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587736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河南省濮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初级中学 2017-2018 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50 分钟满分:50 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正方形代表亚欧大陆,虚线代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图中阴影能正确反映中国位置的是( ) 中国海军某型护卫舰正在某海区(图中阴影范围)进行战备巡航,保卫祖国的蓝色海疆。读图完成 2- 3 题 2.战舰巡航海区位于(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3.下列关于我国海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海的面积比南海大 B.渤海属于内海,其他属于边缘海 C.连

2、接东海与黄海之间的海域是台湾海峡 D.与我国南海有领土相连的国家是菲律宾、日本 4.下列有关我国疆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大陆海岸线长 2.2 万多千 B.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 1.8 万多千米 C.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内海 D.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5、根据图 3 中河流流向,可判断该岛屿的地势特征是( )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北高南低 D.中部高,四周低 2 贵广高铁目前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铁路出海大通道。读贵广高铁线路图(图 4),回答 6-8 题 6.贵广高铁跨越的三个省区中,属于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是( ) A.贵 B.桂 C.粤 D.川 7.能在贵广高铁

3、沿线看到的景观是( ) 8.贵广高铁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寒冷 B.沙漠广布 C.地形崎岖 D.黄土疏松 9.图 6 所反映气候的主要特征为( ) A.全年高温多用 B.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少用 D.夏季高温多用 读图 7 和图 8,完成 10-11 题。 10.根据下列内容 ,判断图 7 中与图 8 中甲、乙、丙三地的组合最有可能的是( ) 3 A.为丙地,为甲地,为乙地 B.为乙地,为丙地,为甲地 C.为丙地,为乙地,为甲地 D.为甲地,为丙地,为乙地 11.关于图 8 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 线是我国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B 线是我国亚热带和暖

4、温带的分界线 C.C 线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D.H 地冬季不可能出现降雪 读全国强降雨区预报图(图 9),回答 12-13 题 12,图中大暴雨区位于我国的( ) A.准噶尔盆地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柴达木盆地 13.此次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台风 C.滑坡 D.地震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苹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图 10)。 据此完成第 14 题 14.该传统民居最有可能位于( ) A.内蒙古高原 B.吐鲁番盆地 C.海南岛山 D.东北平原 15.图 11 是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a

5、 是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则阴影部分表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应 ( ) 4 该是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沙漠 16.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对比图(图 12),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B.我国南、北方水土资源匹配合理 C.我国北方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 D.我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是北方地区 读中国主要富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图 13),完成 17-18 题 17.形成我国“东耕西牧”农业格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温度的差异 B.东西温度的差异 C.东西干湿的差异 D.南北干湿的差异 18.东部地区是我国种植业、林业、渔业的主要分

6、布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B.人工林集中分布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 C.沿海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D.南方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读图 14,回答 19-20 题 19.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关键因素是( ) A.资源与土 B.气候与地形 C.市场与交通 D.技术与人才 5 20.下列不属于高新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是( ) A.电风扇 B.3D 打印技术 C.汽车导航仪 D.智能扫地机器人 二、综合题(共 30 分) 21.阅读图 15、图 16 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 分 材料: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塔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

7、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 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中上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初冬或初春,黄河某些河段 会发生凌汛。凌汛是由于河流南、北段封冻或解冻时间存在差异,发生冰坝阻塞水流,导致河水泛滥的现象。 (1)最容易发生凌汛的河段除了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段,还有 游河段(上、中、下)。(1 分) (2)上游的兰州至河口镇河段,年平均径流量逐渐变小,从水系特征及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其主要原因。 (2 分) (3)中游的河口镇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 ,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 高原 区。为了防止泥沙入河,我们应大力实施的生态措施是 。(3 分) (4)黄河下游流经地势低平

8、的华北平原,水流速度变 泥沙大量 ,导致河床抬高,高于 两岸地面,形成“地上河” 。河堤一且决口,沿岸广大地区将遭受 (灾害)威胁,为了防止这一 灾害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5 分) 材料:西藏西部和西北部是西藏最重要的食盐产地,这里的食盐广泛分布于湖边,根本无须晒盐。古代, 西藏的牧民以十几户为一团队,组织上百头大型牲畜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到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运输食盐(见 图 17)。 6 (1)西藏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多食盐的湖泊属于 (内流湖、外流湖)。(1 分) (2)西藏牧民在食盐运输路线上需要克服的地理上的困难主要有哪些?(2 分) (3)专

9、家建议大力发展西藏地区的旅游业。你是否赞成这一建议?试简要说明理由。(2 分) 23.读中国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图 18),完成下列问题。(10 分)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大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的第 级阶梯,它们共同的区位优势 是都靠近 ;其中,京津唐工业基地还有丰富的 (3 分) (2)图中丙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是 长江丰富的流量和较长的汛期,对沿岸地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 充足的 和便捷的 运输条件。(3 分) (3)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的地形以 和丘陵为主,按照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渔业)的原则,该地区主要适宜发展 ,理由是 ;同时,利用先进的 培育

10、优良品种,也是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之一。(4 分) 24.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问题。(5 分) 2012 年 12 月 25 日,北京 广州这条世界上最长的高速铁路全线通车(见图 19)。京广高铁的开通对促进沿 线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 (1)京广高铁是我国 向的客运交通大动脉,它的开通缓解了 铁路的运输压力。(2 分) (2)京广高铁使用的是全封闭的空调车厢。首趟列车车内温度设定为 20,列车在北京和广州两城市停靠 时,车内温度与车外温度相差较大的是 (1 分) (3)如果车内用餐要体现沿途城市的饮食特点,郑州站提供的主食应该是 ,长沙站提供的主食则是 (2 分) 8 八年

11、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卷 1、选择题 1.D 2.D 3.B 4.D 5.D 6.B 7.C 8.C 9.D 10.A 11.C 12.B 13.C 14.C 15.A 16.D 17.C 18.A 19.D 20.A 21.(1)下 (2)兰州至河口镇支流少,降水少;兰州至河口镇人工引水灌溉。 (3)大黄土植树种草 (4)慢沉积洪涝加固加高黄河大堤 2.(1)内流湖 (2)高寒、缺氧、紫外线强、地质灾害多。(任答两点) (3)赞成。西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雪山、草原、湖泊等自然风光秀美,佛教寺庙神奇,藏族文化、民俗独 特),能吸引大量游客,利于发展旅游业。 反对。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游客过多会加速生态环境恶化,且西藏地区黄金旅游季节较短。(任答一种 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23.(1)三港口煤、铁、石油、海盐等矿产资源(2)上海水源内河 (3)平原种植地处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生物 技术 24.(1)南北京广 (2)北京 (3)面条 米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