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61879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95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鹰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鹰潭市鹰潭市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 说明:说明:1 1、卷面满分、卷面满分 1001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9090 分钟。分钟。 2.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中性笔或铅笔将学校名称、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等信息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3.3.本试卷分为第本试卷分为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4848 分)和第分)和第卷(非选择题卷(非选择题 5252 分)分) 。 第第卷(选择题卷(选择题 4848 分

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48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目要求的。目要求的。 ) 1.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所勾勒的天下蓝图是万物和谐、各遂性命、充满生机的协调世界,这恰好是今天我 国正在努力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个派别是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答案】C 【解析】 道家主张无为,崇尚自然,倡导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符合材料中“实现的生态文明社会的伟大理想。 ”的信息,故 C 正确;A 主张维护等级

3、秩序;B 主张兼爱非攻思想;C 主张依法治国。 2.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政治关系上,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 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A. 强化了男尊女卑观念 B. 体现了宗法分封原则 C. 体现了敬天法祖观念 D. 服务于专制集权制度 【答案】D 【解析】 - 2 - 材料中论述的是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思想,主要是服务于大一统专制通知的需要,D 正确;A 中男尊女卑不符 合材料主旨;宗法制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C 仍属与宗法制内涵。 3.宋代以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

4、反映出儒家 学者所强调的 A.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明人品忠厚和文化知识在家族传承中的作用,可见强调了儒家 学者强调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的思想,故选 A;“存天理,灭人欲”指明理见性,除去人的私欲,与材料无 关,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排除 C;“格物致知”指探究外物知识,贯通明理,不符合 题意,排除 D。 4.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 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 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 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 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5、 【答案】C 【解析】 【详解】图一反映的是宋朝理学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明清时期儒学的发展;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了传统 儒学的发展演变过程,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图二,排除;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是在唐宋时期,不符合图 - 3 - 二,故 B 项排除;两幅图都是儒学的发展,都没有体现出近代民主思想,故 D 项排除。 5.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 ”由 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 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 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C. 格物致知在于明德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心”的作用,结合所学知

6、识可知,陆王心学提出和发展了“心学”的理论,而作为陆王 心学代表的王阳明更是结合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的观点提出了“心外无物”的观点,强调内心反 省恢复良知,故选 B;A 是董仲舒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A;C 是朱熹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C;D 是 李贽的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6.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A. 抨击程朱理学 B. 反对君主专制 C. 继承儒家思想 D. 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 “缘夫天下之大, 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和“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

7、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可见均反对君主专 制,故选 B;材料不涉及程朱理学,排除 A;C 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经世致用强调做学问要有益于国事,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 7.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柏拉图认为: “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 ”这说明两人都 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 C. 尊崇法律权威 - 4 - D. 追求政治民主 【答案】C 【解析】 “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 ” “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说明二人都主张尊崇法律权威,C 正 确;A 和

8、B 是苏格拉底主张;D 是柏拉图主张。 8.依据下图可看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 圣母图 A. 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 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 C. 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 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文艺复兴中意大利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艺术创作以及文 化领域的成就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文艺复兴的主题就是人文主义,因此以人性为中心的创作占多数,因此本 题选择 A 选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9.中世纪时天主教规定只有神父才能阅读圣经 ,到了 16 世纪中期,许多教民相信只

9、要是信徒就可以直接 阅读圣经 ,只要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 天主教会放弃对教民的精神控制 B. 信仰得救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C. 文艺复兴解放了教民的思想 D. 天主教信仰被新教信仰取代 - 5 - 【答案】B 【解析】 【详解】天主教会想加强对教民的精神控制,而非放弃对教民的精神控制,故 A 错误。宗教改革后,教民相 信只要信仰即可得救,这表明“因信称义”的思想受到了民众的认同,深入人心,故 B 正确。材料体现的是 宗教改革的影响,而不是文艺复兴的影响,故 C 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因信称义” ,而未涉及信仰新教的问题, 故 D 错误。 10.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

10、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 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 在于 A. 推翻专制 B. 人身自由 C. 思想自由 D. 主权在民 【答案】C 【解析】 康德指出了推翻专制革命对于思想启蒙的局限性,认为“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故 A 项错误;康 德重在强调思想启蒙的重要性,不涉及人身自由和主权在民,故 BD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康德认为革命不 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不能使人思想自由,革命只是用新的偏见去代替旧的偏见,因此启蒙运动的真 谛就在于可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达到思想自由,

11、故 C 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的准确理解,结合所学康德的启蒙思想 分析解答。 11.下表为不同文献对某一事物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 A. 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 B. 指南针最早出现于宋代 C. 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达. D. 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 【答案】D 【解析】 - 6 - 【详解】材料中只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而没有涉及指南针在航海中普及较快的信息,故 A 错误。指 南针在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故 B 错误。材料涉及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而没有涉及宋代中国航海业高度发 达,故 C 错误。两则材料反映了指南针具有辨别方向的作用,

12、且在宋代指南针应用于海航,故 D 正确。 12.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 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B. 为了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 C. 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D. 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随着商业城镇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原本代表上层文化的赋、诗等已经不能满足市井生活的需要,代之 而起的是表达形式越来越简单和直白的词、小说等文学形式,反映了古代中国文学逐渐平民化的发展趋势, 故选 D。A 中“普遍”太绝对,排除;B 没有

13、揭示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排除 B;材不是探讨汉字演进规律,排 除 C。 13.张芝是东汉著名书法家,其“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连者,气脉通于隔行” 。 下列书法作品与张芝所擅书法字体一致的是 A. B. - 7 -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并结合所学判断可得出张芝所擅书法字体是草书, 四幅作品中 C 项是草书,故 C 项正确;A 项是篆书,B 项是隶书,D 项是楷书。故排除 ABD 三项。 14.下表为 16 世纪至 17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A. 科技发展水平不同 B. 文化间的交流

14、加深 C. 社会发展趋势不同 D. 政治体制本质差异 【答案】C 【解析】 表格体现出中国科技注重经验总结,西方科学注重自然科学成就,说明当时社会发展趋势不同,故 C 正确; 其他均不是材料体现发展趋势。 点睛:本题是表格类选择题,解题思路如下: A、两头看,项间比: 两头看:看头看对材料的概括说明:包括对表内容的说明,尤其要注重时间、地点等。 看尾看材料的出处和针对材料所提出的问题。 - 8 - 项间比;据问和看获得的信息,按表中所给信息找项比较或分析,找出数字变化或获取特殊数字的含义。 B、察变化、译文字: 把发掘的数字变化或特殊数字的信息,译成文字信息。 C、联教材、掘信息:据译成的文字

15、信息,联系教材,揭示其深层隐含信息。 15.对以下三次工业革命进程图的解读正确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工业没有突破 B. 第二次科技革命促使知识经济的出现 C. 三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未发生根本变化 D. 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钢铁工业是重工业,故 A 错误。新经济出现于 20 世纪的第三次工业 革命,故 B 错误。三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故 C 错误。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有新的工业部门产 生,反之,新的工业部门也进一步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即产业突破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关键,故 D 正确。 16. 19 世纪八九十年

16、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 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 64 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A. 开始开眼看世界 B. 坚持“中体西用” C. 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 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 、 “平弧三角” 、 “64 种 化学物质”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故故 D 项正确,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开 眼看世界,故 A 项错误;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中体西用李鸿章的思想 - 9 - 17.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 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 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C. 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 启蒙与救亡并重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主张兴办近代工业以实现御侮和自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