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88634329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总结-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8篇【篇一】说起电网,可真与我有缘,我的父亲是供电公司第一代线路工人,70年代后期,我家就住在供电所院内,我刚朦胧懂事,知道父亲上班总是来回奔跑于供电所与家之间,当时为石河子全城供电仅有供电所内的35千伏城西变供应全城,由于电源,仅靠红山一座小型水电站发电,枯水期或电站需要维修,不能发电时,供电所内柴油发电机就发电,由于功率有限,只能供应本所和通过专线供应市政府重点地区。柴油机发电就不能象水电那样长时间运行了,从晚上18:00时至23:00时,快要停机时,电灯会眨3下,就是提醒即将停机,让人做好准备。儿时的我比同龄人更早地享受电灯的光明,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之故吧。但是

2、联想到四川老家外婆家,晚上就只能靠点煤油灯照明了,记得外婆常说去“打洋油”之类的话词,就是白天要准备好晚上照明用的煤油灯。在我家居住供电所院子的南侧,是一个外线车间,紧连车间的,是一个巨大的柏油池灶,几位工人师傳们在这里忙碌着,灶内的旺盛的柴火烧得池内直冒热气,气泡翻滚的柏油煮熬着池内木质线路横档,当时线路上主要使用这些木横档。随着时间的推移,柏油池渐渐冷清下来,木质横档逐步被铁质横档所替代。70年代未期,父亲又奔波于线路的施工现场,我目睹过当时架设线路的情景,那个年代由于没有吊车,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全部由人工完成,架一条线路所耗工期远比现在要长,80年代架设铁塔是一节在塔底装好用绳索往上吊安

3、装,一级塔装好工人们累得精疲力尽,80年代中后期,垦区第一座火力发电厂西热电及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城西变联网向市区供电,标志着垦区电网电压迎来110千伏的时代,90年代初期,东热电厂开始发电及110千伏城东变电站,泉下莫团场杻钮变电站升为110千伏,垦区电网实现110千伏环网运行。1995年11月,我技校毕业进入了供电公司,分配在110千伏城西变从事运行工作,参加工作的头一夭,我学会了变电设备倒闸操作,可以从事一些简单停送电操作,对变电运行知识也有了启蒙的了解。第二年除夕之夜轮到我上班,头一回没和家人而是同师傅一起在岗位上守岁我的心情十分的激动。以后的几年里,我和班组其他人员一起,创造安全运

4、行1000天的好成绩,通过几年的锻炼,我也逐渐成长起来,通过公司组织的值班员考试成为一名技能娴熟的变电运行工人。2009年5月,我同3名值班人员一起开始负责简易的富鑫变电站维护和运行。由于变电站距离市区比较远,上班要专车接送40分钟才能到达。没有变电值班室就借了晶鑫硅业的一间宿舍,每3小时巡检一次,宿舍离供电现场远,来回要绕一大圈,路况奇差,阴雨天,满地泥泞,风雪天是遮天蔽日,夏天刮风时满嘴泥沙,睁不开眼,冬天是天寒地冻,光线暗淡,一不小心摔得半天都不想起来。那时晶鑫硅业生产不稳定,时常改变负荷,突变量特别大,富鑫变电站的员工们只有在现场监视负荷变化,操作时常在夜间进行。冬天彻骨寒冷,冻的直跳

5、。夏天满身汗透,晒的眼冒金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富鑫变电站安全运行了一年。2010年5月在供电公司领导的关心下,新变电站建成投运。供电设施扩容到12万千伏安,周围是2米高的新围墙,紧靠着供电设施建成了一个由主控室、高压室、工具室、会议室和生活设施完善的1000平方米值班室。供电设施周围都是平整水泥路面,巡视路线周围照明设施完善,值班室窗明几净,夏天有空调,冬天有电暖气。同志们巡检再也不用担心天黑路滑了。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程度提高没必要24小时有人值守,今年1月7日,经过半年的正式运行,集控中心各项工作井然有序,运行数据正常。市区、泉莫、光华维操队进入日常工作状态,标志着电网变电站迎来“集中监控十

