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573694 上传时间:2019-05-0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定古莲花池介绍.ppt(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莲花池,从古至今的变迁,古莲池初名雪香园,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开凿,约建于公元1227年至1234年。公元1284年被地震震毁,仅存深池清水,繁茂荷花,明代以后的志书,就把它随俗称为“莲花池”。明朝后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扩建。知府查志隆把莲池作为一面“水鉴”,并令增建一门,上悬“水鉴公署”四字横匾,以激人励己:秉政应鉴之碧水苍天。从此,莲池成了达官贵人云集的场所,“水鉴公署”也成了莲池的别称。到了清代,兴建了莲池书院,一时间人才济济,扬名中外。莲池又辟为皇帝的行宫,皇帝多次出游驻跸。古莲池几经修建,达到了极盛。 园内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卉,仙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

2、荷,尽托于山山水水之间,交织成画,交织成诗。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组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城市蓬莱”的美称。,莲池美誉,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我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整体概括,古莲花池 地处河北保定市内闹市区,正门坐南朝北,是保定古城八景之一,称“涟漪夏艳”。 总面积为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池

3、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将两塘沟通一体。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水心亭居其中。,布局,莲池园林以池为主体,临漪亭为中心,主要建筑有水东楼、藏书阁、藻咏厅、君子长生馆、响琴榭、高芬轩、寒绿轩及临漪、濯锦、洒然、不如、六幢、观澜等亭,宛虹桥、曲桥和元建白石桥等,构成“湖中有景,景中含诗“的优美画卷,使人领略到古典园林之美。,君子长生馆,该馆为歇山五脊庑殿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四周庑廊环抱。隔扇门窗均为步步锦图案,苏式彩绘雕梁画栋,十分精美。正间前面突出有罗锅脊抱厦三间,抱厦之外有平台建于水上。馆南北有配房,一称小方

4、壶,一称小蓬莱,益增其古色古香、优雅清幽之氛围。,紧邻北塘西岸,半面建在水上。它典雅洁净,超凡脱俗,好似水中宫厅。正门高悬“君子长生馆”匾额,寓意君子之德,如池中出淤泥而不染、历久繁茂的莲花,与世长存。,碑刻长廊,莲池园藏石刻可谓一大景观。仅北塘北侧的碑刻长廊,就长达33米,嵌有三段82方碑刻。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直隶总督那彦成将珍藏的褚遂良千字文、颜真卿千福碑、怀素自叙帖、米芾虹县诗、赵孟頫蜀山图歌、董其昌云隐山房题记、书李白诗等七种真迹和旧帖,镌刻在38方石头上,定名为莲池书院法帖,赠送给莲池书院,为莲池碑刻的发端。,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莲池书院,清雍正十

5、一年(公元1733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高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英语)、东文(日语)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1952年11月22日,毛泽东主席曾莅临莲池故地重游,他说:“莲池之所以有名,关键是莲池书院有名,莲池书院在清末可称为全国书院之冠”。,由块石精叠巧筑而成,在灯烛照耀下,可见幻影迭生。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书的即景诗刻石。,篇留洞,水东楼,建于乾隆行宫时代,因位于水之东,故名,楼匾是清末直隶总督杨士骧所书,

6、莲叶托桃,园中亭顶的独特造型。绿色翻卷的大莲叶正中,托着一只大红桃。这一构制新奇而自然。传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慈禧太后扮成村妇,连夜脱逃。有一位老工匠,便在莲池设计了“莲叶托桃”的亭顶样式,谐“连夜脱逃”之音,意在揭露慈禧太后丧权辱国的丑行。慈禧太后回京路过保定,看到“莲叶托桃”,恼羞成怒,当即传旨杀了这位老匠人。,莲池,园林特征,中国园林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造景思维体系。造园之始须先有一个明确的立意主旨,进而由之产生各种意境,所谓“景从境出”。在进行掇山理水的同时,采用合适的造景手段表现出其内涵,让游者从中玩味。 与西方文化的征服自然不同,中华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

7、自然的和谐,并依此发展形成了古典园林咏物喻人、君子比德的造园思想,莲池十二景中运用和发挥是比较突出的。,一、“一池三山”追求“神山仙海”的深邃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强调“活变”,有法无式,无定则,强调相地合宜。“一池三山”的模式又因环境条件而出现了不同的处理手法。而莲池对这一模式的应用,则是相当巧妙的。莲池内的水面和昆明湖等水面在面积上是无法比较的。 为营造“一池三山”的意境,除北塘中的宛虹亭岛外,又在池西岸,即现在的君子长生馆西侧构筑了小方壶和小蓬莱两座建筑,一起寓意传说中的神山仙岛的意境,富有联想之美。,二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莲池景观的根本在于“池”,即池与其中的岛的结合及池与周边景点

