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30525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5.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第八章-第九章(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者:邢世辞 学号:2013164126,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 演讲,第一节 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一)台基:,台基:房屋下面的底座,是整座建筑物的基础部分。 台基作用:御潮防水,后出于外观及等级制度的需要。 台基分类: 1、普通台基:用土或碎砖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

2、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台基,天坛圜丘台基,须弥座,(二)踏道 踏道:用以解决具有高度差的交通设施。 踏道类型:阶梯形和斜坡式两种。 (1)阶梯形踏步 :常布置在明间的阶下,垂带石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也可位于室内,可用单阶、双阶或多阶等形式。 (2)坡道 礓礤是以砖石露棱侧砌的斜坡道,可以防滑,一般用于室外。 辇道则倾度平缓,用以行车的坡道,常与踏跺组合在一起。 后来则主要起装饰作用。,坡道踏步辇道,(三)、栏杆(勾阑),栏杆:先在台基或地面置地栿,再在上立望柱

3、、栏板和抱鼓石。,清式石栏杆的特点,二望柱间只用一块栏板; 栏板都采用单勾阑形式; 望柱头的变化很多,柱身相对缩短; 栏杆结束处大多用抱鼓石,该石比例较前代为长,少数也使用戗兽的; 栏板用整石凿成,以榫嵌插在望柱和地内; 栏板装饰极少用人物或写生花,大多素平或仅刻简单的海棠纹。,(四)铺地 类型:分为室内铺地与室外铺地。 室内铺地: 原始社会烧烤地面,以隔潮湿。 周初由泥、沙、石灰组成的面层。 晚周出现铺地砖。 室外铺地: 新石器中期卵石铺砌; 唐代就全用预制地砖。,大木作是我国木构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梁、柱、枋、檩等组成。同时又是木建筑比例尺度和形体外观的重要决定因素。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

4、木大式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中的主要殿堂。而大木小式则是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 开间(面阔):木构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间的水平距离,明 间、次间、梢间、尽间。 通面阔:各开间的总和。 通进深:各步距离的总和或前后檐柱间的水平距离。 步:屋架上相邻两檩中心线的水平投影距离。,大木作,清式建筑高度分为: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柱 1 柱的分类:按所处位置分,总的可分为外柱和内柱两大类。 按结构所处部位分,又可分为檐柱、金柱、中柱、山柱、角柱、都柱、望柱、童柱 等;按形状分,又可分为直柱、梭柱、收分柱、瓜柱、束竹柱、盘龙柱等。 角柱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称为檐柱。 中柱:在纵

5、中线上,不在山墙内,上面顶着屋脊的是中柱。 金柱:檐柱以内的称为金柱。 山柱:山墙正中一直到屋脊的称为山柱。 瓜柱:立在梁上下不着地,作用与柱相同的称为童柱,也称瓜柱。,移柱法、减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的处理 ,以获取较大的室内空间。,副阶周匝 :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 ,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副阶周匝”,这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分心斗底槽 又称分心槽,是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双槽: 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 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枋,枋

6、,枋为水平承重和联系构件,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随梁枋等。 额枋(阑额): 柱子上端联系与承重的构件。有时两根叠用,上面的清谓之大额枋,下面的叫小额枋(由额),二者用垫板(额垫板)。如位于室内柱头上,则称内额,位于地脚处的叫地袱.如不穿入柱头而在柱顶上放一根通长达整个建筑物立面的硕大枋料,则称檐额,檐额下用绰幕枋。 平板枋 (宋称普拍枋): 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柱头枋 :檐柱或内柱中心线上,用于联结各朵斗拱的枋料,称为柱头枋,清式称正心枋。在里跳或外跳拱上的联系枋料,称为罗汉枋。 雀替 :是置于梁枋下与柱子相交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可以用于柱间的花牙子下,称为花