6、区域维操十少人值守”运维管理模式。供电公司对变电运维体制改革,变电站打破传统值班模式实现无人值守,今年上线运行的监控中心,市区、光华及泉莫维操队在经过半年试运行后,各项工作已全面进入日常化,确保石河子电网安全稳定作用已经开始显现。集控中心主站设在供电公司运维综合楼内,于去年12月正式开始安装,今年4月开始对变电站进行联合调试完成对点42座,截止目前,3个维操队已对电网36座变电站进行区域维操管理,实现了有人值守变电站由22座降到16座的年度目标。达到集中对各站点运行状态和数据信息的实时控制,各队就近维操变电站,大大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科技含量,实现工作的减员高效。2018年垦区电网发展进入了高速发

7、展的快车道,总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项目共计35个大项79个分项,其中共创、腾飞、丝路、振兴在内的6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同时开工建设,石河子电网形成220千伏双环网,网架结构更加稳定合理,电网的远距离电能输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2017年开始,针对市区老旧小区配电设施进行系统改造。今年,市区20余公里中心路段将完成电缆入地改造和线路智能化改造;250台高耗能配电变压器将更换为节能配电设施,100台10千伏环网分接柜将实现自动化改造;3小区、11小区、六工村在内的5个居民小区、两个城中村高低压配电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市区11万居民用户的电力表计在年底前全部更换为智能化电表,表计数据采集可实现智

8、能化采集。石河子城区建设配网智能化主站,配网布局由“网格式”向“鱼骨式”转变,遇故障停电即可实现远程负荷倒切。40年来,我由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孩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变电运维工人,目睹和见证了垦区电网的沧桑巨变。在我们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垦区的电力事业更加蒸蒸日上,明天会更加美好。【篇二】那年在昆明读书,省作家毕坚老师骑着三轮车来学校卖书,我买了一本诗集爱在深秋,读之,那些写亲情、友情、爱情的诗句迷住了我,毕坚老师在书上题了一句话:“文学是灯,文学是梦,是燃烧”。那时的我由于失恋,加之家里盖房子后紧接着供我和妹妹在昆明读书,又医母亲的眼睛,家里债台高筑,脸朝黄

9、土背朝天的父母省吃俭用,家里连买油盐的钱都没有了,我在学校里生活十分困难,我产生了辍学和轻生的念头,那时的我很孤独、忧郁,有些自卑。这时,我读了毕坚老师的爱在深秋,我开始学着写诗了,十六岁的花季,十七岁的雨季,含苞的花儿刚开的季节,花儿便被雨水打湿的季节,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泪水,我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第一本手抄诗集的名字爱在雨季。我给毕坚老师写了封信,他给我回了信,毕坚老师的两句话激励了我:“泉水因阻碍而溅起浪花,人生因波折而获得真谛。是冰总要融化,是雁总要远行。”于是,我开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正是取得成功的老师。课间、熄灯后,我开始偷偷在日记本里写诗,我做起了自己的“作家梦”,我多想

10、“拢天地于一瞬,挫万物于笔端”,我多想用文字倾诉自己青春的欢乐与痛苦,我要把心中的所思所想化作最美的诗,我要把心中的爱和苦化作奋斗的力量。每天放学后,我总是泡在学校图书室里,我只想静静地读书,默默地思想。下晚自习后,我总一个人在宿舍里看小说、读诗,遇到佳词妙句我就把它摘抄在笔记本上,有感觉的时候,我也尝试着写诗、写小说,更多的是写日记,记录自己的心境,记录青春的人生足迹,我知道文学已点亮我的心灯,已开启了我的门窗,我开始变得开朗、自信、不再自卑,忧郁,也走出失恋的阴影,我觉得物质虽然贫乏,但精神绝不能贫乏。那时我加入了校海燕文学社,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迎香港回归征文比赛,并获得三等奖,那是我第

11、一次征文获奖,我很高兴,后来,我向班主任借了一本拜伦诗集和郑愁予诗集,甚是喜爱,接连读之,废寝忘食。我深深迷上了诗歌,我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后来,我依然与毕坚老师进行文学交流,向他请教,他告诉我,文学写作像挖井,越挖越深,泉水越清。他告诉我要业精业勤。要搞好写作,必须要深入生活。他的话启发和鼓励了我。后来,通过假期勤工俭学,我顺利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和表现被学校推荐分配到开远省电力技校工作。工作后,我一方面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写作。有时工作忙,加班加点报送各类报表、资料,回到宿舍很累,我常感到时间不够用,但当我拿起文学书时,我的心一下子沉浸于其中,感到烦恼和疲劳一下子

