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88224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45.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2019届高三3月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湖北省黄石、仙桃等八市 2019 届高三届高三 3 月联合考试月联合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第第 I I 卷选择题(共卷选择题(共 3535 题题 140140 分)分) 本卷共本卷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分,共计 140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 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 。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

2、 ”这一记载 折射出先秦时期 A. 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 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 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 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三官(三种职业) ” ,说明农工商业的管理人员是“精于道者” ,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政府设置“精于道”的管理人员,折射出先秦时期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故 D 项正 确;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信息,A 项错误;“农精于田”并不能说明农业地位高,B 项 错误;“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 项错误。 2.下表反映了秦汉时期山东部分地区郡县设置情

3、况 对表所反映的情况的合理解释是 A. 姬姓是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 B. 秦汉郡县往往沿袭先秦古国国名 - 2 - C. 兼并战争严重破坏先秦文明 D. 以郡统县的传统发端于秦汉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表中内容看,先秦时代,山东地区封国林立,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来临,这些古国渐趋埋灭,而 后继朝代的大多郡县名却以这些古国名为名,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中莒薛封国均非姬姓封国,A 项本身正 确,但材料无法得出;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西周的分封制度,破坏先秦文明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缺乏材料依 据,故 C 项错误;以郡统县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D 项错误。 3.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

4、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 “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 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A. 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 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 有利于从地方选拔高素质人才 D. 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末“乡举里选”选官的权力在地方,九品中正制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 ,是中 央“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 ,它是力图把选举权由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的重要举措,故 A 项符合题意;材 料看不出九品中正制的实践效果,故 BD 两项

5、缺乏依据;C 项不符合材料 主旨,材料强调的重点不是从地 方选拔人才的问题。 4.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北宋诗人宋庠面对落花显得十分坦然: “先落后开应定分,一般迟日一般风。 ”这种情怀,完全洗却了以往“落花”诗中所寓的伤感情绪而自出新意。 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儒者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的理想 B. 儒者通过诗词以期提高政治素养 C. 理学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 D. 理学研究方式影响着诗词的创作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正是因洞穿了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基于对生命状态的理性认识”可知宋庠的诗作,表现出 - 3 - 典型的“即物观理”式的人生思

6、考,这与理学家“格物致知”探寻天理的方式一致,将理学的思维方式引入 其诗歌创作领域,故 D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诗词体现出的鲜明的理学倾向,A、B、C 三项中“以期提高政 治素养” “实现了积极干预政治” “整合了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念”材料均未体现。 5.下图为 1912-1920 年中国机械净进口值(海关两)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一战”后中国对西方工业品依赖加剧 B. 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C. “一战”对中国工业的发展起双重作用 D. 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所学可知, “一战”期间,列强的商品撤出中国市场,为中国本土工业开辟了广阔的生存

7、空间,但 从材料看,一战期间中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机械设备进口也较为困难,实际上又制约了本土工业的扩张,故 C 项正确;“一战”后中国机械净进口值快速上升,机械设备进口 1 / 6 利用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将会减 少中国对西方普通工业产品的依赖,A 项说法中“西方工业品”说法模糊,表达不准确;中国半殖民化指中 国在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列强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而 1912-1920 年 中国机械净进口值从整体上呈上涨趋势,意味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故 B 项错误;1912-1914 年中国的机 械净进口值呈上升趋势,可知辛亥革命后新政权的建立刺激了工业投资的热潮,故

8、 D 项错误。 6.1916 年出生的山东边缘知识青年杜深如说,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成功,所以生在有总统的时代和有皇帝的 时代没有什么大差池。真的革命还是在欧战期间展开的” 。杜深如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新文化运动触及变革最深的层面 B. 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 C. 中国参加一战确立了大国的地位 - 4 - D. 北洋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材料“没有什么大差池”是指思想文化层面,结合“真的革命还是在欧 战期间展开的”的时间提示,可知材料所说的“真的革命”是指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之所以算得上真革 命,在于其探及根本直攻旧礼教,思

9、想文化上的解放影响甚于辛亥革命,故 A 项正确;材料并不是说明一战 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B 错误;中国虽然参加了一战并成为战胜国,但并没有确立大国地位,C 错误;北洋 军阀实施专制独裁统治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 7.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 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答案】C 【解析】 【详解】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这