8、和谐统一的程度。从整体看,莲池池与岛的结合主要指池与南岛,莲池有南塘和北塘两个水面,中间为岛,蜿蜒曲折的溪涧绕南岛将两塘连为一体,最终形成的是一个山嵌水抱的地貌结构。,三、藏露结合尽显涵蓄之美,在主空间,水东楼,宛虹亭与君子长生馆相去不远,宛虹亭位于其间,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个层次。最初,水心为一“笠亭”,体积甚小,这样通过对比,突出君子长生馆的位置及体量,且在湖心为一点缀,浩淼之水一亭一点,使水更显开阔。,“春午坡,入门秀障也”。与众多园林一样,为求得含蓄幽深,门前障山,使迂回曲折,避免一览无余,也从而使人更有心游之赏之。这种挡是完全的藏,将其后景物完全藏之。倘无此“坡”,院内景色尽收眼底,含蓄

9、之感失之殆尽。,四、疏密有致方显自然情趣,水面有南北两塘,北塘为主景所在,因此,北塘沿岸,四面环绕建筑,这里是建筑的密区,相反,南塘则建筑甚少,星星点点,这是疏区,反将树木种植得郁郁葱葱。由此,南北两塘的空间更显不同。北塘,屋宇鳞次栉比,内外空间交织穿插,置石也错落有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有特置之石,如太保峰,接近于抽象雕塑,值得玩味;又有叠山,如篇留洞,峰岩嶙峋,沟壑纵横,又脉络分明,尽显山林野趣。南塘则不然,密植松、柏、竹,使整个空间幽静深邃。有了疏密的变化,莲池便有了节奏,有了音乐般的美感。,水榭回廊,玉雕-麻姑献寿,绿野梯桥,怪石,五、动静结合展现园林生活意境,静即点,动即线。亭

10、台楼阁等建筑为静;游廊,园路,水道为动。莲池为小型庭院,以静态观赏为主,就是在某一视点进行观赏。园内的主要观景点有:含沧亭、宛虹亭、君子长生馆、蕊幢精舍等。在一点上观赏的景色,也有静有动,或时静时动。例如,位于含沧亭上,动态之景有“西邑弥淼,东注石窦,湍飞流激,每凭风延咏,如闻濯缨之歌”;静态则有如若西望,便是烟波之水,一飞虹入水,接连诺大的荷叶翻卷的宛虹亭,作为背景的是静谧,甚至有书卷气味的君子长生馆。动之则有环形园路,曲廊弯之,又夹岸相对的山坡直至水面,强烈对比更加衬托水面之宽阔。,不如亭,明国时期-直隶图书馆,昆园,观鱼台,六、开闭结合突现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北塘周边景观汇聚了莲池景观的

11、精华。作为景观主体的宛虹亭岛,同时又是最重要的观赏点之一。由此四望,大部分景观建筑的仰角相近。北望高芬阁角度虽大,但其体架通透,更兼下俯清流,水中倒影无形中扩大了外部空间;两旁更有垂柳劲槐衬托,以相对弱化了阁的体量感。 藻咏楼的处理与此相似。藻咏楼是马鞍形双重檐脊的五开间木构架建筑,分上下两层,体量较大。但在其北面翠绿浓郁的松柏掩映下,虚化了其下半身,弱化了易造成阻塞感觉的庞大体量。其南临南塘。而南塘的驳岸处理用巨石堆叠,似立壁百丈,尤合皴法,犹如千岩竞秀之态。,六、开闭结合突现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藻咏楼亦高达数丈,下临深渊,以观峻岩,相得益彰。古诗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立于楼上,下

12、俯清流、远眺沧海,确为一得胜景处。含沧亭是另一驻景点。由此平远而观,北塘诸景尽收眼底。“水光潋滟景色新。”四岸景物倒影入水;远观沧浪,听之亦铿然有声。回望弧廊,漏窗掩映,虚实相间,且有处凌空而设,疑之恍若画中。此其画意之美也。北塘为开敞空间,而在其周围存有许多较封闭的小空间,如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蕊幢精舍、寒绿轩等。通过空间的开合对比和大小对比,而达到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回廊,藻咏楼,七、莲池的植物应用特点,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是很有特点的。莲池则可概括为“莲竹二君子”。其中以莲花为盛,采用大面积种植块的方法,作为决定全园风格的基调植物,在全北塘种植,盛夏酷暑中锁定绿野,突出绿、凉、红、香的神韵美。古诗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借自然之形,传自然之神,形成“天人合一”境界。更因其“出于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君子品德,形成了“历朝虽有改建,唯此贯穿始终”的建园风格。寒绿轩对竹的应用,是最为成功的。丛丛绿竹的作用一是遮荫,二是其形态和意韵从视觉上给予人的清凉感受。,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