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61881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江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 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减少贫富差距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平均财富和消除

2、等级制度的内容,这也与董仲舒的阶级利益不符;C项是西周时期的制度。考点:董仲舒的经济思想点评:此题考查的是董仲舒的经济思想。比较常考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2. 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答案】D【解析】魏晋时期,斥责佛教的人在指出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危害的同时,

3、强调“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友朋之信”,这正是儒家伦理的体现,也表现了佛教“四大皆空”与它的冲突抵触。【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佛道三教的冲突和融合(三教合一)。3.明清时期贞节旌表制度发达,使得不能参与科举考试当官的女性,也有了光大门楣的机会。一些妇女较主动地选择了守寡一途,以使自己在家族家庭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及财产的继承权。材料的主旨是A. 理学纲常开始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B. 贞节旌表制度存在一定的社会基础C. 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妇女的地位D. 君主专制的强化阻碍了社会的进步【答案】B【解析】妇女通过贞节旌表制度获取一定的社会地位,主要是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说明该制

4、度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B正确;理学开始束缚女性从宋朝已经开始,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品经济发展对于女性地位提高作用,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女性光大门楣的机会,与君主专制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D错误。4.中东战纪本末是戊戌变法期间最畅销的书籍。其中写道“迨观日报所述,始知华军中虽有充数之卒伍,绝无拒敌之心情,是故日兵甫至,华兵骤遁,偶有枪炮之声起于华垒,亦全不以命中为意。”材料描述的该战争A. 导致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 将战火从东北扩大到了京津地区C. 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设厂D. 获得了武装控制京津地区的特权【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来看,这场战争发生于戊戌变法之

5、前,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据此可以确定是甲午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故答案为C项。A、B项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局部侵略战争,均排除;D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点睛】本题的解答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从“中东战纪本末是戊戌变法期间最畅销的书籍”可知,这场战争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前,同时从材料信息可知是中日之间的战争,据此可以排除发生在戊戌变法之后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九一八事变,从而确定正确答案。5.中国近代有学者提到: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竟更起,往往年

6、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此自舟车大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见者也。”这一观念产生的社会影响是A. 推动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兴起B. 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C. 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 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答案】B【解析】材料与“日本明治维新”“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民主革命意识”无关,排除ACD;“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表明学者认为外来的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故B正确。【名师点睛】抓住材料的主旨是解题关键,材料意为外来的物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能够战胜旧物种。6.1911年10月12日,刚刚到达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孙中山从一份地方报纸上看到

7、一个有关中国的消息,他当时的第一想法便是尽快回国,以实现亲自领导革命的夙愿。这一消息应是A. 武昌起义爆发B. 中华民国成立C. 清帝退位D. 同盟会成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11年10月12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消息传到美国后,孙中山尽快回国,故A项正确;B项是1912年元旦,排除;C项是1912年2月退位,排除;D项成立于1905年,排除。【点睛】“1911年10月12日”是关键时间信息。7.小说妖梦中有一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这样的对联最有可能出自A. 洋务运动时期B. 辛亥革命时

8、期C. 戊戌变法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由“白话通神”“古文讨厌”可知,该对联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故此对联最有可能出自新文化运动,应选择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戊戌变法都不涉及反对文言文的问题,故可排除ABC三项。8.“这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从此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积极向上的因素。”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A.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 取得了反

9、帝斗争的完全胜利【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可知指的是巴黎和会上中国拒绝在合约上签字,所以这一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A正确;五四运动并未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的是义和团运动,故B错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是国民大革命,故C错误;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由材料“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可知指的是五四运动促使中国政府拒绝在巴黎和会合约上签字,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9.1927年冬天至1928年春

10、天,“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区域井冈山的同志们中有些人提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这个疑问。”为了及时回答这个疑问,毛泽东发表了A. 井冈山的斗争B.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 新民主主义论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答案】A【解析】【详解】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时期发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故答案为A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的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在国民革命时期发表的文章,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D项。10.下表是近代中国部分年份进出口

11、商品贸易比重表(占总值)。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趋于平衡 B. 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C. 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 D. 民族工业在“一战”后迅速萧条【答案】C【解析】近代中国轻重工业畸形发展,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南京国民政府优于发展重工业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比照一战前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信息,排除D;从进口出口的信息来看,当时国内工业建设有所发展,故选C。11.“不平等条约”是政治上、道义上的说法,在国际法和外交上意义不大。条约是国家之间的协议,信守条约是法律原则。“废除不平等条约”在国际法上行不通,“修约”是国际常态。以下符合材料思想的是A.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12、拒绝修约要求B. 义和团运动时期的“扶清灭洋”C. 民国时期发起“改订新约运动”D. 新中国初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答案】C【解析】【详解】为了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同时也为扩大税源解决内战军费,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发起了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在承认基础上加以修改的“改订新约运动”。故答案为C项。A项是英国的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的拒绝,排除;B项与修改条约无关,排除;D项属于废除不平等条约,不是“修约”,排除。【点睛】从1928年6月起,国民政府大力宣传要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并发起一场同列强“改订新约”的运动。这一运动主要集中于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两

13、项。国民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恢复了我国长期丧失的主权,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在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一运动很不彻底,其有关废除领事裁判权的规定,实质是一纸空文。12.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

14、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13.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

15、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A. 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 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 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途径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包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采取逐步的和平的方法,故D选项正确;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属于一五计划,故A选项错误;三大改造并未涉及利用沿海工业,故B选项错误;C选项的表述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故C选项错误。故选D。14.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 “百家争鸣”的方针B. “百花齐放”的主张C. “文化革命”的观点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答案】A【解析】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