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3620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8.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吸烟危害和戒烟方法,Mackay J, et al. The Tobacco Atlas. Second Ed.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Myriad Editions Limited, Atlanta, Georgia, 2006. Also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 24% 19%,男 女,澳大利亚 19% 16%,白俄罗斯 53% 7%,巴西 22% 14%,加拿大 22% 17%,智利 48% 37%,中国 67% 2%,埃及 45% 12%,法国 30% 21%,冰岛 25% 20%,墨西哥 13% 5%,伊朗 22% 2%,肯

2、尼亚 21% 1%,瑞典 17% 18%,菲律宾 41% 8%,葡萄牙 33% 10%,南非 23% 8%,印度 47% 17%,俄罗斯 60% 16%,意大利 33% 17%,西班牙 39% 25%,德国 37% 28%,世界烟民分布图,7.2%,全球烟草流行趋势,全世界吸烟人数约有13亿。每年有49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占总死亡构成的1/10,是全球死因构成的第一位,预计2030年该数目将升至1000万,其中700万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占总死亡构成的1/6。,WHO指出:吸烟是全球最大的可预防的致死因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2008年烟草将导致全球超过500万人死亡,如果现在不采取

3、行动,在本世纪,由烟草致死的人数将达10亿1;中国目前每年有烟草相关疾病致死的人数为100万,如果吸烟状况得不到有效控制,从现在到2050年将有1亿人死于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一半将在中年(35-60岁)死亡3,在中国进行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包括169,871名40岁以上有代表性人群,其中城市男性50,537人2,在中国成年人中,吸烟是死亡的主要归因危险因素之一2,在中国城市男性人群中,吸烟是死亡的首要归因危险因素2,我国目前吸烟人数约有3.5亿。每年有100万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预计2020年与吸烟相关的死亡将增至200万,50年内将有1亿中国人死于烟草相关疾病,其中一半将在中年(3560岁)死

4、亡,即损失2025年的寿命。 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发布2010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我国15至24岁年龄段女性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在重点监控城市上海,2002年到2009年,20至39岁女性吸烟率从原来不足2上升到7.2,八年增长了约三倍。 我国目前遭受被动吸烟危害的人数高达约4.5亿,其中15岁以下儿童有1.8亿。,劝阻吸烟,Contents,戒烟的方法和策略,烟草对经济负担的影响,烟草对心理疾病的影响,烟草对身体疾病的影响,烟草的成分,烟草的成分,香烟里面有什么?,烟草燃烧的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其中400多种具有毒性,超过50种能致癌。,尼古丁:高度成瘾性物质。可以引发血管收缩,心

5、跳加快,血压升高;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加重动脉硬化;大量尼古丁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尼古丁的毒性试验,20支香烟,1支香烟,20 25支香烟,焦油:烟草燃烧后产生的黑色物质。是引起肺癌和喉癌的主要原因,会加重哮喘和其他肺部疾病的症状。还会造成吸烟者手指和牙齿发黄。 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阻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还会使胆固醇增多,加速动脉硬化。,放射性物质:通过烟草烟雾进入人体,蓄积在肺内,并经血液循环转移到其他组织,形成内照射源,成为诱发癌症的原因之一。 其他化学物质:丙酮、杀虫剂、砷、镉、甲醛、氨、氰化氢、萘、

6、氯乙烯。,吸烟可导致多种疾病,*COPD 慢性肺阻塞性肺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癌症 (肺、唇、口、鼻、咽、喉、管、胃、肝、肾、膀胱、胰腺和子宫颈) 心血管系统 高血压、CHD、中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动脉瘤、周围血管病 呼吸系统 COPD、哮喘、肺炎 生殖系统 勃起功能障碍 消化系统 消化性溃疡、克隆病 造血系统 粒细胞性白血病 其他 白内障、髋关节骨折、牙周病,吸烟导致死亡的疾病构成,45,COPD,15,肺癌,40,食管癌、胃癌、肝癌、脑卒中、CHD和肺结核,吸烟导致肺部疾病,吸烟与COPD及慢性支气管炎,吸烟是COPD致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作用引发气道阻塞、

