扩散的空间,并且认为相互协调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芦原义信在举例论证对象A与对象B在何种情况下彼此之间关系为消极性或者积极性后提出空间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定义。芦原义信认为积极空间是因为该空间能够满足人的意图,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由外

8、向内收敛的;而认为消极空间是自然发生的,是无计划的,无目的的,是由内向外扩散的。(图2.1)因此,外部空间会在尺度上会给人一种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感受。掌握空间尺度会使外部空间与使用人群互动更加具有积极性。图2.1(资料来源: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2.2“十分之一理论”和“外部模数理论” 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会因为尺度的问题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芦原义信提到卡米洛西泰关于广场大小的阐述。卡米洛西泰认为广场的最小尺度的宽度L等于主要建筑的高度D,最大的尺寸B不超过其建筑高度的2倍,这样的广场在空间尺度上会给人一种均衡的感觉。(图2.2)芦原义信的“十分之一理论”是指

9、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是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提出的,该理论也在对外部空间大量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参考“ 十分之一理论”,这样能够使外部空间给人一种舒适、亲密的尺度。 “外部模数理论”是指外部空间可采用行程为20-25米的模数。“外部模数理论”是芦原义信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而出。因为人在实际行走的过程中,因为视觉生理上的限制,在距离20-25米的范围内的事物能够很清楚的看见,超过这个距离的事物会辨认不清事物的细节。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可以以20-25米范围作为一个模数单位,可以进行母题重复产生节奏感,或者通过此模数进行材质变化

10、设计,或者在空间层次上做出变化。总之,就是尽量通过该模数打破外部空间单调性,给人营造一种有趣的、有计划的外部空间。2.3质感与视野距离 空间的质感在视觉上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木质纹的边缘界面与混凝土的边缘界面给人视觉上的感受就截然不同,因此可以通过材料质感的表达起到活跃空间的效果。芦原义信提到当视点到墙体的距离(D)与墙体的高度(H)比值大于2时,在仰角为27的情况下,墙体材料材质的表现能力将减弱,甚至在一定距离之后人眼完全识别不出材料的材质。(图2.3)所以,在外部空间设计上考虑到材质与视觉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使设计意图更好的传达给使用外部空间的人。 图2.2.广场尺度 图2.3 材

11、质与距离3.外部空间设计的文化性 3.1 地域性 进行外部空间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该外部空间所在的场所文脉。在王建国城市设计在介绍 “team 10”小组理念时,指出“Team10“的“门阶哲学”中强调城市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微观层次,注重寻求人与环境有机共存的深层结构,并且指出在美学问题上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的东西,能起统一作用的点。也就是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时,注重挖掘场所的文脉,将标志性或者历史性东西组织到设计当中,将场所的永恒感展现给人们。阿尔多罗西在城市建筑学中也强调城市设计时需要体现出“记忆和纪念性”的城市主题,因此这些城市的主题提出都是需要挖掘场所的历史文脉。斯皮罗科斯托夫在

12、城市的形成中以历史的角度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探索城市模式和城市形态背后隐藏的文脉。 在挖掘外部空间场所的文脉时可以从空间所处地区的城市色彩、城市肌理、建筑形态方面着手。比如在城市色彩方面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的白灰色彩、北京故宫的金黄、朱红色彩,北京四合院灰瓦灰墙的色彩等等;在城市肌理方面北京城市方正的块状肌理,西方网格状城市肌理等,以及西方古典主义城市肌理等;在建筑形态方面有白墙灰瓦的江南名居,冬暖夏凉的陕北窑洞等建筑形态。 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时充分的挖掘出空间场所存在的文脉,将其作为设计的重点或者点缀到空间设计当中,体现出空间的历史感,体现空间的永恒感,做到传承文脉,珍视城市现有的历史文化

13、和区域特色。3.2 多样性 城市不同时期的发展,会使城市的历史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因此,在进行外部空间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体现文化的多样性。4.外部空间的秩序4.1外部空间的布局 外部空间布局明确空间布局时可以根据该空间为使用人群提供的活动进行分类。比如根据人的散步、跳舞、跑步、打球等将空间定为运动类空间,也可以根据人的静坐、演说、阅读行为将空间划分成停滞空间。在外部空间布局中除了考虑根据功能进行布局外,还可以根据空间的封闭性进行空间布置,以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如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以墙壁作为限定要素考虑空间封闭性时总结出,当墙壁的高度低于1.2米时空间在视觉上是连续的;当墙壁高度在1.2

14、-1.5米时,人产生出一种安全感并且空间的隔断效果加强;当墙壁的高度达到1.8米时,空间马上变成了封闭空间。(图4.1) 图4.1 墙限定要素设计给人的感受 资料来源: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在进行外部空间秩序设计时应该注意外部空间的布局,从空间的功能方面和开放程度方面组织空间秩序。外部空间布局设计相当于建筑设计中的平面设计,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明确空间的用途,并且根据这个标准确定空间的大小,地面的空间层次、限定要素的造型等。4.2外部空间的层次 在组织外部空间秩序的时候,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区分出外部空间的层次,然后按照不同层次的顺序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组织,形成空间的秩序。划分外部空间层次可以按照外

15、部空间的用途和功能进行划分。比如,按照空间的使用上可以分为“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公共的半公共的私人的”、“运动的中间的静谧的”等等。将这些不同的外部空间层次结合人的行为方式进行平面布局和组织,已达到空间秩序在顺序上的转化,形成相应的空间氛围。例如,芦原义信在外部空间的设计中关于武藏野美术大学校园(图4.2)案例就是通过根据学生的行为方式与限定要素相结合来对空间层次进行布置,形成“外部的半外部的内部的”空间层次的秩序。 图4.2 外部空间层次组织 资料来源: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 5.总结 外部空间设计处理的是“外部空间”与“使用的人”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其外部空间设计的核心在于将自然的、无目的、无计划的离心空间设计改造成有计划的、有目的的、为人所用的积极空间。因此,在进行城市外部空间设计时应该充分的处理好外部空间尺度与使用人群感受方面的问题,根据外部空间的功能和用途对外部空间进行平面布局,并划分出外部空间层次,按照有计划、有目的的方式组织外部空间秩序,合理使用各种外部空间限定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