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3408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阳市城镇体系规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体系规划课程论文南阳市城市空间结构分析院 系:建筑工程学院专 业:城市规划年 级:1202B学 号:1237150214姓 名: 刘世昌指导老师:李小朋时 间:2016年7月南阳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空间结构分析【摘要】: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一个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可让一个城市进入一个良性发展,反之,则会让城市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阻碍城市快速发展。本文就是以南阳市为例,对南阳市城市基本情况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了解其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阻碍城市发展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对不良现象进行有效的处理。分析南阳市自身优势,为其“量身定做”一套发展模式,促

2、进南阳市城区快速良好地发展。【关键词】:城市空间结构,发展问题,自身优势Nanyang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 Analysis【abstract】:In citi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al areas and combination constitutes the urban internal spatial structure. A reasonable city spatial structure allows a city into a

3、 benign development, on the contrary, the city will be made into a vicious circle of circle, which hinder the fast urba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is in nanyang, for example, analyze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the nanyang city spatial structure, to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rising from the urban develop

4、ment and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so as to suit the remedy to the case, handling of unhealthy phenomenon effectively. Analysis of nanyang advantages for its tailored a set of development mode, to promote the good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nanyang city.【Key words】:The urban space structure,D

5、evelopment issues,Their own advantages1.南阳市概况 南阳地处中国大陆中部,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之源头,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三面环山,地势呈阶梯状向南开口与汉江平原相接,历史上取“中原(南山)之南,汉水之北,居地阳”而得 名。市域面积2.66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1060万。 南阳处于由暖温带向亚热的过渡带,属季风性大陆半温润气候,气候宜人,雨量充沛,水资源量70.35亿立方米,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量均居中原地区之 首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源头就在南阳市淅川县陶岔。南阳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中药材品种之多,品质之

6、优,驰名中外。南阳也是我国矿产品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现已探明各类矿品种84种,共有矿产地460处,其中天然碱、红柱石储量居亚洲第一,蓝晶石、金红石储量居全国第一。“独山玉”被誉为“南阳翡翠”,为我国四大美玉之冠。 南阳自古就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因地跨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适宜农作物生长,素有“中原粮仓”之称,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棉种植地。另外南阳草场牧坡面积大,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品系之首,历年出栏和存栏头数均居全国首位。 南阳由于位于中原地区通往湖广和云贵川、联结关中平原与东南沿海地区的交通要冲,陆路驿道和水路码头相接,自古商贾云集,手工业发达。在战国时期是当时

7、的治铁中心,西汉时与洛阳、邯郸、临淄、成都一起称为五都,到 明清时更是会馆林立,粮食,棉花、生丝、烟草、绸缎、油料、皮毛、木材、 药材、铜器、铁器等在此交易,行销全国甚至海外。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312国道(上海伊宁)横贯东西、焦枝铁路 (焦作枝江)纵穿南北,南阳成为豫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逐步形成了以纺织、 医药、机电、建材、电力和粮食加工为主的工业格局,先后组建了近50家企业集团,其中天冠、金冠、新纺、二胶、河南油田进入国家重点企业名录,所生产的印刷PS版、防爆电机、合金变压器等13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乙醇汽油被列为国家“十五”试点推广项目。 南阳在逐步建立现代化工业经济的同时通过

8、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农 业,主要培育发展小辣椒、黄牛、蔬菜、烟叶、猕猴桃、大枣等六大枝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基地、加工、市场三位一体全面推进,初步形成现代化农业格局。 南阳历史源远流长,南北东西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楚国早期都城设于淅川境内的丹阳,这里也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秦统一六国后,将天下分为36郡,南阳郡便居其一。科技、医学、手工业非常发达,画像石刻和画像砖是艺术珍品,浑天仪和地动仪举世闻名。涌现出了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商圣范蠡等许多伟大历史人物。 南阳中心城区北靠独山,南面白河,非农业人口60万人,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南北向的

9、白河在城区折向正西,随后继续向南。南阳地势北高西低,从西到东十二里河、三里河、梅溪河、温凉河、邕河依次由北向南贯穿市区汇入白河。市区段的白河经过三级橡胶坝的拦蓄,开阔清澈水面烟波波浩淼,天一色。南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06%,绿化率达31.2%,形成了以公园、游园为点,干道绿化为线,庭院居住区绿化为面的园林体系。整座城市“城中有林,楼在林中”,常年山清水秀、花木葱笼。2.南阳城市发展的综合分析2.1.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2.1.1.城市化动力的不足 作为豫西南地区唯一一个核心城市,同时也是河南省市辖人口最多的城市, 人口1060万,南阳理所应当担负起拉动河南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的作 用