7、肺气肿。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使肺功能明显受损,1. Fletcher C, Peto R. The 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airflow obstructio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77; 1: 1645-1648.,对792例男性的8年随访研究表明,吸烟导致肺通气功能的持久性损害,吸烟与肺癌,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因肺癌死亡的患者中,87%是由吸烟(包括被动吸烟)引起的。 男性吸烟者肺癌的死亡率是不吸烟者的8-20倍。重度吸烟者比不吸者肺癌发病率高15-30倍,

8、而且吸烟越多,肺癌的发病率也越高 吸烟与肺癌的发生呈剂量-效应关系, 每日吸烟 25支以上,肺癌发生率为227/10万; 15-24支为139/10万; 1-14支为75/10万。,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尼古丁会使血压升高,促使血管收缩,增加心脏的负担;吸烟还会增加血液中胆固醇含量,使血液变得粘稠;加之动脉狭窄,血液流动就会更加困难,就易产生血块,从而导致心脏病和中风。有研究证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心脏病和中风的机会高2-3倍。,吸烟对心血管病作用的大小,注:“+”号越多表示危险因素对疾病的作用越强;“0”表示没有作用; “-”表示具有保护作用;“?”表示尚不确定。,吸烟对胃肠道的影响,首先,吸烟

9、可引起味觉功能障碍和食欲减退。长期吸烟的人,由于烟雾直接经过口舌,在香烟中烟碱的反复刺激下,舌表面的味蕾会逐渐被破坏掉,从而产生味觉缺失,表现为进食时感觉不到食物的滋味,鲜香饭菜,食之无味,就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中的食欲中枢,于是产生了食欲减退。 第二,吸烟会引起返流性食管炎。香烟中的主要成份尼古丁,就有作用于迷走神经,使下食管括约肌松驰的作用。因此,经常大量吸烟的人,非常容易诱发或加重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烧心感和反酸,甚至造成吞咽困难。,吸烟对胃肠道的影响,第三,吸烟能引起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香烟中的尼古丁能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使胃肠的功能活动紊乱,使胃与小肠的接口处,即幽门括约肌松弛,胆囊

10、收缩,其结果是碱性的胆汁、肠液容易反流入胃,刺激、损伤胃粘膜,从而产生慢牲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吸烟导致其他脏器疾病,吸烟与其他疾病,皱纹:吸烟使血管容量降低,因此无法供应皮肤所需的氧气和其他营养成分。 眼睛损伤:香烟中有害的化学成分会聚集在眼睛的晶状体,使其成雾状,造成雾视和其他眼疾。 骨质疏松症:吸烟会减少体内的维生素和激素,无法维持健康的骨骼所必需的养料。,吸烟对心理健康的危害,据心理学家调查报告显示,患有各种心理疾病的患者的吸烟率达到41%,约为正常人的两倍。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与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而且吸烟反过来增加了这类患者的生理疾病和病死率。 数据显示,患心理疾病的人会增加吸烟

11、率,而慢性吸烟又会使人更容易抑郁。人体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变化与人类应激反应有关,也与烟草尼古丁耐受有关,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或许能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和其他焦虑症患者为什么会更容易吸烟。有70%8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其中心理、社会因素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受教育程度低、贫困、失业、同伴压力等均会增加其吸烟的机会。,吸烟造成的经济负担,中国因吸烟造成的总体经济负担从2003年的171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亿美元。 中国与吸烟有关的直接卫生保健成本,包括与吸烟有关的疾病治疗费用,从2003年的42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62亿美元。 中国与吸烟有关的间接经济成本,包括交通费、住院期

