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349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变态心理学整理——人格障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格障碍世界上第一例人格障碍者:男性,性情极为暴躁,因一位女性言语不慎触怒了他,便将其投入井内。小时候,其母对他有求必应,稍有不如愿,便会大喊大骂。长大后,此人专横跋扈,连家犬稍不如其意,也要被活活踢死。人格障碍的概念: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病人虽然无智能障碍,但适应不良的行不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程度上可有改善。通常开始于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

2、如果人格偏离正常系由躯体疾病(如脑病脑外伤、慢性酒中毒等)所致,或继发于各种精神障碍应称为人格改变。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下列2项: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及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3、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4、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

3、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人格障碍者犯罪的特点:危害社会的同时也对自己造成不利,甚至自身的损失更大;犯罪带有偶然性,事前较少充分预谋,往往随机冲动作案,手法不甚隐蔽;犯罪目的短浅,只顾眼前,不计后果;人格障碍者犯罪一般是要负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少数情况要具体分析。主要看其有无辨别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人格障碍的主要类型:CCMD3,8型妄想性人格障碍、类分裂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做作性(癔症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DSM-IV-TR,三大群

4、,共10型A群:“古怪群”妄想型、类分裂型(类分裂型)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群:“戏剧化群”或“情绪化群”,也叫“不稳定群”反社会型、边缘型、做作型(戏剧化,做作性)和自恋型人格障碍;C 群:“焦虑群”回避(畏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概念: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

5、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并至少有下列3项: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易有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访

6、,不达目的不肯罢休;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多疑敏感、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中心的人格缺陷 :1、认知提高法 2、交友训练法 3、自我疗法 4、敌意纠正训练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据1988年上海市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资料表明,这种人格障碍的人数占心理障碍总人数的5.8,实际情况可能要超过这个比例。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中以男性较多见,且以胆汁质或外向型性格的人

7、居多。分裂型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分裂型人格障碍患者并不是不同现实接触,他们明白自己是谁,自己在什么地方。 但是患者在交往、想法、行为甚至穿着上,常常是“古怪”、“奇异”的。他们认为一些不相关的事情和自己有着直接关系。常常是怀疑的,妄想的,几乎不能表达情感,着装和行为也与众不同。患病率大约为3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生物遗传学,分裂型人格障碍在基因上跟精神分裂症有关,另外,二者在身体特征以及行为上有共同的特点。生长发育的环境也有很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妇女在怀孕期患上流行性感冒,其孩子更可能出现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普遍使用的方法,是教他们用社会的技巧减少孤立和怀疑。

8、认知治疗方面,治疗师的主要目标是确定患者歪曲的认知并挑战患者的不合理信念。药物治疗是该种人格障碍治疗的重头戏,临床精神病医师发现当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服用了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后,他们的病情会有好转。分裂样人格障碍的临床描述: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怪,包括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奇特,与人不同。冷,表现为对人、对己情感冷漠、明显缺乏人际关系。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病因:从生物遗传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格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家庭史有很大相关。同时,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多巴胺的研究表明多巴胺受体密度低的人在“分离”的测量上得分更高。分裂样人格障碍的治疗:分裂样患者很少

9、主动要求治疗,除非是他们的情绪极端抑郁或者因为缺乏社会交往技巧而造成事业上的重大损失。认知行为治疗:第一步就是要促进患者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团体治疗:治疗小组为患者建立社会系统提供了机会,也提供了一个暴露自我和社会反馈的舞台,同时,治疗师会帮助患者确定他人的情感和情感反应,从而增强他们共情的能力。行为治疗:治疗师给患者布置一系列作业,如演讲情景的角色扮演,患者可以逐步学会社会技能。但是,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效果并不乐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临床描述: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

10、,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Cleckley提出可以把特质归为三大类:动机不足的反社会行为、缺乏道德感以及对他人的责任感、情感贫乏。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并至少有下列3项: 严重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准则、义务等,如不能维持长久的工作(或学习)经常旷工(或旷课)多次无计划地变换工作;有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且这修缮行为已构成拘捕的理由(不管拘捕与否); 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未计划的旅行; 不尊重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他人,以获得个人利益; 对他人漠不关心,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拖欠债务、不瞻养子女或父母; 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

11、关系,如不能维持长久的(1年以上)夫妻关系; 很容易责怪他人,或对其与社会相冲突的行为进行无理辩解; 对挫折的耐受性低,微小刺激便可引起冲动,甚至暴力行为; 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如反复斗殴或攻击别人,无故殴打配偶或子女; 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不能从经验,特别是在受到惩罚的经验中获益。2、在18岁前有品行障碍的证据,至少有下列3项: 反复违反家规或校规; 反复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 习惯必吸烟,喝酒; 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 反复偷窃; 经常逃学; 至少有2次未向家人说明外出外出过夜 过早发生性活动 多次参与破坏公共财物活动 反复挑起或参与斗殴 被学校开除过,或因行为不轨至少停学一次; 被拘

12、留或被公安机关管教过。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病因:遗传作用:家庭、双生子和领养研究都显示出遗传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犯罪行为有影响。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即遗传因素只在特定环境影响下才起作用。神经生物作用:唤醒不足假说“唤醒”是个体的大脑皮层被外界刺激激活开始工作。患者的大脑皮层被唤醒激活的程度低于常人水平,患者寻求刺激是为了提高长期较低的唤醒水平。无畏惧假说根据无畏惧假说,患者比常人对恐惧的阈限更高。换句话说,常人感到害怕的事情,对于反社会人格障碍者来说很有可能并不恐怖。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儿童的攻击性部分是他们与父母相互作用的结果。领养研究:环境因素是犯罪行为和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的重要原因。压力的作

13、用:打架斗殴造成的创伤会增加反社会行为的可能性。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治疗关系是以义务和信任为基础的,如果来访者表现出在信任和义务上的能力有限(如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这种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无法形成的。对儿童最普遍的治疗策略是家庭治疗。还没有针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定的药物治疗。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预防措施(针对儿童早期的征兆):(1)早期干预,(2)对被忽视儿童给予特别关注,(3)预防方案要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不同群体儿童的特殊需要,(4)向高危青少年及其家庭提供可利用的资源。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在CCMD-3中没有提到,最主要的表现是人际关系、行为、情感和自我意象的不稳定。他

14、们的情绪倾向于在抑郁、焦虑和容易生气间波动。他们有自杀、物质滥用、危险性行为的倾向,自我伤害,且表现强烈,又很不稳定。这种人常常非常紧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从愤怒变为极度的抑郁。他们也有冲动的特点,表现在他们的吸毒行为和自残行为上。 早期的创伤,特别是性虐待和身体虐待,是受较多关注的心理成因。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病因:生物学:大多数患者有情感障碍的家族史;增加患者血液的血清素含量会减轻他们的症状;42%的患者之前都曾有头部的震伤;在神经成像中,患者的前额叶明显小于同年龄正常组。早期创伤:受到较多关注的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成因。Zanarini与Frankenberg:童年的创伤经历、人格特质或者气质以及生活压力事件共同作用下会导致一个人罹患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并至少有下列3项: 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表达情感 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与癔症的区别:癔症型人格与癔症的关系,过去认为二者是一脉相承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