10、,南阳却显得力不从心。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中,一部分能力较强的人选择郑州、西安、武汉、 甚至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求发展,很大一部分能力较弱的农村剩余劳动 力只能继续留在农村保持低水平的发展状态,而作为中间层次的南阳积聚和辐射能力相对不足,归根结底是南阳的城市发展缺乏现代产业经济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南阳市区非农业人口仅占市区总人口35%,远远低于襄樊的85%,十堰82%,洛阳72%的水平,工业从业人数分别更低于信阳3个百分点、平顶山 15个百分点。城市化的动力来自于乡村的推力和城市的拉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发动机,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业发展本身创造的就业岗位以及伴随其发展的各层次的服务性行业就

11、业岗位。南阳在持续的稳定、低速城市化过程中,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率低于城市化速度,并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南阳的城市发展必须以坚实的产业为基础。2.1.2.区域中心功能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的历次规划都将南阳定位为区域中心城市,但从在市域范围内所占的份量方面与周边和东部发达地区同等级城市的比较可以看出南阳的自身规模实力和不足。市区非农人口占全市人口5%,而洛阳和十堰市区非农人口占全市人口达16%和12%;南阳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市面积0.1%,而襄樊、平顶山城市建成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达0.3%和0.6%。其次,南阳第二产业的行业优势不突出,主要是内向型、资源型产业,第三产业主要是低端的商业服务业

12、,同时还出现了市域内县(市)区外联系大于区内联系的趋势。比如在社会消费方面形成了与省会郑州的密切联系,而生产方面形成了襄樊的密切联系。南阳市下辖的各县(市、区)经济实力都普遍较弱,这表明南阳作为中心城市,自身尚处在早期的向心阶段,对于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2.1.3.城市规划建设相对滞后 近5年来,以白河两岸综合开发为代表的一批项目使南阳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南阳目前没有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商贸办公、商业服务等功能沿城市主要道路匀质分布,较为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提高层次,也不得于形 成有效的级差地租逐渐蚕食,同时还影响到城市产业、居住和交通功能的正常 发挥。南阳的城市建设没有一

13、个明确的方向。城市用地呈现四周蔓延、总体失衡的倾向;城市快速干道建设不成体系,发展脉络不清;无序的开发导致人气的缺失,无法实现城市新亮点,缺乏正气通畅的城市发展轴。老城区人口、建筑密度过高,交通拥挤,停车难,行路难等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城市的吸引力下降,新区建设力度不足,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未能形成城市功能凝聚点和增长极。在生态建设方面,城市公共绿地方面还存在着绿地总量还显不够,布局不甚合理等问题,白河的综合整治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城市内部的水系还亟待展开,城市的外围生态防护林地建设也还有待加强。2.2.城市发展的四大优势资源2.2.1.丰富的水资源南阳丰富的水资源成为其重要优势。一方

14、面水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丰富的水资源使得南阳在进行产业选择时比其他中原城市具有更大的范围和优势,有可能发展一些对水量和水质有较高要求的产业,同时南阳也有可能承载更多的城市人口;另一方面水也是组织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营造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元素。近年来“滨水经济”被人们所认识,滨水区的开发成为国内外各城市建设的聚焦点,事实证明依托滨水空间,形成一个令人振奋的城市空间与城市形象和一个具有制高点意义的城市功能区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最有力武器。未来南阳白河的发展将不仅仅是沿河土地和景观的整治,而必须是基于整个南阳整个城市空间布局的战略思考。2.2.2.独特的交通区位条件 南阳位于中

15、国南北交汇、东西相接的中心位置,地理区位条件优越。从目前经济区位条件看,南阳位于郑州、武汉、西安三大都市构成的三角形的中心 地带,与这三个大都市的距离都在300400km之间,大都市经济的带动作用在这里微乎其微,南阳实际上被排斥在了大都市经济圈之外;在另外一个层面上,南阳又位于陇海和长江两条东西向国家战略发展轴之间,同时国家主要交通动脉京广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又从其东部的驻马店、信阳通过。从这个角度看南阳是一座偏离经济带的城市,“大边缘,小中心”可以说是南阳目前区域位置的真实写照。然而可利用核心和边缘的这种矛盾关系,将边缘区位的劣势转化为边缘门户优势,反而有利于南阳中心城市地位的保持和提高。上海

16、至伊宁的312国道与锡林浩特至湛江的207国道以及建成通车的宁西铁路和电气化改造后的焦柳铁路十字交汇于南阳,已经或即将开工建设的许南襄、312、太澳、南阜等一批高速公路将从根本上改变南阳的陆路交通条件, 同时南阳拥有河南三个民用机场之一,西安至合肥、呼和浩特至北海的两条国家级通信光缆也光汇于南阳,所有这些交通基础设施确立了南阳的枢纽地位。从东西贯穿南阳的宁西铁路(南京西安)西接陇海兰新铁路,东联京 沪铁路,直接将中国最重要的增长极、对外经济的门户、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蕴丰富资源的、以西安为中心广阔西北内陆地区直接联通,它的建成除了对带动大西北的开发以及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具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外,也将为以南阳为代表的中部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2.3.巨大的劳动力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