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091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02.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丽江束河古镇案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丽江束河古镇”品牌案例解析束河古镇旅游名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魅力名城最佳人居环境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一、 束河古镇简介束河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清泉之乡”。束河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也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二、 束河古镇发展历程束河与有八百年历史的丽江古城相比,历史更久远。由于发展原因,束河古镇原有的商业和工业繁荣逐渐衰落,昔日繁华的商业集镇重新回到了农耕为主的农村集镇,当大研古城的居民已经靠旅游富裕起来,并因为游

2、客太多,人满为患的时候,相距不到4公里的束河古镇却冷冷清清,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2002年,束河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市政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束河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束河模式”之五大措施,塑造中国城镇开发新典范1. 借势丽江品牌效应, 带动古镇产业腾飞近年来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品牌效应逐渐增强,在大大提高了丽江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对周边农村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束河古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了丽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了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衣带水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城乡连接纽带,扩大丽江旅游品牌带动效应,充分挖掘茶马古镇特色旅游资源,并将其

3、培育壮大成为古镇的支柱产业。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古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三产业迅速兴起,真正成为拉动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2. 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做好发展定位基于古镇依山傍水,既保持着千年古镇典型的民居特点,又独具无可替代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浓厚的茶马古镇文化底蕴,束河将“生态旅游小镇”作为发展方向。正确的发展定位使束河古镇旅游产业在发展中鲜明突出了民俗性和休闲性,并迅速地树立起了独特的旅游品牌,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后劲。3. 政府引路,企业主导,实现政、企、民“三赢”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当地政府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实行政府引路、企业主导的“一篮子”招商,给开发企业足够的作为

4、空间,主导整个村镇开发和建设。2002年束河古镇成功引进了具有一定开发投资实力和良好经营信誉的开发企业昆明鼎业集团,坚持“保护为先,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统筹规划,合理部署,进行保护式开发,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古镇旅游服务功能的同时尽量保持古镇原有风貌,科学合理地挖掘古镇旅游资源。极大改善了古镇村容村貌,完善了旅游服务功能,为建设生态旅游小镇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大大增强了古镇魅力,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从而为当地政府、开发企业和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实现了政、企、民“三赢”发展。4. 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在束河古镇新农村建设中,各村各寨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大胆

5、探索,发展集体经济。古镇核心区农户围绕生态旅游服务为中心,通过农户自愿入股、统一管理、分工合作的形式组织成立了有250多匹马的古镇观光马队和80 多辆马车和63辆微型车的古镇旅游服务车队,而靠近城区的尚义、宏文等村寨则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整合资源,建立农贸市场和建材市场, 2006 年全镇人均纯收入达3680 元,是2002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 倍。5.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使广大农民受益古镇旅游开发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发展机遇,有效地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强村镇公共基础设施,极大方便了当地农民生活;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充分就业。短短几年间,束河古镇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边陲小镇发展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全国AAAA级风景旅游区。平均每天游客超过5000人,节假日或黄金周高峰时,每天游客达到1.2万人。年接待游客170万人,年旅游总收入2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800元提高到2005年的4000元,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束河模式”还被列入“2004年中国经验“,成为中国旅游小城镇开发建设的一个成功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