10、表明新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故 C 项正确;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是 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A 错误;人 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不符合材料主旨,B 错误;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不是材料体 现主要思想,D 错误。 8.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 ,在此期间,援助补 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 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 A. “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 B. 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 C. 对外援

11、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 D. 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进入 80 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相对于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 ,务实的 - 5 - 对外援助政策促使中国更多地将重心放在如何利用外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发展方面,对外援助由侧重政治到 服务于国内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该变化是适应国内工作重心的需要的,非“左”倾思想的干扰,故 A 项 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开始迅猛增长,B 项错误;不结盟外交政策与对外援助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D 项表述本身逻辑有误,排除。 9.罗马市民法最早的“要式契约”是债务口约,具有以下特点:固定的

12、套语、完全以口头方式进行、提问和 回答必须是连续的, “郑重的仪式才能使当事人双方的合意具有法律效力” ,而且,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可 怕的。罗马法这一特征在当时利于 A. 缓和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B. 以法律方式推进民主政治发展 C. 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增强市民法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了早期罗马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在当时的条件下,对形式的要求越严格,市民法的强制 力就越强,仪式是罗马市民法增强有效性和约束力的重要手段,故 D 项符合题意; “其法律效力是严厉的、 可怕的” ,在当时可能导致贵族债权人与平民债务人矛盾激化, 故 A 项错误;“固定的

13、套语、完全以口 头方式进行、提问和回答必须是连续的”强调的是古罗马重缔约形式的特征,与民主政治无关联,B 项错误; 随着商业的发展,形式主义的严格性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10.1871 年德意志宪法的第三章联邦议会和第五章帝国议会 ,构成德意志帝国的基本权力框架,如下 图所示。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德国君主立宪体制趋于完善 B. 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邦国利益 C. 帝国议会行使经济立法大权 D. 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 - 6 - 【答案】B 【解析】 【详解】联邦会议并不代表议员个人意志,议员代表的是各邦君主的意志,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是各邦君 主权利的集中

14、体现,发挥的性质是主权性质而非议会性质,故 B 项正确;从结构图看,德国议会不能独立行 使立法权,表明君主立宪体制不完善,故 A 项错误;帝国议会的权力仅是名义上的,只是一个“公民权利” 的装饰品,C 项错误;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相对优势,其他邦国如果团结一致,也可以抵消这种优势,故 D 项错误。 11.斯宾塞为思想界所诟病的“把生物进化套用于人类社会”的问题,恰恰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在对自由竞 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捍卫时,斯宾塞加入了科学这个重要的基础要素, 力图使科学、经济、道德三者共通。材料强调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 B. 社会进

15、化论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合理性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具有科学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恰恰是其学说的一大亮点:在对自由竞争、个人权利、有限政府这些古典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进行 捍卫” ,表明社会进化学说通过“社会进化”的概念论证了近代工业文明(以市场经济和古典自由主义为体制 和思想基石)的内在合理性,故 B 项正确。依据所学可知自然科学不一定要依靠社会学说来扩大影响,A 错 误;材料并不是说明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C 错误;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具有科学性 不是材料论述主旨,D 错误。 12.1921 年,列宁在实践中逐

16、步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为此他提出新经济政策,但列宁并未正 面、系统地扬弃“直接过渡”的理论,而是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定为“退却” 、 “让步” ,更使其对经典社会主 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列宁的这一认识 A. 暗示新经济政策具有过渡性 B. 表明列宁准备放弃新经济政策 C.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 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重启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看,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突破,但列宁对一些有所突 - 7 - 破的理论阐述得尚不清晰,有的还前后矛盾,如认识到“直接过渡”在俄国行不通,又将新经济政策的基调 定为“退却” 、 “让步” ,暗示着他的新经济政策是暂时的,是“过渡性”的政策,故 A 项正确;“对经典社会 主义框架之突破显得模糊不清”并不意味着要放弃新经济政策,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列宁对经典社会 主义的“直接过渡”理论尚未根本突破,故 C 项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的错误途径,D 项 错误。 【点睛】 “直接过度”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退却”是指新经济政策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