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628927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卷 含答案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9 届山东省实验中学 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题 数数学学 注注意意事事项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 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 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 =1,2,3,4, =2,4,6,8,则 A2 B3 C6

2、 D8 2已知向量 =( 1,2), =(,1),若 ,则 = A B C D2 2 1 2 1 2 3设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是 , 3 + 2 6 0 0 0 , = A B0 C2 D3 3 4已知等比数列中, 3= 2,7= 8,则5= A B4 C4 D16 4 5“”是“指数函数单调递减”的 1()=(3 2) 在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在一次马拉松比赛中,35 名运动员的成绩(单位:分钟)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若将运动员按成绩由好到差编为 135 号,再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中抽取 7 人,则其中成绩在区间139,151上 的运动员人数

3、是 A3 B4 C5 D6 7已知函数,若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像对应 ()= (2 + )(0 0 9, 0 ,则( 1)= 14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_。 0, 0 + = 1 1 + 4 15函数的最大值为_ ()= 2(1 + ) 16表中的数阵为“森德拉姆数筛”,其特点是每行每列都成等差数列,则数字 70 在表中出现的次数为 _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 17已知在递增的等差数列的等比中项 中, 1= 2,3 是 1 和 9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若,为数列的前 n 项和,求 = 1 ( + 1) 18已知向量,1), ),函数 = ( 3 = ( 1 2 ()

4、 = m n ()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 ()若 , , 分别是角 , , 的的对边,且=1,求的面积 = 2 3 = 4() 19为了了解人们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态度,某部门从网年龄在 1565 岁的人群中随机调查 100 人, 调查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支持“延迟退休”的人数与年龄的统计结果如下: (I)由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年龄的众数和平均数; (II)由以上统计数据填 22 列联表,并判断是否有 95%的把握认为以 45 岁为分界点的不同人群对“延迟 退休年龄政策”的支持度有差异; 参考数据: 2= ( )2 ( + )( + )( + )( + ) (III)若以 45 岁为

5、分界点,从不支持“延迟退休”的人中按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 8 人参加某项活动.现从这 8 人中随机抽 2 人.求抽到的 2 人中 1 人是 45 岁以下,另一人是 45 岁以上的概率. 20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1 = 2, + 1= 2 + (I)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设,求数列的前 n 项和 =(3 1) 21某二手车直卖网站对其所经营的一款品牌汽车的使用年数 x 与销售价格 y(单位:万元,辆)进行了记 录整理,得到如下数据: (I)画散点图可以看出,z 与 x 有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请求出 z 与 x 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系数精确到 , 0.01); (II)求 y 关于 x 的回归方程,

6、并预测某辆该款汽车当使用年数为 10 年时售价约为多少 3 参考公式: = = 1( )( ) = 1( )2 = = 1 = 1 2 2 , = 参考数据: 6 = 1 = 187.4, 6 = 1 = 47.64, 6 = 1 2 = 139,1.03 0.03,1.02 0.02. 22已知(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e=2.71828),其反函数为,函数的最小 ()= = ()() () 值为 m (1)求曲线在点的切线方程; = ()+ 2(1,2) (2)求证:. 2 1()=(3 2) 在 故答案为:B 2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的运用,考查充要条件的判断,意在

7、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和分析推理能力.(2) 利用集合法判断充要条件,首先分清条件和结论;然后化简每一个命题,建立命题 和集合的对应关系.,;最后利用下面的结论判断:若,则 、: = |()成立: = |()成立 是 的充分条件,若,则 是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若,则 是 的必要条件,若,则 是 的 必要非充分条件;若且,即时,则 是 的充要条件. = 6B 【解析】试题分析:对各数据分层为三个区间,然后根据系数抽样方法从中抽取 7 人,得到抽取比例为 , 然后各层按照此比例抽取 解:由已知,将个数据分为三个层次是130,138,139,151,152,153,根据系数抽样方法从中抽 取

8、 7 人,得到抽取比例为 , 所以成绩在区间139,151中共有 20 名运动员,抽取人数为 20 =4; 故选 B 考点:茎叶图 7C 【解析】 【分析】 先由函数平移得解析式,由函数为偶函数得,从而得 = (2 + 3 + )sin( 3 + )= 1 .进而结合条件的范围可得解. 3 + = 2 + , 【详解】 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后所得图像对应函数是: ()= (2 + ) 6 . = sin2( + 6) + = (2 + 3 + ) 由此函数为偶函数得时有:. = 0 sin( 3 + )= 1 所以.即. 3 + = 2 + , = 6 + , 由,得. 0 0,

9、0 + = 1 取得等号,故函数的最小值为 9.,答案为 9. 考点:本试题主要考查了均值不等式求解最值的运用。 点评:解决该试题的关键是构造均值不等式的结构特点,利用一正二定三相等的思路来分析求解得到结 论。 15 4 3 9 【解析】 【分析】 先化简,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大值,即得 f(x)的最大值. () = 2 2(1 2 2)2() 【详解】 由题得, () = 2(1 + 2 2 2 1) = 2 2 2 2 = 2 2(1 2 2) 所以 2() = 42 2(1 2 2)(1 2 2) = 2 2 2 2(1 2 2)(1 2 2) 2 ( 22 2 + (1 2 2) +

10、 (1 2 2) 3 )3= 16 27, 所以.故答案为: () 4 3 3 = 4 9 3 4 3 9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 计算能力. 164 【解析】 【分析】 4 第 1 行数组成的数列是以 2 为首项,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第 j 列数组成的数列 1( = 1,2,) 是以 j+1 为首项,公差为 j 的等差数列,求出通项公式,就求出结果 ( = 1,2,) 【详解】 第 i 行第 j 列的数记为.那么每一组 i 与 j 的组合就是表中一个数. ( = 1,2,) 因为第一行数组成的数列是以 2 为首

11、项,公差为 1 的等差数列, 1( = 1,2,) 所以, 1= 2 + ( 1) 1 = + 1 所以第 j 列数组成的数列是以 j+1 为首项,公差为 j 的等差数列, ( = 1,2,) 所以. = ( + 1) + ( 1) = + 1 令, = + 1 = 70 , = 69 = 1 69 = 3 23 = 23 3 = 69 1 所以,表中 70 共出现 4 次. 故答案为:4. 【点睛】 本题考查了行列模型的等差数列应用,解题时利用首项和公差写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运用通项公式 求值,是中档题 17 (I) (II) = 2= 2( + 1) 【解析】 【分析】 (I)根据已知求

12、出的通项公式. (II) 由题意可知,再利用裂 = 2,再写出数列 = 1 2( + 1) = 1 2( 1 1 + 1) 项相消法求和得解. 【详解】 (I)设公差为 ,因为,所以,解得 32= 19 (2 + 2)2= 2(2 + 8) = 2或 = 0(舍), 所以. = 2 (II)由题意可知: = 1 2( + 1) = 1 2( 1 1 + 1) 所以 . = 1 2(1 1 2 + 1 2 1 3 + . + 1 1 + 1) = 2( + 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通项的求法和裂项相消法求和,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 能力. 18(1)k ,k+ (kZ); (2) . 6 3 2 3 【解析】 【分析】 ()化简函数,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