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612690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长沙市高三高考小题训练15天(第十一天)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4分,共48分)1.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人,文辞富瞻。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A. 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B. 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C. 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深入D. 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论语、孟子和荀子的特点,特别是荀子表现出的“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来看,出现这一变化是为了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说理透彻是为了让他人接受本学派的主张,故D项正确;材料中变化与思辨哲学的发展、南北文化交融无关,故AC项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儒家写作经验,故B项排除。2.下

2、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巩固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周代传统封建制度得到恢复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答案】A【解析】【详解】表格反映了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逐渐加强,王国问题逐渐解决,朝廷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巩固,故A项正确;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数量增多体现地方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恢复,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故D项排除。3.唐玄宗时官修的唐六典规定“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唐代诗

3、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一诗中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的描绘;另一位诗人薛逢也有“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的诗句。据此可知A. 文学作品喜欢夸张不足为信B. 唐代商业曾突破时间的限制C. 唐玄宗时政府放松商业控制D. 运河促进扬州洛阳商业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说明唐代商业交易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王建和薛逢的诗说明晚唐时期已经出现了夜市,这体现出唐代商业曾突破时间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唐玄宗,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运河,故D项排除。4.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祖宗朝,乡官虽见任回家,只是步行,

4、宪庙(成化)时士人始骑马,至弘治、正德间皆乘轿矣。”这一变化直接反映了A. 理学思想的影响B. 专制制度的加强C. 阶级矛盾的加剧D. 社会风尚的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祖宗朝,乡官步行,宪庙(成化)时士人始骑马,至弘治、正德间皆乘轿矣”中可以看出,明朝士大夫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变化,这体现出当时社会风尚的变化,故D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理学思想和专制制度的影响,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阶级矛盾,故C项排除。5.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从1863年先后设立起到1865年阴历五月底,共计由淮军军饷拨用经费28.8万余两,大小炮弹可月产1万多个,短炸炮月可产六七尊,分发淮军各

5、营使用,对镇压太平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李鸿章此举A. 坚定了洋务派推进军事现代化的信心B. 保证了李鸿章控制天津机器制造局C. 摆脱了列强对中国军工制造业的限制D. 加强了清王朝对湘淮系军力的信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对镇压太平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映出李鸿章设立的洋炮局有利于镇压人民的反抗,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更加坚定了洋务派推进军事近代化的信心,故A项正确;天津机器制造局是崇厚创办的,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才接办的,故B项排除;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没有使中国军工制造业摆脱列强的限制,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清政府与湘淮系军力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

6、。【点睛】“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对镇压太平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6.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记中曾认为:“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一切已足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这一认识A. 体现出康有为成熟的改革方案B. 说明了清王朝推崇西方政治体制C. 反映了维新派认识西方的肤浅D. 证明了中国学习日本体制的必要【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采鉴日本三年而宏规成,五年而条理备,八年成效举,十年而霸图定矣”中可以看出,康有为认为中国的维新变法可以很快完成,这体现出维新派对西方认识的肤浅,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康有为成熟的改革方案,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

7、现出清政府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学习日本体制的必要性,故D项排除。7.据统计,在1937年的前11个月中,马来西亚运往日本的铁矿每月平均为12.8万吨,而到12月则剧减为1.2万吨。能够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 太平洋战争破坏了铁矿生产B. 华侨罢工支援祖国抗日C. 英美对日禁运支援中国抗日D. 日本掠夺中国铁矿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1937年”“马来西亚运往日本的铁矿剧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开始后,华侨还在南洋的日企内发动一系列罢工活动,支援祖国的抗战,故B项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12月,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英美对日政策,故

8、C项排除;材料现象与日本掠夺中国铁矿资源无关,故D项排除。【点睛】“1937年”“马来西亚运往日本的铁矿剧减”是关键时间信息。8.1951年至1954年中国只新增1个建交国,而从1955年到1959年,有尼泊尔等10个亚非国家与中国建交,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B.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 印尼亚非会议的成功D. 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1年-1954年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较少,主要是由于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1955年-1959年数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外交上开始突破意识形态的束缚,

9、外交政策上做出了调整,故D项正确。1951-1959年都处于美苏对峙时期,因此并不是出现数量变化的原因,故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并没有较大的提升,故B项排除。中国参加亚非会议,并推动会议取得成功,正是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次成功实践,故印尼亚非会议的成功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9.反映公元前8世纪希腊历史的荷马史诗中记载了希腊联军在攻打特洛伊受挫时曾召开希腊盟军军士大会讨论对策。虽然参与会议的普通士兵并没有任何决定权,但这一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在古代希腊A. 军事扩张欲望强烈B. 民主政治根植于传统文化C. 平民主导军国大事D. 贵族政治根源于对外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

10、】从材料“在攻打特洛伊受挫时曾召开希腊盟军军士大会讨论对策”中可以看出,古希腊民主政治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古希腊的军事扩张欲,故A项排除;材料“参与会议的普通士兵并没有任何决定权”说明C项错误;贵族政治根源于古希腊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点睛】“在攻打特洛伊受挫时曾召开希腊盟军军士大会讨论对策”是关键信息。10.路易十六在神殿监狱中阅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说:“这两个人摧毁了法国。”对此理解正确的应是,启蒙运动A. 灭亡了法国波旁王朝B. 获得了法国国王认同C. 动摇了法国专制统治D. 完善了法国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伏尔泰与卢梭的

11、启蒙思想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爆发,从而导致了法国封建统治的灭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不可能获得国王的认同,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国民主政治的完善,故D项排除。11.据统计,苏联1955年有集体农庄87500个,到1964年只有37600个,国营农场的数量则从1953年的4587个增加到1964年的10078个。这一变化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A. 意图平衡失调的经济B. 重点放在于农业领域C. 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D.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53-1964年间苏联集体农庄数量减少,国营农场

12、的数量增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故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状况,没有反映出经济失调,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C项排除。12.2000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自1964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古巴召开,会议主要议题是经济全球化、南南合作、南北关系等,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从这一现象可看出A.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亚非拉国家地区B. 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C. 原有经济秩序受政治格局变化冲击D. 南方国家和北方国家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七十七国集团古巴会议是在两极格局终结的背景下召开的,从会议讨论的问题和“会议通过了最后声明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南方国家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来看,七十七国集团正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因此从这一现象可看出原有的经济秩序受到政治格局变化的冲击。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D项。 -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