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88217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25.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2019届高三联合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2019 年年 3 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月湖北省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联合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文综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本试题卷共 1616 页,页,4747 题(含选考题)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全卷满分 300300 分。考试用时分。考试用时 150150 分钟。分钟。祝考试顺利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 上的指定位置。上的指定位置。 2.2.选择题的作答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非答题 区域均无效。区域均无效。 4.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 2B2B 铅笔涂黑

3、。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 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要求的。 1.“籍礼”原是村社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

4、 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 、 汉书 、 唐书中均有记载。这反映 了 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 井田制逐步走向瓦解 C. 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 D.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执未耙 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反映了天子亲耕现象,其目的在于“劝农”的示范意义,材料中 “天子亲执” “首领带头” “在国语 、 汉书 、 唐书中均有记载”体现了古代重农思想的盛行。故答案 为 C 项。AB 项,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井田制走向瓦解的表述材料不能体现,

5、排除;D 项,材料仅能体现 - 2 - “重农”而不能体现“抑商” ,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每逢某种农业劳动开始前,由首领带头举行的集体耕作仪式,行籍礼时,有天子亲 执未耙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拨,表示先天下而耕种。这一礼仪在国语 、 汉书 、 唐书中均有记载” 。本题 难度中档,考查重农抑商政策,封建社会初期,该政策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有助于社会稳定、 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湖南蚕桑业原本比荆(州)襄(阳)落后,在五代时有了一定的发展。 资治通鉴记载:“湖南民不事蚕 桑, (高)郁命民输税者皆以帛代钱,未几,民间机枢大盛。 ”这一变化表明 A. 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增长

6、B. 手工业专业化趋势加强 C. 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 D. 经济重心己经完成南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以帛代钱”反映的是赋税改革, “民间机枢大盛”反映的是民间手工业的发展,所以材 料体现了赋税改革促进民间手工业的增长。故答案为 A 项。B 项,材料没涉及手工业的专业化,排除;C 项, 材料没涉及丝织业成为百姓主要收入来源,排除;D 项,经济重心转移的完成是在南宋,而资治通鉴所 记述事件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 959 年)征淮南停笔, 排除。 【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

7、”或“反映”一词“相当肯 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 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 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 。 “等价转换”是指第一 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 3.公元 1314 年,元朝决定实行科举考试,将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作为重要考试内容,还确立了蒙古、色 目、汉人、南人分卷考试,各取二十五人的制度。这一措施 A. 体现人才选拔地域公平 B. 加速元政权封建化进程

8、C. 终结蒙古贵族特权政治 D. 促进元朝文化学术繁荣 【答案】B 【解析】 - 3 -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四书章句集注是儒家的经典之作,把该书“作为重要考试内容” ,显然是想 通过儒家思想控制读书人来为政权统治服务;而且在成吉思汗之前蒙古族一直处于奴隶制社会,所以材料中 的做法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过程。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民族间的选拔制度,也没有涉及 地域,排除;C 项,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不可能终结蒙古贵族的特权,排除;D 项,材料没涉及到文化艺 术的繁荣,排除。 4.明初,设六科给事中,史载, “明代虽罢门下省长官,而独存六科给事中,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

9、,其有 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六科给事中的设立 A. 一导致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B. 加强了对全国官员的监察 C. 引起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D. 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可知,给事中能够对不恰当的决策进行封驳、监督,一 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了行政决策中的失误。故答案为 D 项。A 项,说法错误,明朝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给事中的监察职能,排除;C 项,明承前制,明初设有中书省(决策机构) ,而六科给事中 主要是起到监察作用,并不是中枢决策机构,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

10、信息是“以掌封驳之任,旨必下科,其有不便,给事中驳正到部,谓之参科,六部之官 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 。本题考查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5.1872 年,李鸿章支出一些官款作为启动资金,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购置轮船,设立轮船招商局。 可是,入股者不多,资金缺乏,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李鸿章将这种体制概括 为“商为承办,官为维持。 ”这一体制 A. 使洋务企业垄断中国航运业 B. 增强了与外轮公司竞争力量 C. 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 D. 明晰了民用工业的产权归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

11、谕令候补知府朱其昂招集商股” “李鸿章只得向招商局注入大量官款,实行官督商办” 可以看出轮船招商局由招募私股改为官督商办,这样可以提高其竞争力。故答案为 B 项。A 项, “垄断” - 4 - 不符合史实,排除;C 项,官督商办不是保障私人投资者的经济利益,排除;D 项,官督商办的产权归属仍然 属于官府,排除。 6.1918 年 7 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文,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 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征兆。 ”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 文明之曙光。 ”表明李大钊 A. 认识到俄国革命的时代意义 B. 萌发了成立中国

12、共产党的想法 C. 总结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D. 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发表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他指出了十月革命 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故答案为 A 项。B 项,萌发成立中国共产党 的想法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与材料中的时间“1918 年”不符,排除;C 项,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指出了十月革命与法国革命性质的区别;宣传了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而不是总结辛亥革命的历史 教训,排除;D 项,主张实行联合苏俄的革命政策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三大政策内容之一,与材料不符

13、, 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征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 之征兆” “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唯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 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7.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画家古元在延安创作了作品青纱帐里 (见下图) 。对该作品的历史解读最准确的 是 A. 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 B. 发动敌后人民力量抗日 C.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 - 5 - D. 正面战场顽强阻击日军 【答案】B 【解析】 【详解

14、】依据材料中“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 “延安”可知,此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结合画面中的众多民众 可知这反映的是中共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故答案为 B 项。A 项,工农武装革命根据地建立是在国共十 年对峙时期,与材料中时间“20 世纪 40 年代初期”不符,排除;CD 项,绘画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 的情况,是中共在敌后依靠人民力量抗日,不是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作战,也不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排除。 8.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外国人在华企业,采取按国籍、系统、行业区别对待的办法,分别轻重缓急 给予正当处理;又有计划、有步骤、有区别地处理了外资企业和外国政府或外国人在中国兴办或津贴的各种

15、 文化、教育、卫生与救济机构。这些措施 A. 融洽了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关系 B. 确立了新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 奠定了与各国平等交往的基础 D. 实现了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 ,对外国在华的各项事务进行系统的分类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实质 上是清除一些帝国主义以不平等条约取得在华的特权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能与这些国家在平等基础上建立 新的外交关系作准备的。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并不是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排除;B 项,新中国成 立标志着新民主义的革命任务基本完成,排除;D 项,材料对外国在华企业和机构进行系统、行业区别对待 的处

16、理,不能说明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握,排除。 9.罗马共和国晚期的哲学家、政治家西塞罗在法律篇中说:“官吏的职能是治理,并发布正义、有益且 符合法律的指令。由于法律治理着官吏,因此官吏治理着人民,而可以确切地说官吏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 律是沉默的官吏。 ”西塞罗主要强调 A. 政府治理必须依照法律进行 B. 保护罗马公民私有财产 C. 解释法律是官员的职责所在 D. 罗马法律得到发展与完善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法律是沉默的官吏”可以看出罗马共和国是依法治国。故答案为 A 项。B 项,保护罗 - 6 - 马公民私有财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 项,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官吏的职能是发布符合法律的指令, 而不是解释法律,排除;D 项,罗马法律得到发展与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10.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说:“启蒙运动最强有力的精神力量不在于它摒弃信仰,而在于它宣告的新信仰形式, 在于它包含的新宗教形式。 ”可见,启蒙运动 A. 维护了中世纪宗教权威 B. 主张一切以人为本 C. 宣告了理性时代的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