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1].ppt课件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8912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6.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题西林壁》[1].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题西林壁》[1].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题西林壁》[1].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题西林壁》[1].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题西林壁》[1].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题西林壁》[1].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题西林壁》[1].ppt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西 林 壁 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早年中进士,以文章知名。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作品大都挥洒自如,明快豪放。他以诗为词,扩展了词的领域和表现手法,对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东坡全集。,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第苏辙合称为“三苏”。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轼47岁时所作,元丰七年(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径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

2、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学习生字: 莫 ( ) 腊( ) 浑( ) 疑( ) 豚( ),题西林壁 题:写 西林:西林寺 壁:石壁,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独立识字学词。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文中所 蕴含的道理。,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

3、,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这,横看 成 林,侧看,侧看,成峰,远看,近看,抬 头 仰 望,抬 头 仰 望,低 头 俯 视,低 头 俯 视,诗的意思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的景色却各不相同。,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 是因为自己身在这岑峦叠翠的深山 之中。,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

4、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1、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 2、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放飞想象: 横看, 庐山 绵延不绝 侧看, 庐山 高耸入云 远望, 庐山 云遮雾涌 近看, 庐山 悬崖峭壁 俯视,庐山 深沟幽壑(h) 仰望,庐山 重峦叠嶂,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背一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测一测:,诗中蕴含的道理: 对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客观地、 冷静地、多角度的进行调查分析,就容易局部的事物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客观的对这个事物作出合理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