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88633687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总结-《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万历十五年读后有感辛酸的历史,澎湃的未来初读万历十五年是放假回家的途中,为了打发时光想找一本既方便携带又不至于太枯燥的书。那时候因为明朝那些事儿此书也名声大噪,所以决心读一读这本有点严肃又通俗易懂的万历十五年。原以为会像百家讲坛一般将历史故事讲得深入浅出,没想到读完之后却有一股慷慨之气从内心底里发出。万历十五年是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将视野从横向和纵向上扩大到更广阔的范围,从而不争辩具体历史事件的对错,不计较个别历史人物的好坏,而是以制度、文化等因素来探讨历史之所以如此发展的可能原因。以张居正的一生看改革何以在这个积重难返的大国里难以推行,以申时行奉行的“调和阴阳”来看道德何以代替法律、官僚制度

2、的腐朽,以海瑞看明朝的财税制度,以戚继光看明朝的军事制度,读李贽而知知识分子的思想动态。作者精心挑选了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人生轨迹和文字记载,还原了1587年前后,中国的统治者沉浸于天朝上国的满足中而不自拔的社会景象,而西方国家已经逐步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开始了侵略与扩张。过去读史,我们常会夹杂着对历史人物的爱憎,而忽略了客观的历史进程。对万历皇帝的评价在民间多半是窝囊与无能,然而读完这本书,我们对这一段历史,这一个人物就会有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黄仁宇用了一种形象的说法,万历是“活着的祖宗”,非常生动地描述出了一个渴望个性自由的年轻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即是礼教、仪式,他曾经希望通过

3、自己的努力励精图治创造盛世,然而多年以后才发现皇帝的位置不过是个符号,他作为人而非神被儒家文化、礼教塑造成一个道德符号,虽贵为帝王却对这个国家和官僚系统无能为力,继而丧失兴趣竟至消极怠工。而中国古代出现的盛世又与帝王的个人能力息息相关,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皇帝成为道德的符号而非现世的实业家的时候,这个帝国的发展也就走向穷途末路了。而那个我们印象里刚正不阿的清官海瑞,在政治现实里,却只能是一个理想的英雄。他的政治理想没有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而是企图回到洪武皇帝初年,将所有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企望每个农民都在道德礼教的管束下,做好自己农民的本分。海瑞强调执法要刚直不阿,然而王朝的司法制度本身就不健

4、全,指望熟读诗书的文人来治理农民,也更加谈不上人权。黄仁宇通过海瑞的文字记载和影响海瑞仕途大起大落的几个事件,分析了当时的司法制度、财税制度,以及资本的萌芽在帝国被扼杀的原因,一是洪武初年即推行的一套政治和经济制度,建立起以自耕农为基础的农业社会,没有有效的货币制度和商业法律,却以抽象的道德代替法律,单纯依靠政治压力扶植民众;二是采用地方自给的财税制度,抑制了商贸的发展和其他金融机构、服务机构的出现;三是官员考成的标准是田赋能否按时足额上缴,社会秩序能否清平安定,犹如唯GDP论,那必然会导致所有政策的发展都向着经济奔去,环境破坏则是在所难免,而官员考成的标准如果是田赋能否足额上缴,则所有文官就

5、没有义务去扶植经济,进而也没有动力破坏既有的农业社会结构了。所有的制度设计意在“使行政问题简化,以适应政府本身的低能”,而司法又从属于行政,所以帝国的政府只能“以古代的理想社会作基础,而依赖文化的传统而生存”。大英雄戚继光在军事上的成功,也只能被看做是他充分了解帝国的文官制度,从中调和,以中庸的方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实现了策略上的成功。透过万历十五年的几个关键人物:万历皇帝朱翊钧、改革先锋张居正、中庸长者申时行、以死诤谏的海瑞、孤独的将领戚继光还有特立独行的李贽,黄仁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很立体的历史画面,我们能看到皇帝的无奈,文官集团根深蒂固的利益纠葛,数千年来文化影响的认知模式,这些因素的集合

6、,造成了个体人物荣辱成败的一生,也造成了明朝的覆亡,也进而造成了中国近代的积贫积弱。通读全文,我们不难看出儒家文化的影响痕迹。在我们的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里,不管社会如何动荡变迁,都不曾改变过对道德、家族的路径依赖。虽则本书对中国社会以农业为基础、以宗族为纽带、以道德代替法律的社会现状多少有揭露伤疤的感觉,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我们这个民族经历了多少磨难多少困苦,不管我们的制度曾经多么的落后,在民族危亡和民生凋敝的时刻,又有多少文人志士前赴后继,以大义为前提,以牺牲为荣耀的保全了这个国家,保证了这个民族的文化不至断裂,我想这也是黄仁宇著书写作的目的,回顾历史,并不在于评判历史,而是给我们一个剖析历

7、史,借鉴过去,思考未来的分析模式。我们从历史中读出以资今日借鉴的经验,从中国文化的根中找出最适合这个社会发展的路径。例如,文中所述文官制度要求所有的官员未经批准不许踏出城门一步,一个制定政策管理社会的官员,竟然要靠层层的文书来曲折地了解到民生。在今天,这即是不了解民生拍脑袋决断的典型例子。这对于我们当前的工作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研究室的工作,更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决不能“闭门造句”,这也是我们党一直要求的,要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再如,中国文化受儒家影响强烈,兼容并包的同时保持了独立性,对周边文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独特亚洲文化丛。所以是否任何为西方国家量身定做的标准和规则都适合我们?我们又怎样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这都是引发我们深思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