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说课稿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794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功》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功》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功》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功》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功》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说课稿(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第一节 功,说课人:武琳,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功,该节课选自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现在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五、教学过程设计,四、教法与学法,六、板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与意义,功概念比较复杂、抽象,学生常常容易会把生活中的“工作”“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节课是综合地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等知识来展开的,它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

2、系统性。,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与意义,可以说是前面所学的知识的延伸,又为以后学习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知识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并且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教材中的情景图片,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了学生对物理的亲切感和兴趣,体现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新课程理念。这节课需要用1课时来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力对物体做功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以及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功的单位(J),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

3、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判断物体有没有做功。,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教材分析,(三)教学重点,功的计算是即将学习的功率、机械效率的基础,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一、教材分析,(四)教学难点,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

4、,一、教材分析,由于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二、学情分析,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因此这节课可综合应用学生体验法、讲授法和分组讨论法并辅以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三、教法与学法,1、知识与技能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5、。 知道功的公式,会对有关功的问题进行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功的单位(J),了解1J的功大约有多大。 2、过程与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会判断物体有没有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历史,进一步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逐步形成献身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功的计算是即将学习的功率、机械效率的基础,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我把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 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从汉字“功

6、”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判断一个力有没有做功作为本节的难点,四、教学目标,教学中应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设计如下 :,五、教学过程设计,1、关于新课的引入,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以投影图片和课中第一段文字引入课题,引

7、导学生思考,提出“什么是功”一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以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物理学中对“功”的认识,同时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谈谈对“功”一词的看法,我从中重点突出“做功”跟“力的成效”的联系,2、关于讲授新课,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与观察。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生活实例、课件演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1)、关于功的概念的建立,首先我引导学生紧抓“力的成效”来认识生活中物体做功的现象,给学生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 ,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概念。并举出例子:人推小车前进的过程,推力对小车做了功也可以说人对小车做

8、了功。,(2)关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在引入功的概念后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对物体做了功或者说施力物体对物体 做了功。然后出示图片,给同学分析这两幅图中力对物体都做了功。 让学生们找出这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成效,(3)关于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利用身边的实例进行分析,不仅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还使学生加深了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理解。 出示三幅图片,让学生思考每幅图中力对物体有没做功,并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搬而不动,拉而不动,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判断,没有力作用

9、在物体上,如果 F 跟S 方向互相垂直,力不做功,判断,(3)关于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从而归纳出力对物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这样安排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知识点记得更牢固。,1、 搬运工在平地上行走,他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2、此人扛着货物上楼,他对货物向上的支持力对货物做功吗?,判断,起重机先将重物提高S1, 再水平移动距离S2, 起重机在哪个阶段对重物做了功?,判断,(4)关于功的计算的授课 (约十二分钟),在研究功的计算时,由于“功力距离”是物理学中的规定,初学者常感到不好理解,因此教学中我注意联系实际,通过在课堂让学生个别体验,(搬

10、砖头多少和高度的不同)和多媒体分析引导,使学生获得较生动的感性认识,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力越大,通过的距离越长,做功就越多;顺势引出关于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从而得到功的大小的定义:物理学中规定功的大小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4)关于功的计算的授课,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单位时,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学习W=Fs并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 。 接着我会给学生分析例题并板书做题过程同时我在课堂中设计了一道练习题,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的运用,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习题1、甲同学用10N的水平拉力将重 30

11、0N的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移动了10m,乙同学将这只箱子匀速举高2m,甲同学做功_J,乙同学做功_J。,(5)课堂小结,、知识内容小结: 要点由学生共 同来总结. 、学习方法小结: 总结如何抓住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功,一、什么叫力对物体做功 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1、有F,但s=0 2、有s,但F=0 3,、有F和s,但F s 四、功的计算 1、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F * s 2、单位:焦耳 焦 J,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教材是在有力学基础知识前提下去构建“功”的概念;而“功”是对于目前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而抽象的概念。鉴于学生认知水平,如何让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功的概念,同时又有较大兴趣来投入学习,这是一个难题。于是我借鉴了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的教学思路,紧抓课标要求,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的事例理解功的概念,最后才引导学生认识:功的大小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乘积。,以上是我对功这一节课上进行授课的总体思路和主要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望大家给予指导。,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