12、飞到九霄云外去了,我感到无比快乐。后来,我认识了食堂里一个美丽善良勤劳的彝族姑娘,我们一起打扑克,她喜欢听我朗诵诗歌和吹笛子、吹口琴。每天下班吃完晚饭后,我都会去帮她们拖地板,收碗等,晚上读自己写的诗,她静静地听,有时沉思,有时默想,好像梦里长了翅膀,那时,在南桥电厂后边的小路上,月光下,她如一朵美丽的小花轻轻开放,天灯在上,天灯给我勇气,梦想如天灯给我指引方向。后来,我渐渐爱上她了,从此手心相牵不放手,从此洒向人间都是诗,2004年,她成了我的妻子,2006年,她成了我儿子他妈。后来,电力体制改革,我成为一名红河供电局员工,先后在开远、河口、个旧、蒙自等地工作,我依然热爱自己的文学梦,我依然

13、笔耕不辍,我依然热爱读书,这期间,我也认识了许多作家老师、朋友,参加了许多笔会,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生命的流淌,也先后有作品发表于诗刊云南日报红河日报等,入围2016华文青年诗人奖也加入了红河州作家协会。我感到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快乐。此刻我想说,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心灵不苍白,诗思才能澎湃;只有心中有诗,笔下才会有诗。我思故我在,我手写我心,我的心灯依然亮着。我在生活中寻梦,我在梦中找生活。如今,我的文学梦更强烈了,可以说,读书写作已是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我一生的修养。我知道,学海无涯,一切总有一个过程,需要一种态度,路一步步走,只有弯下腰来,才能听到大地的心跳。

14、路漫漫其修远兮,我要走的路还很长,我渴望不断进步与提高,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格局、有担当”的作家,以人民为中心,写出好作品。我相信,梦想并不遥远,梦想就在脚下。【篇三】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我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国家迎来了改革开放,我在成长过程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弹指间,迎来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光辉庆典。40年,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国家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过程,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过来,我们是改革开放的经历者、参与者、受益者和见证者。改革开放初期,我还是一名小学生。记得大概5岁的时候,我跟着大哥到10多

15、里外的一所小学上学,在学校住宿。大哥当时是一名民办教师在那里教书,我就坐在教室里跟着大家一起上课。6岁时,回到了本村的小学校,学校离家有3里多路,每天都要步行往返,也许是因为路远,我怎么也不肯去上学,在父母亲的多次劝说下才勉强答应去上学。我们的学校很简陋,教室是土墙蓝瓦房,墙壁用白石灰刷的很白;学生不多,老师也少,多个年级的学生在一个教室上课,1-3年级在一个教室,4、5年级在一个教室。每次上课,老师先给低年级讲课,再依次给高年级讲,一堂课45分钟,每个年级学生真正听老师讲课的时间只有10多分钟。学校门口一条土路延伸向各家各户,放学后,学生们从学校自己回家,从来没看到一位学生的家长在校门口接送

16、学生。那时的社会经济还不是很好,记忆最深的是,买1根冰棍只要5分钱,天气最热的时候,很多同学围着卖冰棍的小贩,看的一箱冰棍都快融化了也没几个人买,因为他们兜里连5分钱也拿不出来。80年代,国家积蓄着改革的力量,不断摸索,努力向前。1982年,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大幕,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农村改革仍在继续,农村的经济依然薄弱,每年的学费依然是家里一笔不小的开支,每年开学,家里都要到处借钱为我凑学费。12岁那年,我上初中了,每周日下午3点多吃过饭后,背着盛装了一周的馒头和泡菜,翻过门前的一座高山去乡里的中学上学。平时在学校寄宿,每天晚上9点多下自习后,30多个小伙伴在通铺睡觉。冬季时,寒风从破损的纸洞里刮进来,冷嗖嗖的。平时在学校灶上吃饭,每天上、下午2顿饭都是玉米粥,馒头也没法加热,大家把自带的馒头泡在稀饭里,就着泡菜吃,虽然勉强也能吃饱,但这对从小就喜爱吃面食的我来说是简直就是一种煎熬。每周五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