12、间护工费以及与吸烟有关的疾病门诊费用,从2003年的129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27亿美元。 与2000年相比,中国因吸烟产生的直接成本到2003年增加了72%,到2008年增加了154%,而吸烟的间接成本截至2003年增加了170%,截至2008年增加了376%。,戒烟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 戒烟1年后,冠心病(CHD)死亡的危险性大约可以降低一半,且随戒烟时间的延长而继续降低 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包括中风、外周血管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以及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明显的经济效益 间接效应 减少周围的人尤其是家庭成员和同事的被动吸

13、烟危害 吸烟者戒烟的行为还会给其家庭、朋友、同事带来示范作用,特别是影响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各个年龄段戒烟均有益处: 30岁以前戒烟能使肺癌的风险减少90%; 戒烟5年后,由于吸烟所致的口腔和食管肿瘤风险的增加将减少一半; 戒烟后心脏病风险的降低更为迅速,1年内吸烟所致的死亡就将减半,15年内绝对风险与从未吸烟者类似; 吸烟使肺功能随年龄降低的速度加快,戒烟能轻度升高肺功能,逆转肺功能降低的速度。 无论何时戒烟,戒烟者的寿命都将长于持续吸烟者 一项对英国男医生进行的为期50年前瞻随访队列研究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平均早死亡约10年,60、50、40或30岁时戒烟分

14、别可赢得约3、6、9或10年的预期寿命。 (Doll R, Peto R,et al. BMJ 2004) 早戒者比晚戒者可增加更多的寿命年数,而戒烟增加的寿命年数都是“健康的生命年数” 戒烟者与继续吸烟者相比,生命中更少地伴有疾病和残疾,肺功能改善减少咳嗽鼻窦充血呼吸急促等,3个月,肺癌发生率是继续吸烟者的30-50%,CAD危险减少50%,CAD危险与正常不吸烟者相似,卒中危险恢复到正常不吸烟者水平,1年,5 年,10 年,15 年,戒烟,戒烟使冠心病风险减少,戒烟使急性心梗风险降低,戒烟者与持续吸烟者相比,反复发生心脏骤停风险明显降低,.,3年内发生率 (%),P=.038,心脏骤停反复

15、发作,27,19,0,5,10,15,20,25,30,吸烟者,戒烟者,戒烟使心脏骤停风险减低,为何戒烟? 戒烟的益处,1.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 to Quitting Smoking. Available at: http:/www.cancer.org. Accessed June 2006.,咳嗽及呼吸短促发生减少,肺部纤毛恢复正常功能,2周至3个月,肺癌死亡率为持续吸烟者的50%,戒烟,冠心病患者额外风险降至吸烟者的 50%,冠心病风险降至与非吸烟者类似,戒烟后5-15年,中风危险降低到从未吸烟者的水平,1 年,5 年,10 年,15 年,1至

16、9 月,12小时,20分钟,循环系统功能及肺功能得到改善,血中一氧化碳(CO)水平降至正常,心率下降,烟草依赖的原因,尼古丁在中枢神经中的作用机制,尼古丁在中枢神经主要与位于腹侧核 (VTA)的包含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受体的42亚单位结合后,在伏核(nAcc) 产生多巴胺,后者与奖赏有关,尼古丁成瘾环,吸烟者一般来讲会增加吸烟量,以获得更大的愉快感并避免戒断症状和对烟草的渴求,尼古丁与受体结合导致多巴胺释放增加,多巴胺带来平静愉快感,每支烟之间,多巴胺减少引起易怒和紧张等戒断症状,吸烟者为了恢复平静愉快感渴求尼古丁,戒断症状:躯体及情感的共同作用,坐立不安或性急 (4周),食欲增加或体重增加 (10周),戒断症状,焦虑 (可能随着戒烟加重或减轻),烦躁或抑郁情绪 (4周),易怒,受挫感或生气 (4周),难集中注意力 (4周),失眠/睡眠紊乱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