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一师一优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622823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一师一优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一师一优课(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制发单位:青岛市教育局 | 文件字号:青教通字20159号 | 成文日期:2015年02月16日各区、市教育(体)局,高新区社会事务局,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 为深化全市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促进全市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汇聚我市优质课程资源,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413号)和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鲁教师字201418号)要求,

2、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中小学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范围 全市中小学教师。 二、主要任务(一)“一师一优课”。全市教师要根据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和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在全员远程研修、校本研修基础上,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校内进行交流研讨,研究课既要体现学科教学改革成果,也要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成效。(二)“一课一名师”。在全市教师全员研究课、交流课的基础上,通过推荐优秀教师参与区(市)、市二级“晒课”和“赛课”活动,使每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课型至少有一位优秀教师讲授,形成优质课程资源,供全市教师学习借鉴。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

3、争取用3至5年时间,逐步形成覆盖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 三、实施原则(一)坚持与促进全市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贯彻到“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全过程,使活动成为推动我市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载体。(二)坚持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与教师全员培训相结合,教师全员培训要以校本研修为基本组织形式,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整合设计,激励教师将集中培训学习成果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改进中。(三)坚持与促进中小学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相结合。倡导、鼓励、支持中小学教师在开展“一师一优课”和

4、“一课一名师”活动中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水平为抓手,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四)坚持与促进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优质课程资源框架和标准体系,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形成我市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体系。 四、活动实施(一)创建“优课”各区市、学校按照关于开展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青教处函2014177号)安排,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和推广价值的“优课”。(二)区市 “晒课”和“赛课”各区市、局属各学校、有关民办学校建立“

5、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专题网站,在区市或学校范围进行在线“晒课”交流活动。在各校推荐“优课”基础上,以区(市)为单位分学段、学科组织“赛课”,遴选并向市级推荐“优课”。(三)市级“晒课”2015年3月底前,普通中小学组织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职业学校组织在省“晒课”平台进行“晒课”,各区市每学段、每学科遴选“优课”数见附件。(四)市级“赛课”1.2015年4月底前,由市电教馆牵头,市普教研室和市职教研室具体实施,组建由教研员、电教专家和优秀教师共同参加的市级专家评审组,遴选市级“优课”。2.2015年4月底,由市教育局人事处(教师工作处)负责,把我市遴选出的普通中小学“优课”按

6、省教育厅文件要求上报省教育厅人事处。 五、组织保障(一)加强统筹协调成立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全市中小学教师“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由市电教馆负责统筹,人事处(教师工作处)、普教研、职教研等处室共同组织实施。(二)建立激励机制把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获得“优课”作为推荐参加同级优质课评选的前提条件。把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情况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把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评选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教学能手的重要依据。把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情况作为中小学教师队

7、伍建设水平评估和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 六、有关要求1.各区市成立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活动的组织领导,各区市电教站(教育信息中心)负责牵头,统筹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开展活动所需的各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协作。各区市教研机构在“优课”创建过程中,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帮助教师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研究活动。2.各中小学校要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对教师参加全员培训、校本研修和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工作制定计划,抓好组织实施,帮助教师制作“优课”课堂实录(教学过程视频)。3.全市中小学教师要积极参与“一师一优

8、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提高教材分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应用水平。 附件:1.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处室工作分工 3.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研究内容 4.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学标准 5.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技术标准 6.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推荐名额分配表 青岛市教育局 2015年2月15日附件1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 长:邓云锋 市教育局局

9、长副组长:张锡科 市教育局副局长 周民书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 铨 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洪琪 市教育局副局长成 员:陈 健 市教育局人事处(教师工作处)处长万初迅 市教育局计划财务处处长王旭昌 市电化教育馆馆长安善航 市职业技术教育教研室主任张思峰 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主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电化教育馆。附件2青岛市“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处室工作分工一、市电教馆1.负责活动的组织、保障工作,在学校和教师创建“优课”过程中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支持。 2.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供教师选择使用。3.完成我市“晒课”技术培训工作。二、市普教研室1.组织

10、教研员建立网上学科教研指导中心,指导本学科骨干教师成立优秀教师网上工作室,借助晒课平台开展常态化校本教研,给予晒课教师教材教法、教材分析等方面指导。2.从严执行省定普通中小学“优课”教学标准,遴选出市级“优课”课例和推荐参加省级“优课”课例,并汇聚我市优质教育资源。三、市职教研室研制职业学校“优课”教学标准,遴选出市级“优课”课例,并汇聚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四、人事处(教师工作处)1.组织教师参加省远程研修,确保研修质量。2.把教师参加“一师一优课”活动情况纳入教师专业发展档案,作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把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课”作为教师评选市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市教

11、学能手的重要依据。五、计财处做好“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经费保障工作。附件3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研究内容“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课”,是指教学内容相对完整的课,如语文教学中的一篇课文,或数学教学中的一节。教师只是展示、交流其中的一个课时,但提供交流的研究课应包括以下内容:1.关于课程标准的研究。教师应清晰地说明本课教材的教学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2.关于教材内容的研究。教师要说明研究相关教学内容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不同教材版本对相关教学内容的处理,课程教材内容的整合,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教材内容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本部分

12、内容的教学应分为几个课时,包括哪些课型,等等。3.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分析,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等等。4.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包括学生课前或课外学习活动设计、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生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评测工具和方法设计,等等。5.所用课件及相关资源(或资源链接)。6.课堂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在自动录播教室中进行自动录播。7.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8.同行教师或专家观课、评课记录。9.课后自我反思。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须符合2011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鼓励和提倡教师

13、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课堂实录(指教学过程视频)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提倡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附件4山东省“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教学标准1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书育人。根据学科性质和特点,引领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结合课程内容,自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先进的教学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

14、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3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研究课程标准、研究学情的基础上,科学、精准定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可观测,可评价;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新情况、新变化,生成新的教学目标,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新问题。教学目标具体、可测、针对性强,达成度高。4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开发、利用学生及其周围世界的各种教育资源,教学内容的安排切实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性地实现教学内容的最优化。5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策略。坚持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有明确的问题导向,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心理、学习特点的一致性,采用灵活、多样、求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与教学实施过程的深度融合。6教学效果显著。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等等;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教学相长,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