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的香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606284 上传时间:2019-05-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果的香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果的香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果的香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果的香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果的香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果的香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果的香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果的香气广义的水果可分为果品、瓜类两类。与其他食品相比,水果的香气成分一般较为单纯,但却使水果具有天然清新、浓郁芬芳的特点。其香气成分中以酯类、醛类、萜类为主,其次是醇类、酮类及挥发酸等。香气是客观反映果实的风味、成熟度和果实商品品质的重要指标,果品怡人的香气也是吸引消费者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水果的香气成分与水果的类别和品种、成熟度等因素有关,其含量一般随着果实的成熟而增加,通常经人工催熟的果实不及在树上自然成熟的水果香气成分含量高。(一).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包括蜜橘,红橘,甜橙,柠檬,柚子和葡萄柚等。通常人们食用的是果肉部分,但果皮中的芳香成分种类多、含量高。柑橘皮一般含有2%3

2、%的香精油,而成熟柑橘果实的果肉中,芳香成分的含量仅占全果的0.001%0.005%,所以柑橘类水果香精通常是从果皮中提取。在果汁的生产过程中,果皮中的香精油向果汁内转移,会使果汁风味发生很多变化。柑橘的果肉与果皮相比,以萜烯类含量较少而酯类(C6以下)、醛类、醇类较多为特征,其中的醇类主要是乙醇和芳樟醇,但芳樟醇含量过多时香气感不好。在分离回收果肉汁中的芳香成分(又称为果汁油或果汁香精)时,为了防止其在浓缩、灭菌等加工过程中发生变化,可以采取连续式浓缩装置分离回收。果汁在贮存时,果汁中的醛类和酮类含量都有所增加,特别是微生物活动产生的丁二酮和乙酰甲基甲醇,有像乳清的气味,使果汁嗅感恶化,这是

3、果汁变质的标志。因此,有人提议以柑橘果汁的醛类含量变化(在30,4h内乙醛含量增加130%),作为质量评价的标准。果皮油所含芳香成分中的90%以上是萜烯类化合物,大部分是D-苧烯,但是对形成特征香气有突出贡献的是油中所占比例很少的醇、醛、酮、酯和有机酸等成分。以下是常见的几个柑橘品种的香气成分特点:(1) 甜橙(香橙) 甜橙为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果树乔木。果肉橙黄、橙至血红色,柔软多汁、富含营养和香气,是世界最受欢迎的水果之一。已鉴定出的香气成分有300种,其中果皮油的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巴伦西亚橘烯月桂烯-甜橙烯2,4-癸二烯醛、2-羟基丁醛的缩合物、香叶醇以及乙酸辛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

4、有明显的脂腊气味,甚至松脂气味。随着果实成熟,醛类、酯类增加,芳樟醇减少。为了强化果汁的特征香气,常采用全果榨汁,果汁中芳香成分为精油,其香气综合了果皮油和果汁油的各自特点:烃的含量少、含氧化合物含量较多(尤其是乙醇)。特征香气成分有:乙醛、(2反)戊烯醛和乙基乙烯基甲酮等羰基化合物,C2C6单羧酸乙酯、甲酯等酯类。其中的乙醛、辛醛和丁酸乙酯是令人产生好感的香气,而(2反)己烯醛使人感到不快。(2)柠檬 为芸香科柑橘属常绿小乔木,是欧美国家主栽果树品种之一。在世界柑橘业中,柠檬占第三位。 得油率为0.2%0.6%,其果皮油中芳香成分有130种,含氧化合物占4%5%,比其他柑橘的高1倍以上。柠檬

5、的特征风味为有清凉气息的清甜果香。其清凉气息是由蒎烯、-松油烯和-松油醇引起的。芳香成分还有-水芹烯、-香柠檬烯、-甜没药烯等柠檬的特征香气成分。此外,还含有较多的橙花醇、香叶醇等醇类,壬醛和香茅醛等羰基化合物以及乙酸香叶酯等酯类。柠檬果汁发生变质时产生的恶臭,是因为在低pH条件下柠檬醛转变成仲百里香烯的原因。(3)柚子和葡萄柚 柚子是芸香科植物柚的成熟果实,柚子清香、酸甜、凉润,营养丰富,药用价值很高,是人们喜食的水果之一,也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果的水果 。 柚子的得油率0.3%0.9%。果皮油中的芳香成分有70多种,特征香气成分包括:辛醇、麝香草酚、百里香酚、甲酸香叶酯、甲酸香茅酯、枯

6、茗醛、紫苏醛等,其中含氧化物是构成柚子特征香气的主体。 葡萄柚,又名西柚,葡萄柚果肉柔嫩,多汁爽口,略有香气,味偏酸、带苦味及麻舌味。葡萄柚芳香成分有150余种。巴伦西亚橘烯、-罗勒烯、诺卡酮(由巴伦西亚橘烯通过生化过程合成)等是葡萄柚的特征香气成分,所含乙酸乙酯、乙酸辛酯等酯类比柚子丰富得多。(二)其他果类(1)苹果 苹果是蔷薇科,落叶乔木,又名平安果,是普通的水果 ,是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 ,果肉清脆香甜,能帮助消化。目前已知构成苹果香气的化合物在320种左右,以戊酸戊酯为主,丁酸戊酯、乙酸乙酯、戊酸已酯为辅,丁醇、戊醇等,构成苹果芳香气味的主体。苹果的品种不同,香气