7、牙子雀替,在建筑末端,由于开间较窄自两侧柱挑出的雀替常联为一体叫骑马雀替。雀替可用于柱间的挂落下,成为纯装饰构件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断面及尺度常相差较大。清式名称有:额枋、平板枋、檐枋、柱头枋、随梁枋等。,雀替,置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短木,可以缩短梁枋的净跨距离。,斗拱,栱,清代叫法 宋代叫法 1.坐斗:大斗。位于斗栱的最下部。 栌斗 2.十八斗:除大斗外的十字花形。 交互斗 3.槽升子(开槽的):和垫板发生关系。 齐心斗 4.三才升(不开槽的): 不与垫板发生关系。 散斗 5.瓜栱(最短的) 瓜子栱 6.万栱 慢栱 7.厢栱 令栱 8.翘 华栱 9.昂、耍头木、撑头木。,昂,斗栱的出

8、跳 把斗栱称为“铺作”,表明斗栱是一层层铺上去的。宋式斗栱每挑出一层(华栱或下昂)为一跳,每增高一层为一铺,斗栱的大小等级就是用出跳数和铺数的多少来标定。 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规定:出一跳斗栱四铺作 是指出一跳自身为一铺,另外栌斗、耍头木、衬方头各一铺,故为四铺作。 出二跳斗栱五铺作 出三跳斗栱六铺作 出五跳斗栱八铺作,斗栱的类别 1.不同位置的类别: 清:柱头科 宋:柱头铺作 平身科 补间铺作 转角科 转角铺作 平身科:位于檐部柱间的平板枋上,起垫托檐桁的作用;没有梁架,间接受力。 柱头科:位于四周檐柱上方,起承托挑尖梁并传递其荷载的作用;受力斗拱。 转角科:位于角柱上方。,清代斗栱则以踩

9、计: 出一跳叫三踩(宋称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宋称五铺作),出三跳叫七踩(宋称六铺作)。,五、斗栱中的模数 宋代 “材分(fn)制”: 斗拱或素方用料的 断面尺寸为一“材”。 材的高宽比为32 材分八等: 据等级之别而用: 一等材:6寸x9寸,用于9间或11间的大殿; 二等材:5.5寸x8.25寸,用于5间或7间的大殿; 三等材:5寸x7.5寸,用于3间或5间殿、7间厅堂; 四等材:4.8寸x7.2寸,用于3间殿、5间厅堂;,五等材:4.4寸x6.6寸,用于3间小殿、3间厅堂; 六等材:4寸x6寸,用于亭榭或小厅堂; 七等材:3.5寸x5.25寸,用于小殿或亭榭; 八等材:3寸x4.5寸,用

10、于殿内藻井或小亭榭。 清代则以斗口为模数单位。 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 开口的大小。 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 口6寸,每差一级差0.5 寸,最小斗口为1寸。,斗栱的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悬臂梁, 支撑挑檐檩 3.联结柱网:均匀传递荷载 4.减少净跨:减小弯矩.剪力 5.减震:吸收震波 6.装饰作用 7.等级标志 8.模数作用,1)举架: 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架,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 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屋架,(2)梁 梁是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于二柱顶端或其它梁枋上。依部位有大梁、抱头梁

11、、抹角梁、递角梁、顺梁、扒梁、采步金梁等,依形状分有直梁、月梁、荷包梁、轩梁等。 平梁(三架梁) :是梁架最上一层位于脊檩下的梁。长二椽。清代称为太平梁。 月梁 :经过艺术加工的梁,凡有平棊的殿堂,月梁都明露在平棊之下,只负荷平棊荷载。 梁高呈弧形,梁底略向上凹,梁侧常做成琴面并饰依雕刻,外观秀巧。 乳袱 :两步架的梁。宋称乳袱,清称双步梁。梁首放在铺作上,梁尾一端插入内柱柱身,但也有两头都放在铺作上的。 草袱: 是在天花板(平棊)以上,未经艺术加工或处理比较粗糙的 ,实际负荷屋盖重量的梁。 明袱 :指天花以下的梁,露在外面,由下面可以看见的 梁袱,与草袱相对。 穿插枋(挑尖随梁):明清建筑在

