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88624399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三生物课本回归资料必修三(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三生物回归课资料 稳态与环境部分 2010.5第一部分稳态与调节(包括l一3章)一、重要概念1细胞外液: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存在于_的部分,叫做_。主要包括_等。注意: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尿液、汗液等不属于细胞外液。血红蛋白也不属于细胞外液。2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_生活的液体环境。(简言之:内环境=细胞外液)3组织液:存在于组织间隙的液体,也称细胞间隙液。是体内多数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4渗透压:指溶液中_对水的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量。5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_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_6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

2、感受外界刺激后,由 _变为_的过程。7反射弧:参与反射活动的_,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要能根据反射弧神经中枢内突触的构造,来判断组成反射弧的五部分结构。8效应器_和它所支配的_。9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包括_(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和_(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胞体膜或树突膜)。10突触小体: 一个神经元的_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个小枝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11动物激素调节:由动物_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12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_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

3、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13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H+、)通过_的传送 (血液循环),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_是 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14非特异性免疫:是_就有的不是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_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由身体的第_防线组成)15特异性免疫:人_才产生的只能对某一_病原体或异物起到防御作用。(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_和淋巴循环而组成)16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_、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_和吞噬细胞)及免疫活性物质(_等)17体液免疫:由浆细胞产生_消灭抗原的免疫方式。18。细胞免疫:由_作用于_释放出抗原,并使其被消灭的免疫方式。1细

4、胞外 细胞外液 组织液、血浆、淋巴 2体内细胞 4溶质微粒5器官、系统 相对稳定状态 6相对静止状态 显著活跃状态 7神经结构8运动神经未梢 肌肉和腺体 9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 10轴突末梢 11内分泌12信息 l3体液 激素调节 14生来 多种病原体 第一、二道15出生后特定血液循环。16骨髓、胸腺 淋巴细胞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17抗体 18效应T细胞 靶细胞19吞噬细胞:_免疫中这种细胞能直接将各种病原体吞噬以后进行细胞内消化而被消灭,即参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这种细胞能对侵入人体的毒性很强的病原体处理,使其露出_,并呈递给T细胞;也能将体液免疫效应阶段中最后形成的沉淀

5、或_吞噬消化。此细胞不识别抗原,但能识别“非己”成分。20.B细胞、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这些细胞都是与_相关的细胞。B细胞是直接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_与记忆B细胞 接受抗原刺激后均可_形成效应B细胞及记忆B细胞,但后者比 前者更强烈。效应B细胞是不直接识别抗原的,但能产生识别抗原的抗体。21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这些细胞都与_相关的细胞,且其中的T细胞还与体液免疫相关。T细胞源于骨髓中的一些造血干细胞,进入 _以后成熟。T细胞与记忆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均可增殖分化形成 _,但后者比前者更强烈。22抗原:抗原是指能够引起机体产生_反应的物质。对于人体而言,各种病原体(如

6、细菌、病毒)、异体的组织细胞、异型的血细胞、细菌外毒素、自身体内产生的癌细胞和自身衰老的细胞等等都是抗原。23抗体:是指机体接受相应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_,这类物质主要分布在_中,能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机体细胞的黏附。如血清中能中和细菌外毒素毒性的抗毒素、能使细菌发生特异性凝集的凝集素等都是抗体,另外,组织液、淋巴和外分泌液中也有抗体的分布。24过敏反应:已_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25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如某些鱼虾(的蛋白质)、花粉、室内尘土、青霉素等。过敏原_进入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26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

7、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的_当作_进行攻击而引起的损伤。例如: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27向光性:在_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28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_的调节作用的_有机物。29顶端优势:植物的_优先生长而_受到抑制的现象。冒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而侧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应用:果树的整枝修剪、棉花的摘心。30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如:2,4-D、NAA、乙烯利、青鲜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 _、原料_、效果_等优

8、点。19非特异性 抗原 细胞集团 20体液免疫 B细胞 增殖分化21细胞免疫 胸腺 效应T细胞及记忆B细胞 22特异性免疫23球蛋白 血清 24免疫的机体 25再次 26组织和器官 异物27单侧光 28显著 微量 29顶芽 侧芽 30合成 广泛 稳定二、重要原理、结论1体液与内环境 概念: 血浆 内环境=细胞外液 组织液 淋巴 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共同构成_,其中含量较多的是_,占到_。2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_,说明生命系统起源于原始海洋,血浆成分:含量最多的是_、其次是_,此外还有无机盐、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成分相比,主要差异为:_与组织液成分最相似的

9、是:淋巴;血清与血浆在成分上的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原。3体内大多数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红细胞的内环境是_,淋巴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_,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具体内环境是_。4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有: (1)过敏反应时,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 (2)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的组织液增加;(3)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4)肾小球肾炎导致蛋白尿;(5)淋巴循环受阻等5血浆渗透压主要与_、_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取决于_。37时,血浆渗透压为_,与0.9的NaCl等渗。正常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

10、57.45之间,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如_等。血液由_和_组成。在血液中有淋巴细胞,但淋巴中没有红细胞。细胞不仅依赖于_,也参与了_的形成和维护。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例如:_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_,就会出现_,最终会引起死亡。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与稳态调节直接相关的系统有_、_、_、_8机体内,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元的某一部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_。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_。兴奋在_的传递是单方向的。由于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只能由_释放,

11、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与受体结合),使后一个神经元_,所以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由于兴奋通过突触时,要经过电信号_电信号的变化,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较在一个神经元上传导的要慢。1体液 细胞内液 23 2盐溶液 水 蛋白质 血浆中有较多的蛋白质3组织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和淋巴 组织液和血浆 5无机盐 蛋白质Na+和Cl- 770kPa HC03-、HP042- 6血浆 血细胞 7.内环境 内环境肾 肾功能衰竭时 尿毒症 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共同维持 消化 呼吸 循环排泄 8.双向的 一致 神经元之间 突触前膜 兴奋或抑制 化学信号小脑有维持_的中枢;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_;下丘脑有_、_、_,还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10_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_。如果S区受损,会得_,症状是能_,不能_,如果一个人能讲但听不懂,可能是_区受损。(P21)11.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_,它是由_分泌的,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