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8862670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历史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24夏商史官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这一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完全脱离 B说明了史官的地位大幅提升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D体现了周代政治趋向理性化25管仲在齐国推行了“官山海”政策,通过垄断制盐业和冶铁业的运营,沉重打击了齐国的私营盐铁业,使盐铁业重新回到“工商食官”状态。这种做法的深远影响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经济国有化政策萌发C推动重农抑商政策出现 D土地国有制完全瓦解26西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而丞相杨敝事先并不知晓,或曰应关白(关

2、白:禀告)丞相。光谓:“此内朝事,无关外朝也”。材料说明A汉武帝对丞相失去信任 B丞相完全失去政事决策权 C霍光专横跋扈独揽朝政 D君主专制大大加强27魏晋时期的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宋代的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周易中有关的观念去注释论语。这表明宋代A儒家思想重新获得尊崇地位 B孔孟学说复兴和儒学振兴C理学形成并成为官方哲学 D儒释道三种文化完全融合28以下是张海鹏先生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第一卷 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二卷 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三卷 (18651895)第四卷 从戊戌维新到义和团(18951901)第五卷 新政、立宪与

3、辛亥革命(19011912) A早期近代化的尝试 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29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观念的复兴C向西方学习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30.下表是抗战时期中日双方报刊上登载的部分战役中,日方伤亡情况的统计数据战役名中方统计日方统计平型关战役歼灭日军1000余人亡167人,伤94人武

4、汉会战毙伤日军20余万人自身伤亡3万余人,因病减员6.7万余人徐州会战毙伤日军5万余人伤亡3.2万人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伪军)伤亡失踪1202人根据这些数据,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国共合作共同抗击侵略者 B.日军受到沉重打击C.体现中日双方战略意图 D.抗战进入相持阶段31.1983年,中共中央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超过规定雇请多个帮工”采取“不宣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的“三不”政策。“三不”政策A说明左倾思想仍占主导地位 B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充分发挥了市场的

5、调节作用 D稳定了农村经济发展机制32.“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则,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这项“原则” A.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确保了罗马帝国居民权利平等C.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33.二战后初期美国认为,美国庞大的生产能力和日益提高的国民经济潜力,可以解决欧洲国家的通货膨胀、货币短缺等问题,从而为美国在多边自由贸易国际体系下进行经济扩张提供有利时机。为此美国A实行对德分区占领 B倡导成立联合国C实施马歇尔计划 D发起成立关贸总协定341921年,苏俄

6、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为经济长远发展拟定计划,并为落实当年的经济计划提供可操作的方案。此后,该组织提供的计划数字越来越重要,到了1926年,这些计划数字已经成为苏联中央委员会决策的重要依据。据此可知当时苏俄(联) A已经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B行政体制与经济政策存在矛盾C面临的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 D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基本一致35.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独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C.获得了中

7、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 唐代制定并颁布的唐律疏议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法典成,为中国古代法律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唐律疏议浸染了浓厚的儒家文化色彩,法律“出于礼则入于刑”“德主而刑辅”,“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其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亲属、婚姻、继承、物权之类的民事关系统统被纳入到刑法体系中去了。中国古代法律所及之处,没有纯粹的私人事务,一切都与国家有关。唐律疏议体现了古代中国“法自君出,权尊于法”的原则,在中央,刑部隶属于尚书省,

8、受制于丞相;在地方,法律由州、郡、县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由于法律的严酷和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法律只不过是“必要的邪恶”,因而息讼、 重调解便成了中国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 整理改编自百度唐律疏议等材料二 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提出,“私法是一回事,公法是另一回事。前者是私人契书、协议和要式口约等,后者是指公共法律、元老院决议和盟约。”法学家关于公私法的分类,使罗马统治者能够分别制定了旨在保护以皇帝为首的国家利益的公法和旨在保护自由民个人利益的私法。而私法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张锐智罗马法学家关于公法私法划分的意义与启示等

9、整理(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的异同。(10分)(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法律文化与古罗马法律文化不同的历史原因,并说明二者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

10、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狱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换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上表是自古代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

11、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清代官修图书的制度与机构,至少可追溯到清入关前皇太极时期的文馆之设。天聪十年(1636),改文馆为内三院,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十八年六月,复改内阁为内三院。康熙九年(1670),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另设翰林院。此后的官修图书,主要由翰林院承担,内阁、詹事府、内务府和雍正以后的军机处、方略馆,也都有修书或参与修书之责。顺治年间,虽然连年征战,但摄政王多尔衮和清世祖福临,仍然谕令撰修了一批图书,如赋役全书、人臣儆心录、资政要览、御注孝经等,还曾下令纂修明史,但未能完成。官修图书的类别,包括经学、史学、天文、历法、数学、农艺

12、、文学等等各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康雍时期的官修图书不下100 种,大约平均三年编成两种书,乾隆时期不下120 种,平均一年编成两种书,这是以往任何朝代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而且,官修图书中卷帙繁多者为数不少,一书动辄百卷以至数百卷,更有10000 卷本的古今图书集成和收集3457 种著作、合计79070 卷的四库全书,都是中国书史中罕见的巨著。而这样的巨著出现在清朝前期,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康熙帝命令修纂的康熙字典,是所谓“钦定”之书。乾隆年间,有王锡侯作字贯一书,其中有不少驳正康熙字典谬误之处,被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王锡侯全家因此被杀,字贯书版以及王锡侯的其他著作也均被销毁。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

13、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官修图书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朝官修图书的影响。(6分)模仿练习1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2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3

14、.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4.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5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6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