12、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用枋料加以串联,提高木构架的稳定性的水平构件。 挑尖梁(大式做法,有斗栱):檐柱和老檐柱之间的短梁称为挑尖梁。作用:加强廊子的结构。 抱头梁(无斗栱),(3)桁(檩,宋称榑):与屋脊平行的构件叫檩,它的取名方式与柱子名称一致。 檐檩 脊檩 上金檩 中金檩 下金檩 挑檐檩,(5)椽:它是垂直搁置在檩上,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第三节 墙 壁 分类: 根据单栋建筑墙壁的性质和部位:檐墙、山墙、槛墙、八字墙、屏风墙、照壁、隔断墙等。 根据建筑材料:土墙(夯土或土坯)、砖墙、石墙、木墙、编条夹泥墙等。 按结构受力情况:承重墙、非承重墙。 (一) 土墙:隔热、隔声性好,有一定的承载能

13、力,可就地取材,施工简易,但易受自然侵蚀,所以古代筑墙时很注意选址和排水。 (二)砖墙 :空心砖墙,条砖墙,空心墙,(三)木墙 木墙是井干式结构形成的,榫卯精确且形式多样。 (四)编条夹泥墙 多用于南方穿斗式建筑,可作外墙,也可作内墙。它是在柱与穿枋间以竹条、树枝等编成壁体,两面涂泥,再施粉刷。 特点是取材简易,施工方便,墙体轻薄,外观也很美观,适用于气候温暖地区。 (五)檐墙:由地面直抵檐下。,两坡顶构造较简单,有硬山和悬山两种,悬山又称挑山。 四坡顶有庑殿顶、攒尖顶等。两坡和四坡组合又成歇山顶。 其他如平顶单坡顶等。,第四节 屋顶 (一)屋顶的形式 基本两大类:两坡顶、四坡顶。,(1)庑殿

14、顶推山 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又称四阿殿、五脊殿。,(2)歇山顶收山 两坡和四坡的组合屋顶形式,(3)悬山顶挑山 屋檐两端悬伸在山墙以外,山墙处常露出木构架的柱、梁或枋。,(4)硬 山 两坡顶的一种,但屋面不悬出于山墙之外。,(5)攒尖 多用于面积不太大的建筑屋顶,如塔、亭、阁等。特点是屋面较陡,无正脊,而以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其上再覆以宝项。,(6)平坡顶 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单片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多出现在陕西等地的农村,是现今较富有特色的一种民居形式。,(7)平顶 建筑的顶部是平的。这种“平”包括顶部中间略有突出,或是屋顶拥有较小坡度的一

15、面坡,这是与单坡顶最大的区别(单坡顶屋顶坡度较大)。多出现于我国的西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二)屋顶做法 (1)屋面曲线 它包括建筑的檐口、屋脊和屋面的曲线。屋面曲线的形成,不但有利于雨水的宣泄,而且还为室内争取到较多的阳光,屋面外形因此也变得更加柔和与秀丽。 (2)屋角 我国北方建筑屋角起翘较平,外观庄重浑厚;南方屋角起翘较陡,外观活泼轻快。但起翘的做法有所不同。 (3)屋面材料 民间建筑常用茅草、泥土、石版、陶小瓦等作屋面材料,官式建筑或用陶简、板瓦或用琉璃瓦。 (4)屋脊和屋面装饰:朱雀、凤鸟、鸱尾,兽吻、仙人等。,屋顶做法,收山 歇山(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 做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推山 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 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都不一致。,(包括檐口,屋脊和屋面曲线)有以下三种: 1)檐口曲线 (生起)唐宋有明显的檐口曲线,北宋元明清末间至屋角起翘。 2)屋面曲线,包括纵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