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8581735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代谢动力学-(3)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内容: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物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消除 体内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动力学规律,2019/5/3,2,药物,血液循环,体外,化学结构变化,药物的转运:吸收、分布、排泄 药物的转化:代谢,2019/5/3,3,药物在体内的跨膜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下山转运)依赖生物膜两侧的浓度差,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多数药物) 特点:顺浓度差和电位差,不耗能。,第1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2019/5/3,4,1、单纯扩散: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 O2、CO2、类固醇类激素等,2、易化扩散 经载体的易化扩散:GS、AA等 经通道的易化扩散:离子Na + 、K+等,2019/5/3

2、,5,主动转运(上山转运):药物从生物膜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少数药物) 特点:逆浓度差和电位差, 消耗能。,比方:卡车载货上坡,泵转运 如:碘泵(碘在甲状腺中浓度比血浆高1万倍) 胺泵,一、药物的吸收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一)给药途径 吸入肌注皮下注舌下及直肠口服皮肤 推论:同一种药物,不同的给药途径,药物作用快慢不同。,骨骼肌,皮内注射(皮试),肌注 (抗生素等),皮下注射(疫苗等),2019/5/3,7,口服经胃肠吸收的药物,在经过胃肠粘膜和肝脏时一部分药物被胃肠粘膜和肝药酶(主要)灭活,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首关消除(首关效应),如:硝酸甘油 不易口

3、服,舌下含服,二.分布:指药物从血液到组织器官的过程 影响因素。,1.体液的PH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3.局部器官血流量 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碱药酸液易解离吸收分布不易 碱药碱液难解离吸收分布不难,结合型药物 游离型药物 特点 不分布 可分布 不代谢 可代谢 不排泄 可排泄 暂时失去活性 有活性 可逆性结合 有饱和性 有竟争性,2019/5/3,10,华法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保太松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华法林与保太松联合使用,5.体内屏障组织 血脑屏障: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胎盘屏障:不能保证胎儿免遭外源性化合物的影响 。(形同虚设),三、药物代谢(生物转化) 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

4、的化学结构和药理活性的改变。 后果 (一)代谢方式:,经代谢灭活 (大部分活性丧失) 经代谢活化 (少部分无活性有活性) 转化为毒物 (极少部分,如乙酰肼伤肝),相反应(第一步) 氧化、 还原、 水解 相反应(第二步)结合反应 药物活性降低,易于排处.,(二)代谢部位:主要在肝脏 专一酶 AchE MAO COMT 药酶系 (灭活Ach) (灭活NA、AD) 非专一酶 肝药酶,肝药酶系 : 主要在肝细胞内 线粒体上的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由100多种同工酶构成.可灭活300多种药,肝功能不全时禁用或慎用对肝脏有毒性或经肝代谢的药物。,四、药物排泄 (一)肾排泄 尿药浓度高 治病+伤肾 1

5、. 特点 尿药重吸收 t1/2延长 竟争性抑制 某药效延长 2.影响因素 肾功能 尿pH. 碱尿酸药解离多易排泄 酸尿碱药解离多易排 (二)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部分被小肠重吸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2019/5/3,15,第2节 药物的速率过程 一.血药浓度变化的时间过程 (一)时量曲线(药时曲线),时量曲线(药时曲线),高峰期Cmax,持续期,残留期,吸收 分布,灭活 排泄,反映药物起效快慢,作用的强度(峰浓度高或低),以及维持时间的长短。,二.药动学基本参数,(一)生物利用度(F) 1.定义: 2. 简单计算公式: 3.意义:,只非血管给药时 ,吸收进入血循环量

6、占给药总量的百分比。 (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程度与速度),评价药物的吸收效果 评价药物的首关消除与作用强度 查明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 指导用药,(四)消除动力学,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定义:单位时间内按恒定比例消除药物。 特点:,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定义:单位时间内按恒定的量消除药物。 特点:,药物蓄积: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体内药量消除能力。 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体内药量消除能力。 吃的药“太多”,按一个量排。,(五)半衰期(血浆半衰期)t1/2,1.药物分类的依据,短效,中效,长效. 2.确定给药时间, 多为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 3.估计药物到达坪值(稳态血药浓度

7、)的时间。,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指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 ,疗效稳定),定义: 意义:,每隔一个半衰期用药, 约经过5个半衰期达坪值. 4.估计药物基本消除时间 停药后, 大约经过5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七)稳态血药浓度(坪值)Css,定义: 意义:,当给药速度消除速度时,血药浓度维持 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 Css的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2. Css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3. 达到Css的时间与t1/2成正比 负荷量:首次用药后即可达到Css. ( 如:首次剂量加倍, 或1.44倍静滴量iv.),名词解释,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

8、液循环的过程。 首过消除(first pass effect):口服经胃肠吸收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肠粘膜和肝脏时部分被代谢灭活使进入体血液内的药量减少的现象。 分布(distribution):药物从血液转运到各组织器官的过程。 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排泄:药物离开机体的过程。 消除:药物经排泄、灭活、贮存使药物作用、活性降低的过程。 肝肠循环: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部分被小肠重吸收,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一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恒定比例的药物。 零级动力学消除: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血浆半衰期(hal

9、f life):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非血管给药时,吸收的药量与用药量的比值。 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血浆坪值):连续多次给药后,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血药浓度呈现稳定的浓度。,易化扩散不具有的特点是: .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 .需载体 .耗能 .有饱和竞争现象 首过消除出现于: .口服给药 .舌下含化 .直肠给药 .肌内注射 E.肺吸入 药物的肝肠循环可影响药物的: A.分布的速度 B.起效的快慢 C.作用的强弱 D.作用持续的时间 大多数药物在体内吸收

10、和转运的主要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特殊转运 D易化扩散 E.膜孔虑过,.耗能,.口服给药,D.作用持续的时间,B被动转运,单选题,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越高,则药物作用: .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 .起效越慢,维持时间越短 .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短 .起效越慢,维持时间越长 E. 起效越快,维持时间越长 药物的消除速度决定其: .起效的快慢 .维持时间的长短 .作用的强弱 .分布的范围,.起效越慢,维持时间越长,.维持时间的长短,口服给药,为迅速到达血浆坪值,首剂应: A.采用半量 B.加一倍 C.加两倍 D.加三倍 E.改为静脉滴注给药 决定给药间隔时间的主要依据是: .起效时间 .血药浓度达到坪值的时间 .血浆半衰期 .药物作用的强度 药物的半衰期是指: A.药物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全部被消除所需的时间 C.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排泄一半所需的时间,B.加一倍,.血浆半衰期,C.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药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药物在体内的: A.吸收的多少 B.消除的速度 C.分布的范围 D.作用的强弱 E.药物的作用特点 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称为: .吸收 .分布 .生物转化 .排泄 E.消除 参与体内药物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 .溶酶体酶 .肝药酶 .胆碱酯酶 .单胺氧化酶,B.消除的速度,.生物转化,.肝药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