7、也明显差异;,例如,日本产红玉苹果的香气以丁醇、3-甲基丁醇、已醇等醇类为主;美国的Delicious苹果,其香气以丁酸乙酯、乙酸丁酯、2-甲基丁酸乙酯等酯类为主。苹果未成熟无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己醛、2-己烯醛等为主;成熟有香气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以酯类和某些醇类物质为主。(2)草莓又叫红莓、洋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 共有350余种香气成分,以焦甜,带有青草气和酸味为特征香味,但特征成分尚未最后确定。据分析,主要的香味成分有丁酸乙酯、乙酸乙酯、顺-3-己烯醛、-葵内酯、草莓醛,其独特的甜味可能是由2,5-二甲基-4-羟基-3-二氢呋喃

8、酮(DMHF)所产生。DMHF已经被形容为有焦糖香、果香和烧焦的菠萝香,在稀释溶液中DMHF有着鲜草莓的典型果香。(3)葡萄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水晶明珠”是人们对葡萄的爱称,因为它果色艳丽、汁多味美、营养丰富。 葡萄的挥发组分:在多种多样的化合物中,烃类,酸 和醇为主要物质,而只有很少的酯类在很小的浓度下被确认。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和芳樟醇氧化物是定性和定量的主导挥发性物质。游离的单萜醇直接导致了葡萄风味的产生,含量通常被用作区分葡萄品种,向葡萄汁中加入糖苷酶使糖苷分解,所得到的葡萄汁风味更好,质量更高。(三).坚果的风味特点:坚果是被子植物不裂干果的一个类型,果壁硬或

9、韧,通常含有一枚种子。一般将坚果类食物分成两个亚类:一是树坚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山核桃、松子、核桃、板栗、白果(银杏)、开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种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等。杏仁、榛子、核桃和腰果并称为世界四大坚果。可可 可可属梧桐科可可属多年生木本植物,与咖啡、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营养丰富,味醇香,具有兴奋与滋补作用。已鉴定的可可豆加热后的香气成分有410种。不同品种、产地的可可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比例不同从而导致香气上有差异。可可的香气成分包括醛类、酯类、醇类、酸类、吡嗪类等多种组分,特点是酯类、内酯类、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成分较多。其中约有11种吡嗪类化合物是焙

10、烤可可豆坚果香气的主要来源,吡啶类 、喹噁啉类和噁唑类化合物,它们有的虽不具焙烤可可豆的香气,但都对香气有辅助作用,酯类化合物是可可豆厌氧发酵时由醇类产生的,是重要的香气成分。可可中富含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焙烤可可香气的物质基础。生可可豆采摘后经自然发酵、碳水化合物和花色苷水解生成还原糖、蛋白质生成肽和氨基酸、多酚类物质氧化等过程形成上述风味基础成分。水溶性低分子生成物都是加热香气的前体物质,特别是亮氨酸、缬氨酸等氨基酸与还原糖,是斯特累克尔降解的反应物,而产物就是杂环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它们是形成可可香气的另一类物质。可可所含丰富的脂肪类成分,通过脂肪氧化裂解可生成羰基化合物,从而提供更多

11、的香味物质。(2)花生 已鉴定出来的香气成分有300余种。生花生含有主要由己醛、辛醛和2-壬烯醛产生的、适中的青豆香气。生花生含有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与可可等坚果相同的基本成分,通过烘炒过程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花生香气,其芳香成分主要由羰化物、醇类、吡嗪类、呋喃类化合物组成,与其他坚果相比,醛类、酸类和吡嗪类成分种类较多。花生的香气由于花生基本成分的组成、种类上的差别以及焙烤条件不同等原因,与其他坚果相比,表现出不同的香气特征。2-甲基丙醛、2-甲基丁醛、异戊醛等脂肪醛形成一种焙烤新鲜花生时的香喷喷的气味;笨乙醛则使其具有甜美的花香,强烈的油炸香气与2,4-葵二烯醛有关,可见,羰基化合物是炒花生香

12、气中最重要的组分。参考文献1黄梅丽, 王俊卿等. 食品色香味化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286-290.2贾惠娟. 水果香气物质研究进展J. 福建果树,2007,02:31-34.3梁乘榜,张风杰,吴霏霏,周春华. 果实香气研究进展J. 北方园,2013,09:211-215.4汪秋安 ,廖头根 ,单扬. 水果特征香料与果香香精的调配J. 食品工业科技,2003,08:78-80. 5张运涛,王桂霞,董静,钟传飞,常琳琳,王丽娜. 33个欧美草莓品种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J. 果树学报,2011,03:438-442.6乜兰春,孙建设,黄瑞虹. 果实香气形成及其影响因素J. 植物学通报,2004,05:631-637. 7魏长宾,刘胜辉,臧小平,孙光明. 果实香气成分及其形成研究进展J. 热带农业科学,2009,03:59-64.8宋丽娟,李雄伟,陈琳,柴明良,高中山. 果实香气合成与遗传控制研究概述J. 果树学报,2008,05:708-713.9刘向平,吴彩娥,寇晓虹. 水果芳香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09,07:348-3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